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NLR及降钙素原水平与其早期预后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2019-10-05李治杨启蓉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外周血百草存活

李治 杨启蓉

【摘要】 目的:研究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患者早期预后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百草枯中毒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志愿者共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的第1、3、7天,对照组体检当天进行血清NLR与PCT水平检测。随访中毒者中毒后1个月的预后情况,按照存活与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與死亡组。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NLR与PCT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第1天与对照组相比NLR值与PCT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NLR与PCT值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死亡组患者在第1天的NLR水平与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存活组在中毒后第3天的NLR水平与PCT水平最高,而至第7天NLR水平与PCT水平则下降。第1天的NRL水平与死亡风险呈现正相关关系,BRL水平上升则死亡风险增加(P<0.05),PCT水平与死亡风险为正相关,PCT水平降低则死亡风险降低(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外周血PCT水平及NLR值显著高于正常人群,NLR值与PCT水平越高则患者死亡风险越高。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清降钙素原; 预后研究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1.0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1-0-03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人们的心理问题逐渐加重,部分人群心理抗压能力较低者可出现轻生念头与行为,其中百草枯中毒为急诊科临床常见的中毒类疾病[1-3]。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50%~70%。研究表明急性百草枯中毒与炎症反应、免疫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在炎性反应体系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血清降钙素原为近年来全身性炎性反应的新发现标记物,对炎症反应相关疾病的评估及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许多危重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4-5]。现有研究中有关NLR与PCT水平在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检测仍较为少见,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共50例进行研究,检测其NLR与PCT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百草枯中毒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志愿者共5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8~70岁,平均(45.67±10.59)岁;服用量10~70 ml,平均(39.67±4.32)ml。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8~74岁,平均(46.32±11.49)岁。观察组纳入标准:(1)患者服用单一种类毒药百草枯;(2)患者口服百草枯至入院时间<12 h。排除标准:(1)患者同时合并其他药物或毒物中毒;患者在近期1个月内存在外伤史、感染史、脓毒症史等情况;(3)患者合并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情况;(4)患者为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脱落标准:(1)患者在入院24 h内死亡或放弃治疗;(2)患者资料不全;(3)患者自行退出研究。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内容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通过,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配合良好。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13版本中有关要求进行治疗:早期进行催吐与洗胃、导泻、利尿、补液、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血液灌注及血液透析疗法等[6]。

1.3 观察指标

1.3.1 常规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自服毒到就诊间隔时间、毒药剂量、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 Ⅱ)指标。

1.3.2 实验室指标 观察组患者分别在入院后的第1、3、7天,对照组在体检当天抽取静脉血3 ml,使用EDTA-K2进行抗凝,3 500 r/min速度离心5 min,分离血清后在-20 ℃条件下保存检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常规血常规检测,计算NLR值,NLR=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使用免疫定量分析法对患者血清PCT水平进行检测。

1.3.3 预后指标 观察观察组的院内存活情况,出院患者中毒1个月内存活情况,分别计入存活组与死亡组。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NLR与PCT水平差异对比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第1天与对照组相比,NLR值与PCT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NLR与PCT值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见表1。

2.2 死亡组与存活组NLR与PCT水平差异对比

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第1天的NLR水平与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存活组在中毒后第3天的NLR水平与PCT水平最高,而至第7天NLR水平与PCT水平则下降,见表2。

2.3 NLR与PCT水平对死亡分线的预测价值分析

第1天的NRL水平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NRL水平上升则死亡风险增加(r=0.701,P<0.05);PCT水平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PCT水平降低则死亡风险降低(r=0.756,P<0.05)。

3 讨论

我国近些年来百草枯中毒病例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大约有9成的患者因自杀或误服的原因导致,目前临床中关于百草枯中毒仍未有有效的解毒药物,导致其中毒后致死率居高不下[7]。一般情况下成人口服浓度为20%的百草枯溶液5~15 ml或者服用量达到40 mg/kg即可发生死亡。因此临床中百草枯中毒的机制、诊断及治疗和预防成为重要的议题,现有研究提出百草枯中毒的机制与氧化自由基、炎症反应、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等有关,其中炎症反应学说在众多发病机制学说中贯穿,作为各个机制学说的基础与关键[8]。百草枯可通过脂质过氧化机制直接引起患者的组织与细胞破坏,也通过氧化自由基产生炎症介质,诱导炎性细胞聚集于浸润,引起放大反应造成器官损伤[9]。

既往研究多以外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水平变化预测患者的病情,但这些因子水平可受到外界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影响,且其在多种炎症反应性疾病中均存在异常,故而敏感度与特异性不高,因此在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诊断与评估中适应性不高。NLR是一项能够反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平衡性的指标,其在机体炎症反应状态评估中十分敏感,能够更好地反映与预测疾病的情况,且检查十分简单方便快捷,具有稳定性与重复性高的特点[10]。本次研究結果显示,在中毒患者中的NLR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诊断价值,且死亡组的NLR值均高于存活组(P<0.05),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价值。刘磊等[11]的研究也认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预后评估价值重大,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PCT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在血液中无释放,故而在健康人群中PCT几乎检测不到或含量极低,在一些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因素影响下可出现轻微升高。在多器官衰竭、脓毒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中PCT水平存在明显的上升迹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中毒患者中外周血PC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检者,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而死亡组患者的外周血PCT水平则明显高于存活组,表明其在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也具有较好价值。汤旭惠等[12]的研究提出胸部CT联合PCT检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意义重大。赵新祥等[9-10]的研究均认为PCT水平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

综上所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外周血PCT水平及NLR值显著高于正常人群,NLR值与PCT水平越高则患者死亡风险越高。

参考文献

[1]付国强,王伯良,魏妮,等.百草枯中毒后外周血CD4+T细胞PD-1/PD-L1信号通路的表达[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12):1462-1466.

[2]黄铭,黄伟.大剂量氨溴索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在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患者早期应用中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8(12):2098-2101.

[3]葛鑫,陈鑫,聂时南.血清学指标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价值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12):1201-1205.

[4]陈育全,林毓嫱,苏艺伟,等.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白细胞计数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8,31(5):366-367.

[5]黄龙,翁翠莲,叶梅,等.早期血液灌流联合贝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5):30-33.

[6]田英平.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13)[A]//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第七次全国中毒与危重症救治学术年会、第二届宝安急危重症高峰论坛、国家级继续项目“心肺复苏与急危重症学习班”资料汇编[C].深圳:中国毒理学会,2015:6.

[7]苏泽虎,郑丽芳,钟超.血必净注射液与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8):101-103.

[8]李杨,胡珍丽,邱平.尿液百草枯快速定性试验在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8):908-910.

[9]赵新祥,苏方成,房师荣.外周血PCT水平检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山东医药,2017,57(29):92-94.

[10]谢醒文,韩小琴,韦梅,等.动态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1):88-91.

[11]刘磊,汪学琴,黄杨,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8):10-13.

[12]汤旭惠,陈文龙,林小琪,等.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胸部CT检查及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17):2505-2507,2517.

(收稿日期:2019-03-07) (本文编辑:桑茹南)

猜你喜欢

外周血百草存活
百草枯到底有多毒
农业农村部:加强百草枯专项整治工作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吉米问答秀
神农尝百草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滴鼻净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神农尝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