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的大学本科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9-10-08王珺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6期

【摘要】本文以OBE的理念尝试构建大学本科生学术英语写作课程模式,将OBE的理念融入教学组织方式,注重学术实践产出,切实提高大学本科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祛除学生对学术英语写作的畏难情绪,提高学术英语写作质量。

【关键词】OBE;学术英语写作;大学本科生

【作者简介】王珺(1979-),女,燕山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与实践。

【基金项目】该文系燕山大学教务处通识课教改项目《基于OBE的大学本科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研究成果,编号:TSQ2017007。

一、引言

学术英语课程通常是各高校研究生开始开设的课程,这就导致大学本科生在大四毕业论文写作时才会自己单独对学术英语有所涉猎。对大学本科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的忽略体现在课程设置的同时,也间接影响到大学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规范及提高。因此对大学研究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本科生阶段开始进行系统规范的培养。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成为英美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大学本科生阶段应用OBE的理念进行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祛除畏难情绪,树立学术英语写作的信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学术英语写作的专门研究主要集中在实施的必要性和合理的理据研究(蔡基刚,2018),更关注的是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的孰优孰略的争论之中(杨慧中,2018;卫乃兴,2016)。更多的学者想论证的是学术英语最终会代替普通大学英语课程(蔡基刚,2016)。对学术英语研究的具体路径和实施方案也长集中于研究生阶段(赵文敏,2018)。而国外的学术英语写作实践研究较多,但多集中于创建学术英语语料库(Coxhead,2000),或是对Coxhead所创建学术英语语料库的局限性实证研究和理据研究(Hyland,2007; Bruce,2011)。因此,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本科生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实施方案似乎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三、培养模式

1.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本课程主要通过授课、实践、评价三个环节开展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授课环节是介绍英文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讲解各基本结构的规律范式。在这一环节中除了最开始的基本结构的介绍以外,规律范式部分主要通过各部分的大量范例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或组内合作总结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在遣词、结构、句式等方面的规律。实践环节,通过问卷(全英文)、采访等研究工具让学生以组内合作及组外合作的方式真正开展学术调研,从发放问卷到调查采访到最后的学术研究报告,全程全英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术研究的必要性、趣味性、应用性及重要性,感受学术研究的独特魅力,并体验实现英语真正的工具作用。

2.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以研究报告和评价两部分构成。研究报告占总成绩的60%,要求组内成员全部参与,并分别标注各部分撰写人姓名,为保证撰写人的真实性,要求每部分撰写人需要回答教师或同学的一个问题。评价占总成绩的40%,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即在整个学术英语实践过程中的评价,包括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教师评价(包括课业评价和出勤表现评价)、自我评价、组内他人评价、组外他人评价。每一部分评价按照提前拟定的评价标准以口头讨论的形式开展,最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并且详细陈述理由。

四、教学模式反思

基于OBE的教学模式旨在注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实际产出,是将任务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产物。真正的开展基于OBE理念的学术实践通过选择学生身边真实的话题,调动学生投入科研的兴趣。教师提供以书面和口头的方式提供语言帮助,通过提前播放研究视频和讲解研究语言书面范式,让学生提前了解学术研究的流程和范式,为学术英语写作实践打下基础。实践环节用切实的成果激励学生以更大的兴趣投入今后的学术英语学习,实现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良性循环。

參考文献:

[1]蔡基刚.中国高校实施专门学术英语教学的学科依据及其意义[J].外语电化学,2018(06).

[2]杨惠中.学术英语?普通英语?[J].外语界,2018(10).

[3]蔡基刚.中国高校学术英语存在理论依据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 2016(01).

[4]卫乃兴.学术英语再思考:理论、路径与方法[J].现代外语,2016 (02).

[5]赵文敏.研究生学术英语的研究综述[J].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七卷),2018.

[6]Is there an“Academic vocabulary”[J]. Hyland, K,P. Tse. TESOLQ,2007.

[7]Disciplinary Discourse: Social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J]. Hyland K,2000.

[8]Coxhead, A. A new academic word list[J]. Tesol Quarterly,2000.

[9]Hyland,K. Writing in the disciplines:research evidence for specificity[J]. Taiwan International ESP Journal,2009.

[10]Theory and Concepts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J]. Bruce,I.,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