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柚皮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行为

2019-10-16裴岩岩闫春生牛美兰郭志刚

中成药 2019年9期
关键词:冻干粉药动学卵磷脂

裴岩岩, 闫春生, 牛美兰, 郭志刚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450005)

柚皮素是一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芸香科植物中,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抗炎、镇咳、抗肿瘤、抗纤维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药理活性[1-3],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但其溶解度不理想[4],导致体内吸收较差,口服后药效大打折扣[5]。

目前,纳米制剂技术包括固体脂质纳米粒[6]、脂质体[7]、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8]、自微乳等[9],但都存在一定问题,如制备工艺复杂、载药量较低等。纳米混悬剂是指难溶性药物通过湿磨、均质匀化等制剂技术制备而成的一种“纯” 药物胶态分散体系[10-13],其制备工艺和处方简单,载药量大,适合工业化生产,有助于增加药物溶解度、促进药物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从而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因此,本实验制备柚皮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行为,为相关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1 材料

Agilent 126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DAD 检测器,美国Agilent 公司); AR2140 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 (上海) 有限公司]; DF-101S 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VORTEX-5 型涡旋混合器(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ATS 型均质机(加拿大Seeker 公司);RE5299 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MD200-2 型氮气吹扫仪(杭州奥威仪器有限公司);Master-sizer 型粒度分析仪(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

柚皮素原料药 (批号20170223, 含有量98.7%,西安瑞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柚皮素对照品(批号Y-034-181217,成都瑞芬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卵磷脂(批号PC-98T,辅必成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PVP K30,批号25000240379,亚什兰集团公司);肝素钠(批号20160511S,新泰市朝阳生化研究所)。

清洁级SD 大鼠,雌雄兼用,体质量(300±20) g, 河南省动物实验中心, 动物许可证号SCXK(豫)2016-0001。

2 方法与结果

2.1 柚皮素含有量测定

2.1.1 色谱条件 Diamonsil BD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65 ∶35);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87 nm;进样量20 μL。

2.1.2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柚皮素对照品20.00 mg,加入50 mL 甲醇溶解,得400.0 μg/mL贮备液,甲醇稀释成200.0、100.0、50.0、10.0、1.0 μg/mL,在“2.1.1” 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以峰面积(Y) 对溶液质量浓度(X) 进行回归,得方程为Y =40.056 3X+4.125 7(R2=0.999 4),在1.0~200.0 μg/mL 范围线性关系良好。

2.1.3 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量取纳米混悬液0.5 mL,加入10 mL 甲醇超声5 min,即得。

2.1.4 方法学考察 取供试品溶液,于0、4、8、12、24、48 h 在“2.1.1” 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测得柚皮素峰面积RSD 为0.64%,表明溶液在48 h内稳定性良好。取1.0、100.0、200.0 μg/mL 对照品溶液,在“2.1.1” 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连续6 d,测得日内精密度RSD 均小于0.52%,日间精密度RSD 均小于1.33%,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平行制备6 份供试品溶液,在“2.1.1” 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测得柚皮素峰面积RSD 为1.39%,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空白纳米混悬液分别配制成40、60、80 μg/mL,在“2.1.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测得柚皮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6%,RSD小于1.80%。取对照品溶液逐步稀释,测得检测限为0.5 ng/mL,定量限为1.2 ng/mL。

2.2 单因素试验

2.2.1 表面活性剂种类 在制备温度25 ℃、均质压力60 MPa、均质次数10 次的条件下,考察PVP K30、卵磷脂、两者混合物(1 ∶1) 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结果,平均粒径分别为(281.42±5.93)、(224.79±6.07)、 (182.50±4.11) nm, 故选择PVP K30-卵磷脂混合物(1 ∶1) 作为表面活性剂。

2.2.2 制备温度 在表面活性剂PVP K30-卵磷脂(1 ∶1)、均质压力60 MPa、均质次数10 次的条件下,考察制备温度0、25、50 ℃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见图1。由图可知,在0 ℃时粒径最小,故选择其作为制备温度。

图1 制备温度对粒径的影响Fig.1 Effect of preparation temperature on particle size

2.2.3 均质压力 在表面活性剂PVP K30-卵磷脂(1 ∶1)、制备温度0 ℃、均质次数为10 次的条件下,考察均质压力40、60、80、100 MPa 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在均质压力40 ~80 MPa 范围内粒径逐渐变小, 但增大至100 MPa时反而上升,故选择80 MPa 作为均质压力。

