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蓝光联合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IL-1和TNF-α的影响

2019-10-16张颖宁晋松王哲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炎性皮损痤疮

张颖 宁晋松 王哲

[摘要]目的:探究红蓝光联合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116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异维A酸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蓝光治疗仪。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计数、炎性因子、癥状积分的水平,以及分析炎性因子和症状积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计数、IL-1、白细胞介素-8(IL-8)、TNF-α、症状积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和TNF-α与症状积分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红蓝光联合异维A酸治疗痤疮能够有效降低患者IL-1和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有效改善痤疮症状。

[关键词]红蓝光;异维A酸;痤疮;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10-006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erleukin-1(IL-1)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in acne patients treated with red and blue light combined with isovitamin A acid. Methods  116 patients with acn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oth groups were orally treated with isovitamin A aci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treated with red and blue light therapy apparatus. The levels of skin lesion counts,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he scores of symptom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symptom scores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he skin lesion count, IL-1, interleukin-8 (IL-8), TNF-α, and the scores of symptom i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levels of IL-1 and TNF-α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ymptom (P<0.05). Conclusion  Red and blue light combined with isotretinoin A aci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evels of IL-1 and TNF-α in acne patients, alleviat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effectively treat acne symptoms.

Key words: red and blue ray; isovitamin A acid; acne; interleukin-1;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青少年是主要患病人群,主要以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为临床表现[1]。临床治疗痤疮常采用口服异维A酸,其可以通过改善皮脂腺分泌功能,从而改善痤疮症状[2]。红蓝光治疗仪通过光化学反应,抗炎杀菌,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红蓝光不产热,避免患者愈后遗留瘢痕等问题[3]。但目前关于痤疮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症状积分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因此本次研究综合分析炎性因子与症状积分的关系,探究红蓝光联合异维A酸治疗痤疮对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笔者医院皮肤科2017年1月-2018年11月诊治的痤疮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13~38岁,平均年龄(25.78±11.39)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2.31±1.18)年;中度痤疮32例,重度痤疮26例。观察组男27例,女31例;年龄14~38岁,平均年龄(26.13±11.78)岁;病程8个月~4年,平均病程(2.38±1.68)年;中度痤疮31例,重度痤疮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痤疮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痤疮的诊断标准[4];②未使用光敏性药物、无光敏性皮肤疾病者;③无精神、意识失常;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对研究用药过敏或耐药者;②血液、肝、肾、心各大系统功能异常者;③患原发性骨骼系統疾病者;④近期服用过“四环素、米诺霉素、多西环素”者。

1.3 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注意洗漱卫生,勿抓挠痤疮部位,清淡饮食。两组患者均予以异维A酸软胶囊(生产厂家:上海信宜延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210,规格:10mg×20粒/盒)口服,初始剂量为0.5mg/kg/d,2次/d,逐渐加量至1mg/kg/d,疗程4周,嘱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防晒。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蓝光治疗仪对患处进行照射治疗:每次照射23min,3次/周,疗程4周。照射顺序为16min的蓝光至7min的红光,照射时间可根据患者痤疮情况调整。红蓝光治疗仪是由武汉华睿创鑫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Lthr-122型治疗仪,蓝光波长(415±5)nm,强度90mW/cm2,标准剂量48J/cm2;红光波长(635±5)nm,强度110mW/cm2,标准剂量126J/cm2。

1.4 观察指标

1.4.1 皮损计数:将痤疮好发部位进行分区(前额、右颊、左颊、鼻部、下颌、胸及上背),采用分区计数,分别对患者每个部位针对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红斑、结节和囊肿等不同类型的皮损进行计数,所有部位相加总和得到皮损计数。

1.4.2 炎性因子: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3ml,离心沉淀后留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使用美国伯乐酶联免疫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盒对患者IL-1、IL-8和TNF-α进行检测。

1.4.3 症状积分:自制评分表,将患者自觉症状和客观症状分为轻、中、重度,评分按照每个部位0~3分(包括前额、右颊、左颊、鼻部、下颌、胸及上背6个部位),症状越严重分值越高,所有部位评分总和为症状积分。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皮损计数、IL-1、IL-8和TNF-α和症状积分均为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连续性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损计数比较:两组治疗前皮损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皮损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皮损计数均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炎性因子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IL-1、IL-8和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IL-8和TNF-α均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1、IL-8和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 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相关性分析: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发现,IL-1和TNF-α与症状积分具有正相关性(P<0.05),即炎性因子越高,症状积分越高。见表4。

2.5 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期间共发生8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包括5例皮肤干燥、1例皮肤潮红、2例皮肤脱屑;对照组治疗期间共发生1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6%,包括8例皮肤干燥、3例皮肤潮红,3例皮肤脱屑,1例心动过速;但两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2.657,P=0.103)。

3  讨论

痤疮包含了粉刺、脓疱、炎性丘疹、囊肿等皮损问题[5],痤疮最终可导致患者出现毛孔粗大、皮肤色素沉着、瘢痕等后遗症[6]。异维A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皮脂的分泌,抑制皮肤炎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痤疮症状,促进细胞新生和皮损的修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7]。

异维A酸是临床治疗痤疮的常用药物,其可以抑制角质细胞增生,减少毛囊上部角化,降低毛囊口发生角质栓塞,抑制粉刺的形成,减缓病情恶化[8];还可以通过抑制皮脂腺的兴奋,降低皮脂的生成,减少毛囊口堵塞,从而降低痤疮的形成,减少皮损计数[9]。而红蓝光能够减少脂质的分泌,从而减少粉刺的形成,且红蓝红光对皮肤的穿透能力强,能够改善患者皮肤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促进患者皮损组织的修复,减少皮损计数[10]。本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计数均减少,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红蓝光联合异维A酸治疗后,更有效地减少了痤疮的形成,促进皮损部位的修复,从而减少皮损计数。

