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19-10-08胡仁伟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职业导向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通过对职业导向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现状进行分析,本文明确了时下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困境,并以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对职业导向与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手段进行探究,旨在为同行业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建议,有助于高校教育质量的全面优化。

【关键词】职业导向;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胡仁伟(1987-),女,汉族,吉林集安人,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育系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大肆推行,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迫使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学结构和环节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降低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

一、现阶段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存在误解。现阶段,社会大众和老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误解,对于职业院校教育中英语教学的目的还普遍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认识到高职英语教学的根本及实质,认为高职英语与就业之间并没有较强的关系,因此大大降低了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在这种错误理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策略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当下,英语作为一种社会能力,是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辅助技能,是中高层次职业需求的根本。

2.教材的导向能力较差。高职院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时主要依靠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复习训练。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的编著虽然已经在时代的变迁下进行优化,教材的编著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学生的培养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落差。并且许多高职院校将教材选择局限于语言知识的相关内容中,没有参考职业导向的相关因素,学生无法在生活实际中开展应用。

3.缺少完整的评价机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各阶段教育都以应试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高职院校亦是如此。学生在学习高职英语时目的性较强,通常是为了取得四级、六级的英语资格证书。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偏向于大量习题训练,降低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弱化。

4.课程设置与学生需求不符。据了解,高职院校通常将公共英语作为基础英语教学科目,没有将高职英语的学习内容同学生的所学专业有效结合,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差,专业词汇量不足,实际应用能力较弱。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综合使用素养较差,也间接地影响了一部分学生更好的就业。

二、以职业为基础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手段的具体策略

1.突出高职英语的教学定位。实质上,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与普通院校的教学目标一致,虽然两者教育培育的体系存在差异,但两者的目标都是想要培养出符合国家需求的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必须要以高等教育的定位为基础对自身进行优化,突出自身的教育特色,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英语素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數比普通院校受教育人数多,在社会基层工作中占据的人数较多,这也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时,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为基础,真正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等,继而确立正向的教学定位。

2.丰富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无论是英语教学还是中文教学,学习内容和学习需求间有明显的连接性,这也充分说明了语言和应用能力间的关系。如果学生在学习后,不能够将所学的英语技巧和词汇进行应用,就缺少较强的学习意义。所以,在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时,需要以听说能力的培养为起始点,将英语教学内容分成多个连接性较强的模块。再根据社会的热点词汇和新闻,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3.拓展高职英语的课外活动形式。课外活动是学生提升自身应用能力的最直接手段,与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但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外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开展场景比较局限,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必须要以学生的心智发展状态为基础,尽可能的将教学内容结合教学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例如英语接龙活动、英语沙龙、英语演讲比赛和优秀英语作品欣赏等等。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现教学与实际的多元化融合,帮助学生对文化差异进行理解。例如:在进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并查找相关资料,运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使学生对学习主题背景进行了解。另外,老师也可以开展角色扮演,将学生以组为单位划分,对文章进行演绎,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4.强化高职英语的教学考核。传统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用的考核机制以三级考核为主,这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严重不符,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认知偏差。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失。因此,老师必须要完善高职院校的英语考核体系,引导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人,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趣味性,继而优化整体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职业为基础,对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进行优化,将英语教学职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向社会输送大量的综合型应用人才,这也是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因此,老师必须要以职业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对现有的教学活动及课程设置进行合理优化,从根本上优化学生“听、说、读、写”的四大基本能力,为学生后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莹,李赫男.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06):41-43.

[2]宣小箐.试论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海外英语,2017(14):52-53.

猜你喜欢

职业导向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