图2 均质压力对粒径的影响Fig.2 Effect of homogenization pressure on particle size

2.2.4 均质次数 在表面活性剂PVP K30-卵磷脂(1 ∶1)、制备温度0 ℃、均质压力80 MPa 的条件下,考察均质次数6、8、10、12、15、20 次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见图3。由图可知,随着均质次数增加粒径逐渐减小,在12 次时最小,而15、20 次时略有变大趋势,故选择12 次作为均质次数。

图3 均质次数对粒径的影响Fig.3 Effect of homogenization frequency on particle size

2.3 纳米混悬剂制备 根据“2.2” 项下结果,确定最优制备工艺为取50 mg 柚皮素溶于5 mL 无水乙醇中,作为溶液A;称取泊洛沙姆、卵磷脂各0.1 g,加入50 mL 蒸馏水溶解,作为溶液B,在制备温度0 ℃、转速800 r/min 的条件下,将溶液A 缓慢滴加到溶液B 中,旋蒸约30 min 以除去乙醇,浓缩后体积约为40 mL,在80 MPa 均质压力下均质12 次,即得。

2.4 粒径、PDI、Zeta 电位测定 取纳米混悬剂100 μL,3.5 mL 蒸馏水稀释,测定粒径、PDI、Zeta 电位,平行6 次,取平均值,测得三者分别为(161.67±4.23) nm、0.105±0.011、 (-30.47±1.15) mV。见图4~5。

图4 纳米混悬剂粒径分布Fig.4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nanosuspensions

图5 纳米混悬剂Zeta 电位Fig.5 Zeta potential of nanosuspensions

2.5 冻干粉制备 取纳米混悬液若干份,每份4 mL,以5%甘露醇-乳糖(3 ∶2) 为冻干保护剂,按照表1 程序进行预冻、升华、解析,即得纳米混悬液冻干粉。取0.2 g,0.5 mL 蒸馏水复溶,按“2.1.3”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2.1.1”项下方法进样测定,测得含有量为2.22%,再按照纳米混悬剂处方比例称取柚皮素、辅料,加入蒸馏水、6%甘露醇-乳糖(3 ∶2),同法冻干,即得物理混合物冻干粉。

表1 冻干粉冻干程序Tab.1 Freeze-drying procedure for freeze-dried powder

2.6 体外释药行为 取纳米混悬剂、物理混合物冻干粉各 0.2 g (以柚皮素计, 含有量为4.44 mg),装入胶囊,按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0931 项下二法进行考察,温度(37±1)℃,转速100 r/min,溶出介质100 mL 超声水,于0、10、20、30、40、50、60、70、80、90 min 各取样3.0 mL,并补足至3.0 mL,溶液经0.22 μm 微孔滤膜过滤,HPLC 法测定柚皮素含有量,计算累积释放度,绘制溶出曲线,见图6。由图可知,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在40 min 时基本完全溶出,而物理混合物冻干粉在90 min 时仅为35.60%。

图6 样品体外释放曲线Fig.6 In vitro release curves for samples

2.7 药动学行为研究

2.7.1 灌胃液制备 取纳米混悬剂、物理混合物冻干粉(以柚皮素计5 mg) 各228 mg,置于3 mL蒸馏水中,混匀,即得。

2.7.2 给药方案及血浆采集 12 只大鼠随机分为2 组,每组6 只,给药剂量15 mg/kg,于0、5、10、15、30、45、60、90、180、240、360 min 眼眶采血各约0.3 mL, 置于肝素化离心管中,3 500 r/min离心5 min,分取上层血浆置于另一空白离心管中,-20 ℃冰箱中保存。

2.7.3 样品处理[6]取血浆样品100 μL,加入2%甲酸30 μL,涡旋3 min,继续加入乙酸乙酯1.5 mL, 涡 旋8 min 提 取 后12 000 r/min 离 心15 min,上清液转移至另一空白离心管中,45 ℃氮气吹干,100 μL 甲醇复溶,置于进样瓶内衬管中,在“2.1.1” 项条件下进样20 μL 测定。

