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虹教授运用中西医治疗面部皮肤垢着病1例

2019-09-28吴杰沈殊玉王钰婷高丽孙虹

关键词:疏肝解郁面部皮肤污垢

吴杰 ,沈殊玉 ,王钰婷 ,高丽 ,孙虹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000;2.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孙虹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皮肤病疑难杂症。笔者跟随孙虹导师门诊治疗皮肤垢着病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2017年11月6日初诊:1年前因颈面部出现红斑、丘疹,自以为过敏之当地医院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外用激素药膏后皮损消退,不久贴面膜时间过长面部出现红斑,继用1周“地塞米松肌肉注射”红斑消退,但面部皮肤变黑,外用医用护肤品后面部皮肤干燥,潮红,新发白色丘疹,自觉治疗无效,后在家未进行任何治疗,半年来未清洗面部,就诊时症见:面部可见污垢样物质,呈浅褐色,不均匀分布,偶有轻度瘙痒,伴口干喜饮,情绪焦虑,纳眠可,大便干,小便可。既往体健,否认有慢性病史和药物过敏史。系统检查:一般情况良好,意识清,精神紧张,回答问题易激动烦躁,余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面颊部可见淡黄褐色油腻性痂皮,轻用力刮除皮损,可见基底皮肤潮红,完整度好无渗液,见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真菌学检查:阳性。见图2。皮肤镜示:面部可见泛发性污垢样角化性皮损,镜下呈浅褐色背景可见色素性斑块呈鹅卵石样分布,色素颜色欠均匀,其下可见大量分支状血管扩张,考虑皮肤垢着病可能,见图3。中医诊断:面垢(肝胆湿热)。治以疏肝解郁,清热除湿,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具体用药:炒柴胡20g、陈皮15g、川芎15g、赤芍30 g、炙香附 15 g、甘草 6 g、萆薢 15 g。3 付,每 3 天1付,水煎口服,1次/d。同时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2次/d;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粒/次,2次/d抗真菌治疗。甘草20 g煎水外敷以辅助痂皮脱落,2次/d。

图1 面部皮肤(治疗前)

图3 皮肤镜检查

2017年11月16日二诊:面部痂垢较前明显减少,附着物较前变薄,面部瘙痒较前减轻。故予上方加青皮15 g、杭白芍15 g。继服4付后停药。嘱干燥部位适量使用医用润肤霜。患者2个月后复诊,面部痂垢几乎全部脱落,见图4。

图4 治疗后

2 讨论

面部皮肤垢着病是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局限性、持续性污垢性物质附着[1]。本病病因尚未明确,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精神性皮肤病,其发病与精神因素、头面外伤或长期未擦洗有关。有学者认为本病可能与糠秕马拉色菌感染有关。多见于女性青少年,发病年龄9~51岁,平均20岁左右。西医以擦洗,抗真菌治疗为主。皮肤垢着病在中医属“面垢”范畴。宋坪等[2]曾用加味白虎汤治疗此病,并提出从阳明论治皮肤垢着病的理论。崔炳南等[3-4]认为,中医治疗疾病需讲求辨证论治,注重身心同调,对于情志相关类疾病,可从肝论治。此患者平素情绪波动大,脉弦,亦考虑肝气不疏,病久致肝郁气滞,肌肤失于荣养,则生面垢,故治以疏肝解郁为法,方选柴胡疏肝散。痂皮去除后皮损色红,从皮损辨证,考虑兼有血热,故加大赤芍剂量。痂皮厚,苔白腻,辨为湿邪,故本病辨证为肝胆湿热,予柴胡疏肝散以疏肝解郁,清热除湿。此例患者中医从肝论治,辅以抗真菌治疗及心理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疏肝解郁面部皮肤污垢
关于人体面部皮肤菌群的研究进展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肉毒素治疗面部皮肤老化临床研究
基于污水换热器污垢不同生长阶段的除垢试验研究
疏肝解郁止痛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空气中最后的污垢
疏肝解郁喝梅花粥
画与理
大学生面部黑色素的测量和分析
比较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于颜面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
疏肝解郁法治疗产后褥汗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