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在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探讨

2019-10-05张荣谢磊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张荣 谢磊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辅助踏车运动在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32例稳定期重度慢阻肺患者,均接受两个月的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通过自身对照,测定治疗前和治疗两个月后12 min步行距离(12 MWD)、Borg呼吸困难指数评分、平均肺动脉压(mPAP)、日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1年内慢阻肺急性加重次数。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12 MWD增加,Borg呼吸困难指数评分降低,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mPAP、PaCO2较治疗前降低,PaO2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使稳定期重度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力提高,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有效缓解,1年内慢阻肺加重情况明显改善,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踏车运动; 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1.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1-0-02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ssisted Bicycle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ZHANG Rong,XIE L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21):-174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 assisted bicycle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Method: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8,32 patients with stable severe COPD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received two months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ssisted bicycle exercise,12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12 MWD),Borg dyspnea index score,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diurnal partial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O2),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 and the number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exacerbations in one year were measured by self-control.Result:Compared to before treatment,12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 increased,Borg dyspnea index score decreased,and the number of exacerbations in one year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reatment,the mPAP and PaCO2 of patients decreased,while PaO2 increased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ssisted bicycle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exercise endurance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severe COPD,relieve the symptoms of dyspnea effectively,and improve COPD exacerbations in one year,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Bicycle exercise; Stable perio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irst-authors address:Chongqing Jiangjin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ongqing 402260,China

慢阻肺特征为不可逆或部分可逆气流受限,对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1]。慢阻肺多集中在60岁以上群体,发病率可达13%~30%[2]。在肺康复中,常采用康复训练方式,但容易诱发低氧血症,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肌力下降、显著疲劳等,增加运动训练难度,对于重度慢阻肺患者来说,难以实现[3]。研究证明,无创正压通气可使患者运动耐力提高,训练效果好[4]。本文重点探究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在稳定期重度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稳定期重度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内完成康复训练。纳入标准:符合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诊治指南。排除标准:(1)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昏迷;(2)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清除,上呼吸道梗阻;(3)不愿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4)存在无创通气禁忌证;(5)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6)肝肾功能异常;(7)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工作。男18例,女14例;年龄46~73岁,平均(59.51±4.37)岁;病程3~12年,平均(7.52±2.11)年;每年急性加重>2次23例,急性加重≤2次9例。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 患者佩戴无创通气鼻面罩(USA),与BiPAP无创通气机连接,进行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将踏车运动负荷控制约75%,运动状态下无供氧,采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心率、SaO2、PaO2等指标进行监测。运动2~4 min,负荷达标后,休息10 min,再次运动。康复训练周期为2个月,5 d/周,2 h/d。

1.2.2 确定无创正压通气流程 操作人员应具备5年以上无创通气工作经验,采用1对1服务,主动与患者沟通,视情况提供鼻面罩。

1.2.3 设置机械通气初始参数 分别把呼气期和吸气期气道正压设置为2~4 cm H2O和6~8 cm H2O,吸氧浓度和潮气量分别为25%~33%和7 ml/kg,压力、流量触发灵敏度依次为-1 cm H2O和1~3 L/min,吸呼时间比为1∶(2.0~3.0),呼吸频率设置为12~16次/min,适气道阻力、肺顺应性调整[5-6]。运动状态下,使患者SaO2保持在90%以上,倘若不够,可将呼气期气道正压、吸气期气道正压、吸入氧浓度调高。假使SaO2仍在75%以下,可适当安排患者休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12 min步行距离(12 MWD):让患者尽最大努力在走廊内行走12 min,对步行距离作测量。(2)呼吸困难:采用Borg呼吸困难指数进行评分,包括无呼吸困难(0分)、轻微呼吸困难(1~2分)、中等呼吸困难(3~4分)、严重呼吸困难(5~10分),总分0~10分,分值越高,呼吸困难越严重[7]。(3)缺氧情况:PaO2<60 mm Hg,PaCO2>45 mm Hg,mPAP>16 mm Hg,持续时间>5 min。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2例患者治疗前后12 MWD、Borg呼吸困难指数评分、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比较

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12 MWD明显增加,Borg呼吸困难指数评分显著降低,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2例患者治疗前后缺氧情况比较

治疗后,患者mPAP、PaCO2较治疗前降低,PaO2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康复治疗早已经被应用到慢阻肺综合治疗中[8]。近年来,慢阻肺肺康复治疗价值更是备受肯定[9]。在肺康复临床治疗中,稳定期重度慢阻肺一直备受关注,需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肺康复方案[10]。在本次研究中,结合稳定期重度慢阻肺患者情况,在医护人员监督下,开展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比较治疗前后12 MWD、Borg呼吸困难指数评分、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缺氧情况等指标。

实施2个月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后,重度慢阻肺患者12 MWD明显增加,Borg呼吸困难指数评分明显降低(P<0.05),说明下肢肌力锻炼效果显著。以往认为,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力下降的原因为肺功能下降导致呼吸困难。然而,有研究认为,稳定期重度慢阻肺患者之所以运动能力下降,是因为呼吸困难、腿部肌肉疲劳等,认为慢阻肺患者运动能力取决于外周骨骼肌力[11]。研究证明,同步开展无创正压通气及运动训练,腿部股四头肌毛细血管开放数量、线粒体数目、密度、氧化酶浓度等明显增加,有助于增强肌肉效应,使血清乳酸水平下降,确保患者具备较强的运动耐力,并延长运动时间[12]。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后PaO2和PaCO2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P<0.05),主要相关因素为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可使患者通气量明显提高,通气血流优化,肺过度充气症状缓解。与此同时,治疗后患者平均肺动脉压明显降低,1年内慢阻肺急性加重次数减少(P<0.05)。在本次训练过程中,无创正压通气操作过程规范,实施方案标准,鼻罩、面罩等连接器具材质、型号等较以往有所更新。而且,无创呼吸机触发方式也得到了优化和改进,该设备具有强大的漏气补偿功能。本次研究中病例资料较少,观察时间短,仍需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得出更准确的研究结论。

综上,无创正压通气辅助踏车运动可使稳定期重度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力明显提高,呼吸困难得到有效缓解,改善氧合指标,降低mPAP水平,减少1年内慢阻肺急性加重次数,可加大临床推广及应用力度,使稳定期重度慢阻肺患者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肖芹.纳洛酮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及心率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8,13(5):36-41.

[2]周露茜,黎晓莹,李允,等.呼吸肌肉锻炼加序贯无创正压通气在稳定期重度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8):1069-1074.

[3]唐琴,秦光梅.长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1(3):319-327.

[4]趙仕玉.用无创正压通气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4):65-66.

[5]田银君,刘前桂,李金红,等.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4):3539-3542.

[6]沈慧,王斌.瑞舒伐他汀辅助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通气功能、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24):3760-3763.

[7]邱志红,刘保萍,张换春,等.高压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7):42-46.

[8]宋丽芹,索丹,石雪颖,等.噻托溴铵结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2):141-143.

[9]张志萍,钟英豪,梁红卫,等.无创辅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5):71-73.

[10]葛炎,姚红,童娟,等.针刺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骨骼肌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7,37(4):366-371.

[11]张国梁,姜兰.无创通气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48-50.

[12]黄其昌.无创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550-552.

(收稿日期:2019-06-17) (本文编辑:李盈)

猜你喜欢

无创正压通气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社区综合管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与意义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慢阻肺合并哮喘稳定期仍需用药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应用有创呼吸机中无创正压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