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探析

2019-10-08王树伟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具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阅读课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一个最重要、最有效途径。本文将从核心素养出发,探索新时期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从而促进高中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王树伟,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阅读是跨文化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英语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升学考试,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助力。然而,受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应试等因素影响,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存在不足。学生的阅读更多是应试导向型的,侧重对阅读技能的训练,忽视发展学生学科素养,学科育人目标成为空话。本文将探究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新策略,以期更好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发展思维、体验文化并提升鉴赏力。

一、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内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指出:“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1.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涵盖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两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社会情境中的交际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发展到位,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才会相应提升。 2.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既涵盖对中外文化的理解也包含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文化意识的培育首先要强调培养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其次,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鉴赏力,能汲取其它优秀文化的营养,也能用平等、尊重、开放的心态看待文化差异。3.思維品质。“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学习外语的本质就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4.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能基于自身特点,获取英语学习资源,选择学习方式,调整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解决英语问题,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这四者的关系是: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四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服务课程总目标。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

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重知识轻文本,重技能轻思维,不利于落实学科素养。典型问题如下:1.忽视学科育人价值。当前,不少英语教师观念陈旧,其阅读课应试目的性强,以阅读技能训练为主。这种枯燥乏味的阅读课缺少精彩的英语活动,缺乏有效育人途径,忽视学科的育人价值,效率低下。2.忽视主题语境引领。当前,很多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缺少对教学内容的主题剖析和深度解读,授课过程简单化、程式化、碎片化。不能围绕语篇“主题”梳理核心语言、文化知识,不能培养学生基于主题的语言表达能力。3.缺少深度思维活动。当前,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活动设计层次性不够。低层次的学习理解类活动较多,较高层次的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欠缺,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课上,教师偏重于文本浅层信息的理解,忽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体验,未能深入挖掘文本的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等;缺少思考、辩论等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品质的学习活动。” 4.弱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阅读课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阅读者,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或实施探究式阅读。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阅读课无法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策略探析

1.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升语言能力。《课标(2017)》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概念,它指的是六要素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六要素指的是课程内容的六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英语教学的观念。它要求阅读课教学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通过参与这些融语言、思维、文化于一体的活动,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能力。以笔者设计的一节阅读公开课Earthquake为例。这节课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灾难),语篇类型是阅读。这节课,笔者设计了多层次的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着重高阶思维发展,提升了文化意识,效果很好。首先,笔者播放汶川地震视频导入主题语境,结合视频帮学生扫清生词障碍。接着设计思维导图活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和主要信息。然后学生分组自主探究,自主梳理“地震和抗震救灾”相关的语言知识。最后的“采访抗震英雄”活动为学生的创新迁移能力搭建平台。通过问题和活动的精心设计,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深刻感受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在面对灾难时砥砺奋进的精神。

2.多管齐下,培养文化意识。英语阅读教学还应该着眼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转变传统“重知识技能轻文化思维”的阅读教学模式,积极融合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各环节传播文化知识,渗透文化意识。阅读课,无论是读前、读中还是读后,都可以依据文本,灵活的设计增强学生文化素养的活动。读前导入环节,通过生动的视频、图片、音频等诸多现代化技术,可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增强文化意识。在教授阅读课“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时,老师导入时播放了乔布斯的演讲视频,让学生领略乔布斯的风采,激发了学生阅读语篇探索乔布斯成功原因的兴趣。读中环节,深挖文本文化内涵,渗透文化意识。人教版的教材每个单元都涉及外国文化话题,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资源库。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挖掘文本本身的文化现象,进而揭示文本后面隐藏的作者意图和思想,以及其文化根源。读后环节,可以引入BBC、Ted、美剧等多渠道资源,助力学生的文化生成,真正让学生们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的独特文化,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3. 科学设问,提升思维品质。阅读课的提问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导向的英语阅读课堂,要设计多层次、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阅读课的问题既要有简单梳理语篇信息、发展学生理解和逻辑能力的展示型问题,也要有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参阅型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往往要求学生对文本信息提取、加工、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评估型问题则给学生提供基于阅读材料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评价能力。

4.鼓励自主探究,培养学习能力。传统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教师往往在课堂唱主角,用问题牵着学生走,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弱化。新时代的閱读课上,教师应该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引入高效新颖的阅读策略,发挥学生在阅读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实践,提升阅读课教学的实际效率。例如,在教授阅读课“Global Warming”时,笔者运用了阅读圈(Reading Circles)理论,将学生们分成若干6人小组,每个组员阅读时承担不同职责:connector, summarizer, discussion leader, word master, passage person and culture collector.基于阅读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克服了传统小组活动中优生把控话语权,后进生全程沉默的弊端。阅读中有人负责词汇,有人总结,有人引领讨论,有人分析语篇,有人关注连贯,有人留心文化。通过读后的信息共享交流,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训练落到实处。最终,学生们自己弄清楚全球变暖的利弊,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

总之,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应该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强化阅读教学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教师应积极学习、深入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课教学策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此外,教师还要结合高中生学习特点,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文化因素,关注学生高阶思维培养,调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积极性,让核心素养之花在阅读课上绽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六大变化之解析[J].中国外语教育,2018,11(02):11-19+84.

[3]冀小婷,代俊华.“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及其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8(19):64-66.

猜你喜欢

阅读课教学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语文教师要因 “材”施教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阅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