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肩部外生性巨大表皮样囊肿1例

2019-09-28王娟林伟清颜廷凯王宝仁

关键词:脂肪瘤肿物肩部

王娟,林伟清,颜廷凯,王宝仁

(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4岁,自由职业。左肩部外生性肿物渐进性增大6个月,6个月前无诱因于左肩出现米粒大小暗红色结节,稍突起于皮面,呈半球形,触之稍韧,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以治疗,随时间延长,结节不断增大,明显突出皮面,表面增大,基地较宽,呈蒂状,触之软,无红肿、疼痛,于2017年08月28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左肩部皮肤见1个为4 cm×3 cm×3 cm大小半球形暗红色肿物,表面可见树枝状血管分布,基底较宽,呈蒂状,质软、活动性好,见图1。入院后积极完善术前相关辅查,明确无手术禁忌后于2017年08月29日在手术室局麻下行左肩部肿物切除术,皮瓣形成修复创面。术后病理回示:大体所见:带皮肿物1个,总4 cm×3 cm×3 cm,皮肤面积3 cm×3 cm,肿块呈半球形突起,单房囊性,囊内充满豆腐渣样物,囊内壁光滑。诊断:(左肩部)表皮样囊肿,见图2、3。术后5 d换药见切口愈合良好。随访2个月未复发。

图1 左肩部皮肤见1个为4 cm×3 cm×3 cm大小半球形暗红色肿物,表面可见树枝状血管分布,基底较宽,呈蒂状,质软、活动性好。

图2 囊肿壁表皮由外向内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表皮突消失,囊内充满角蛋白,呈环层状排列。(HE染色×100)

图3 囊壁(HE染色×400)

2 讨论

表皮样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其壁由表皮构成,好发于青年、儿童,生长缓慢,临床表现呈圆形、隆起性结节,有弹性,正常皮色,直径在0.5~5 cm之间,可以移动,无自觉症状。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内容主要为角质,可化脓[1:1715-1716]。关于表皮样囊肿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一种是表皮植入学说,因感染、外伤或手术时,一些表皮组织随外力或异物植入皮下组织内,继续增殖生长后形成;一种是胚胎期异位外胚层组织发育学说,认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进入其他组织内的外胚叶未发生退变而继续发育而成[2]。组织病理表现为单发性囊肿,位于真皮内,囊壁上皮与表皮组织或毛囊漏斗部的上皮相似,由外向内依次为基底细胞层、棘层与颗粒层,表皮突消失,囊内充满角蛋白,呈环层状排列。有时可见一些角化不全细胞,偶有钙化。早期囊壁有数层鳞屑上皮,间或有颗粒细胞[3]。

临床上与多发性脂囊瘤、脂肪瘤、皮肤纤维瘤鉴别。多发性脂囊瘤罕见单发,早期皮损小、圆顶、半透明状,直径数毫米至2 cm,隆起,可移动,表面皮肤可正常,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呈黄色,较大囊肿柔软,较小者如橡皮样硬度。组织病理表现为囊肿位于真皮内,囊壁与表皮相同(其中含有基底膜及表皮各层细胞),小囊肿中充满固体角质,陈旧而较大的囊肿更类似毛皮脂囊结构。脂肪瘤可单发或多发,质地柔软,可以移动,基地较宽,圆形或分叶状,位于皮下组织,组织病理表现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群集成小叶状,周围有多少不等的结缔组织间质及毛细血管包裹[1:1739-1740]。皮肤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纤维组织细胞肿瘤,损害为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质硬,直径0.5~1 cm,表面光滑或粗糙,与皮肤黏连,但与深部组织不黏连,侧向压迫可使损害中心产生“小凹”,一般无自觉症状,可长期存在。病理组织无包膜,由旋涡状梭形细胞束和胶原束组成[4:654-655]。患者皮损表现为外生性突出皮面的肿物,接近5 cm,表面皮肤呈暗红色,并有树枝状血管,与表皮样囊肿通常呈圆形、隆起性结节,表面皮肤正常,基地无蒂差别较大,该患皮损更倾向于脂肪瘤,而脂肪瘤皮损表面皮肤正常,与该患皮损又有所区别,经切除后病理检查符合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最快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1个小切口,甚至通过2~4 mm大小的皮肤环钻活检小孔将其摘除,有炎症的囊肿可以采取手术切排囊肿和内容物的方法。假如残留有囊肿壁的碎片,通常会导致复发[4:646]。本例患者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肿物之后无复发。

综上所述,该患皮损生长迅速,皮损表现为外生性突出皮面的巨大肿物,基底有蒂,与常见的表皮样囊肿临床表现不同,肉眼难以辨别,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确诊,手术切除治愈。

猜你喜欢

脂肪瘤肿物肩部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脂肪瘤,留还是不留
脂肪瘤多为良性但长这里要谨慎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