2.7.4 方法学考察 配制500、400、250、100、50、20 ng/mL 对照品溶液,各取300 μL,氮气吹干后加入300 μL 空白血浆,振荡混匀,即得对照品溶液,在“2.1.1” 项条件下进样20 μL 测定,以峰面积(Y) 对溶液质量浓度(X) 进行线性回归,得方程为Y=0.112 7X+9.687 2(R2=0.998 6)。取20、250、500 ng/mL 对照品溶液,在“2.1.1”项条件下进样测定6 次,测得柚皮素日内精密度RSD 均小于1.92%,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取处理后的血浆样品溶液,48 h 内设置6 次进样点,在“2.1.1” 项条件下进样测定,测得柚皮素峰面积RSD 为1.88%,表明溶液在48 h 内稳定性良好。取500、250、50 ng/mL 血浆对照品溶液,在“2.1.1” 项条件下进样测定, 测得回收率在91.38%~96.52%之间。

2.7.5 测定结果 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通过3P97 程序统计矩模型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见图7、表2。由此可知,纳米混悬剂tmax较柚皮素显著提前 (P <0.05),Cmax由 (203.81±30.41)ng/mL 提高至 (378.24±81.53) ng/mL, AUC0~t为后者的1.86 倍。

图7 样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Fig.7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s for samples

表2 样品主要药动学参数Tab.2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for samples

表2 样品主要药动学参数Tab.2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for samples

注:与柚皮素比较,*P<0.05,**P<0.01

参数 单位 柚皮素 纳米混悬剂tCmmaxa x ng·m h L-1 20 13..98 61± ±03.0 3.74 1 37 18..02 84± ±08.1 1.9 53***AUC0~t ng·mL-1·h 706.57±81.54 1 318.19±143.79**AUC0~∞ ng·mL-1·h 719.34±84.17 1 406.44±150.91**

3 讨论

在制备纳米混悬剂过程中,有机溶剂与水互溶程度越高,搅拌条件下两相混合时扩散越快,越有利于小粒径纳米粒快速形成,综合考虑溶解度、毒性等因素,选择无水乙醇作为制备溶剂。 据报道[14],沉淀法制备纳米粒是放热过程,温度较高时会增加纳米粒子之间碰撞机会,容易出现晶体成长和纳米粒聚集,故较低的制备温度有助于获得粒径、PDI 均较小的纳米混悬剂,本实验选择0 ℃(冰水混合物)。

另外,制备时需加入一定量表面活性剂,通过吸附于药物粒子表面来提供电荷排斥作用或立体位阻作用,从而防止纳米粒聚集,提高稳定性。前期预实验对泊洛沙姆188、聚山梨酯80、聚乙烯醇等进行了筛选,发现所得纳米粒粒径均较大,其原因可能是这些表面活性剂不能吸附于纳米粒表面,无法提供电荷排斥作用或立体位阻作用[15]。由于表面活性剂联合应用可提高纳米粒长期稳定性[16],故实验选择PVP K30-卵磷脂(1 ∶1),此时所制备的纳米粒粒径较小。

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柚皮素纳米混悬剂相对生物利用度较原料药提高了1.68 倍,其原因可能如下:纳米粒口服后一部分可在伊派尔结(约占整个胃肠道黏膜的1/4) 中聚集,并通过淋巴结中的M 细胞最终进入血液循环[17-18];增加了药物与胃肠道的接触面积,同时其黏附性使药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延长,有助于充分吸收;纳米混悬剂技术提高了柚皮素溶解度和溶出度,有助于溶解后的药物顺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处方中表面活性剂也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据报道[19],纳米混悬剂生物利用度提高程度还受难溶性药物基本性质(分子量大小、脂溶性、熔点、晶型、分子极性表面积等)、纳米混悬剂本身理化性质(稳定性、溶解度、粒径分布等)、机体生理特性等因素影响,故将不同难溶性药物制成纳米混悬剂后,其生物利用度提高程度存在较大差别,值得研究人员关注。

猜你喜欢

冻干粉药动学卵磷脂
替米考星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冻干粉出圈为咖啡品牌带来新增量
斑蝥素半乳糖化脂质体冷冻干燥工艺及性质研究
冻干粉护肤,效果真的很好吗
卵磷脂的概述及在食品药品中的应用
光化学反应—串联质谱法鉴定细胞中不饱和卵磷脂双键的位置
大豆卵磷脂:吃错=白吃
尼莫地平/川芎嗪双载药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和脑组织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