毛囊皮脂腺炎症反应是痤疮发病的病理基础[11],痤疮丙酸杆菌是导致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12],其寄生于患者毛囊及皮脂腺中,随患者皮脂腺分泌能力增强而大量繁殖,引起患者毛囊壁炎症,从而促进大量单核细胞分泌IL-1、IL-8、TNF-α等大量炎性因子。这些炎性因子通过趋化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加重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13]。异维A酸可以通过抑制皮脂腺分泌皮脂的能力,破坏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环境,降低痤疮丙酸杆菌的增殖,从而减轻患者皮肤炎症反应,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14]。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IL-1、IL-8、TNF-α水平均降低。红蓝光中,红光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其通过促进细胞新生,从而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少炎症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15];而一定波长的蓝光可以产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单态氧,破坏痤疮丙酸杆菌形态,杀死细菌[16];且蓝光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pH值,从而杀死致病菌,减轻炎症,降低炎性因子的产生和分泌[17]。因此,观察组的IL-1、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症状积分可以评判治疗痤疮的效果,本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通过使用异维A酸,降低皮脂腺的分泌能力,减少了毛囊口的堵塞和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从而减少痤疮形成,降低痤疮症状积分[18]。而观察组患者通过联合使用红蓝光和异维A酸治疗,更加有效地抑制了致病菌的繁殖,减少痤疮形成,抑制炎症反应对细胞的损伤,促进皮损的修复,从而达到降低症状积分的作用[19]。而使用异维A酸时需进行防晒,主要是为了避免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引起患者出现光敏反应,紫外线波长为100~400nm,与观察组治疗所用红蓝光治疗仪射线波长不重叠,因此观察组患者在异维A酸基础上同时接受红蓝光治疗时,对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影响。

本次研究发现IL-1和TNF-α与症状积分具有正相关性。IL-1又被称为前炎性因子,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关键因子,其大量表达可以刺激IL-8等炎性因子的大量分泌,导致皮肤炎症加重,从而引起症状积分增加[20]。而TNF-α不仅可以导致血管损伤,加重炎症,还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重角质细胞的异常增殖,引起毛囊上部的角化加重,患者出现毛囊口角质栓塞,引起粉刺等问题,导致痤疮症状加重,从而引起症状积分增加[21]。因此IL-1、TNF-α的水平越高,痤疮症状越严重,则症状积分越高。

综上所述,红蓝光联合异维A酸治疗痤疮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减少患者皮损计数,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症状积分。

[参考文献]

[1]Husein-ElAhmed H.Management of acne vulgaris with hormonal therapies in adult female patients[J].Dermatol Ther,2015,28(3):166-172.

[2]鞠强.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8-61.

[3]王端,徐巧瑜,丁雯,等.痤疮面部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治疗面部痤疮的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5,36(2):139-141,144.

[4]Fleischmann C,Cohen L,Adams L,et al.Adherence to acne treatment guidelines in the military environment-a descriptive,serial cross-sectional study[J].Mil Med Res,2016,3(1):15-21.

[5]起珏,吕乐春,郭美华,等.重型痤疮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3):2764-2767.

[6]朱飞飞.痤疮后遗症的治疗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1):192-193.

[7]常小丽,王军,何彩凤,等.口服异维A酸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95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6):652-653,662.

[8]王利霞,甘才斌,李万华.大黄蛰虫丸联合异维A酸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1):923-925.

[9]燕群,董心亚.异维A酸胶囊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7):752-754.

[10]薛梅,王小琴,卢昊,等.果酸联合强脉冲光与红蓝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痤疮伴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疗效对比[J].激光杂志,2015,36(5):92-94.

[11]马英,项蕾红.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目标的新认识[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66-69.

[12]顾巧丽,蔡燕,杨惠林,等.姜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0):3295-3297.

[13]吴贇,吉杰,张玲琳,等.微生物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3):311-314.

[14]蒋丽,盛国荣.异维A酸联合丹参酮治疗痤疮30例临床观察及对IL-8和TNF-α的影響[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2):213-216.

[15]吴瑶,李金娥,李梦乔.红、蓝光联合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5):92-94.

[16]王宁,姚敏,方勇.蓝光的医学应用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10):1554-1556,1562.

[17]陶琼,戴光辉,郑军.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24):36-38.

[18]赵志慧,邱家学,刘永军.异维A酸治疗寻常痤疮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6):781-784.

[19]罗丽娜,刘利红,张静,等.红蓝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12):1400-1403.

[20]Nikolakis G,Join-Lambert O,Karagiannidis I,et al.Bacteriology of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acne inversa:a review[J].J Am Acad Dermatol,2015,73(5):12-18.

[21]耿春杰,张国强,李会申,等.地氯雷他定分散片联合小剂量异维A酸胶丸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16):2449-2452,2456.

[收稿日期]2019-01-30

本文引用格式:张颖,宁晋松,王哲.红蓝光联合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IL-1和TNF-α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10):66-68.

猜你喜欢

炎性皮损痤疮
祛疣汤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扁平疣的效果观察
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CLCA4基因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临床分析
痤疮的形成
常常摸脸会长痤疮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