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读才能出神笔

2019-10-15潘述琳

读写算 2019年28期

潘述琳

摘 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古语,既通俗又深刻地讲清了读与写的关系。多读可以出神笔,也只有多读才能出神笔。

关键词 多读;原因探析;读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8-0180-01

阅读和写作虽然各有任务和规律,但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讀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古语,既通俗又深刻地讲清了读与写的关系。然而,事实上是很多孩子害怕作文,常常是对着题目啃笔杆——无从下手,无话可写。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只能怪书读得太少,也没有读“破”。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凡是在生活中爱读书的孩子,他们几乎无一例外能写一手流畅的作文。可以这么说:多读可以出神笔,也只有多读才能出神笔。

一、“多读才能出神笔”原因探析

其一,多读可以让学生唤醒记忆中积累的素材,产生类比联想,感到有事可写。比如,当要写习作《童年趣事》时,学生望着作文直发愣,不知道从何下笔。其实每个孩子童年的趣事都是多如繁星,只是他们回想不起来,或者回想起来却不懂得取舍。于是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几个同题目的作文发给他们看,这一看,勾起了他们的回忆,他们都打开了话匣子——我童年可比他们好玩着呢……于是,一篇一篇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的《童年趣事》就这样产生了。

其二,多读可以使学生广集优美的词汇和语句,使他们的作文颇具“文采”。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词汇和句子构成的。伟大作家的一字之落、一词之遣,一句之成,都格外有神韵和色彩,这都离不开大量借鉴和长期积累。学生们因为读得少,一方面词句缺乏,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用什么词句来表达,作文空空洞洞;另ー方面,即便有词句,也苍白无力,干巴巴的味同嚼蜡!为了增强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我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并做好读书摘要,进行背诵积累,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由模仿到创新。

其三,多读之后,学生更善于捕捉典型的事物和精彩的镜头。这学期的教师节,我布置了一篇作文《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要求学生要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让我大失所望,学生所选的事例几乎千篇一律,写老师在雨中为我撑伞,最后感冒,或者放学后老师为我补课。为什么写与他们这么熟悉的老师会这么没题材,没内容呢?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捕捉典型事物和精彩镜头的能力。于是,我找了很多写老师的文章,让孩子们传阅,并在课堂上讲解,孩子们听完后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些事也可以写成作文。再次动笔习作时,孩子们所选择的事例明显丰富了。有爱好的阅读载体,学生在阅读这些名著后,对课文理解会加深,文学积累也会深厚。

二、因人而异,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的年龄小,缺乏辦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课外阅读容易受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如:武打、言情小说等,会使学生沉醉于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不思进取。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

首先,课外读物的思想内容要健康,让学生通过读物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悠久历史以及我们生活的美好。如:读一读《爱的教育》,让学生体验一下恩里科身边发生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深刻理解爱国、善良、勇敢、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的真正内涵……

其次,读物题材要广泛,读古今中外的作品,读童话、寓言、小说、散文、诗歌等,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偏食”现象,使学生通过阅读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同时,向学生推荐的读物还要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因势利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除了推荐给学生适合的阅读书籍外,还要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书的概况,包括书名、作者、封面、封底,甚至价格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了解读物的内容,且爱惜书。还要看看内容提要、目录等,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重要内容和写作特点有所了解,确定阅读重点。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重点逐字逐段认真阅读,并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的过程中摘抄妙语佳句,积累知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这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再次,理清脉络,抓住中心,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去读,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除此以外,还要要求学生注意读物在选材、写作上的特点,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最后,对学生提出读、想、讲、写的具体要求,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阅读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就慢慢体会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真正含义了。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切忌搞形式主义。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各种快乐的方式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成语接龙、故事演讲、作文比赛、精彩续写等,并及时给予表彰和鼓励,使学生的阅读所得得到现固并不断发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总之,课外阅读的关键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持之以恒。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正确的读书方法,将会化被动为主动。课外阅读将成为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片沃土,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丰富大餐”。

参考文献:

[1]邵雪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