APP下载

以自主发展为核心的高中生涯课程建设
——以福建某中学为例

2019-10-18林鹏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362000

新生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生涯大学专业

林鹏 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 362000

2014年,教育部在当年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国务院则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江、上海作为试点省份进行新高考改革,生涯规划教育开始进入大众视线。另一面,从十八大、十九大乃至近期的教育相关的大会、文件中都可以看出“立德树人”作为一个高频词不断出现,而这无疑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对于这问题的答案,不同的阶段、不同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有不同的答案,作为一名生涯课程教师我的答案是培养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人。

一、自主发展生涯课程的意义

中学阶段的教育以知识的再生产为内容,但却不能以人才的再生产为目的。高中生的身份决定其需要在此时学习大量的知识,而个性、能力、价值观等影响个人发展的关键素质也在期间不断形成。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知识的革新速度决定了学生在学完知识的同时,知识可能已经过时。而时代赋予学生的的责任要求他们具有超越过往的能力及意识。所以,培养有自主发展能力,符合国家全面发展需求学生才是学校教育的目的,而这也是学校生涯课程设计的意义所在。

二、自主发展式生涯课程的实施方式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诞生不久,各省市之间也较少有公认的指定教材,而授课教师也多为心理健康教师,故在实际开展过程并不存在所谓“约定俗成”的生涯教育模式。但是遍观市面上的生涯规划教材,无论是国内编纂或是国外翻译都往往包含以下几个模块:“内部探索”——包括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 “外部探索”——包括职业、专业、大学等 “决策判断”——主要以选科为导向。

无法否认这数个模块并不能涵盖生涯教育的全部,但是考虑到新兴学科承担的历史使命——服务新高考改革,在短期的可见未来内,这数个模块的组合将是生涯课程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生涯课程教育扩展为涵盖人一生的广义生涯教育的基石。

自主发展式的生涯课程设计并未增设上课内容,而是将已有课程模式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比例增加,教师教授在其中所占比例下降的同时则要相应地提高教授质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尽可能地激发出来,探索的过程在带来知识的同时将其中的经验方法融入学生的个人成长之中。这些习得的探索技巧将迁移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以“内部探索”为例,多数的生涯课程都会涉及到生涯彩虹图、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SWOT分析、MBTI测验、生涯幻游等等方式,而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往往感触颇深,但在课后课程内容对他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削减。所以在“内部探索”的模块之中,我们加入了生涯日记模式。在所有课程开始之前我们邀请学生准备一本本子并在其中的每一页写下一些事例,这其中包括:从小到大我最得意的几件事,我最失败的几件事,我最常做的几件事,我最少做的几件事,我最喜欢做的几件事,我最不喜欢做的几件事••••••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向自己提出疑问,而在每一堂“内部探索”的课程结束前的5-10分钟里,学生开始将课程中提到的某项特质与自己的故事相比较,如有学生写道:我最常做的事情是看小说,在上完生涯彩虹图后他可能写下我也许想当个作家,而在进行霍兰德测验后再看看日记,他发觉自己其实在专注度要求较高的工作上很有潜质,但是在价值观探索之后他发现网络作家的高强度工作与他对健康的追求又有所矛盾。在这个提问——回答——补充——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对自我的探索了解也再进一步的加深。

三、自主发展式生涯课程的注意事项

1.自主发展应有框架

自主发展目的在于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未来的生涯规划服务。但如果在探索中偏离了最初的目的,变为胡乱探索,就可能在消耗时间的基础上造成了事倍功半的结果。所以,在课程中加入探索的框架是自主发展能向着教育者期待方向前进的保证。

以外部探索中的专业和大学探索为例。生涯课程教师以及学校任何学科教师对于专业乃至大学的了解往往限于自身所学专业与学校,即使将所有老师的了解汇编成册也无法解答学生们各有的疑问。此时,一份基于学生自身兴趣的专业大学自主发展报告无疑能较大程度地帮助其自身,同时生涯课程教师也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有所成长。

但在实际开展自主发展课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调查往往具有片面性,如部分只关注专业分数、就业率、薪酬等表面数据,部分则关注周边旅游地区、异性比例等次要考量因素,这与教师期望学生能达到的自主发展水平往往是有一定差距的。

一般认为,学生对于专业大学的探索应包含客观与主观、横向与纵向两方面。客观上除前文提到的专业分数、就业率外,还可以包括专业学习课程、相关其他专业、就业取向、工作环境 主观上则可以关注在校生、毕业生、职业者等对于专业大学的就读感受 横向上可以比较不同学校相同专业学习的差别 纵向上则可以考虑专业未来前景、进一步求学发展、学校历史政策(如部分学校专业与当地政策发展有所衔接)。具体探索清单(部分)见表1。 当然在开展具体探索之前教师还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探索的渠道问题,如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阳光高考网站、大学院系网站、公众号、B站等视频网站、各类新闻网站等。犹记当一位调查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说出左撇子不能报考该专业时班上教师、同学的惊叹。也许他当时摧毁了一个爱好口腔医学学生的梦想,但也许也为他的未来增添了一丝别的可能性呢。

表一 专业与大学探索清单(部分)

7、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该专业?如何才能学好该专业?8、专业学习的场景(视频、图片)9、比较两所学校的相同专业,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及不同点。10、两个学校的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受有什么差别吗?大学探索1、学校的历史、地理、校风、设施、历年来的录取分数、学校近些年的重要行政决策。2、该校的强势学科(弱势学科)及其教学方式、师资力量、每年开展的专业活动。3、就读该校的学生对于学校的评价、以及对就读该校的建议、近些年的就业情况。

2.自主发展中教师不是观众

当教师设计好探索框架后并非意味着他的工作就结束了,相反监测该框架的运行状况将是另一个重大考验。

首先自主发展不意味着正确的探索。以前文的专业大学探索为例,以一位对公安学感兴趣的调查为例,通过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他将调查大学指向了评级为A+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并在随后的报告中向同班同学展示了我省2017年录取分数(文科527,理科557)。当时座下听众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个分数对其并不构成难度,但是遍观通篇学科评估,评级为A+的学科所在的学校虽有相对较易,但绝不是多数学生能轻易考上的。于是在下一次报告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这份报告的内容进行再次调查。学生报告的内容并没有出错,录取分数与其描述是一致的,但是这只是录取条件的一部分,当外貌、视力、体测等一系列录取条件都罗列出来后,全班只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

其次,自主发展不是一次性的探索。以选科决策为例,大多刚开始实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新高一往往会开展多次试选科活动,部分在生涯课程开展期间,部分在结束之后。笔者统计过福建某高中校在进行生涯课程后一个学期的试选科活动发觉变动率为41.7%,每个班级几乎有超过20名学生改变了最初的选科决策。生涯课程的不足?部分可能是,但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呢?在对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家长在其中出现的分量越来越重。有些家长认为选择物理就是选择就业,而有些家长在了解最近学校的教学成绩后发现历史是该校的强势科目。选科决策出现的时间不长,但选专业却颇有一段时日,一份调查研究显示,在高考选择专业时父母对于学生的影响居于首位。所以,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也许应该将家长课程也列入规划。

自主发展式的生涯课程是一种开放式的课程模式,也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方法,而如何填补期中空缺,关注生涯成长需要,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的旅程。

猜你喜欢

生涯大学专业
“留白”是个大学问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大学》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