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当

2019-09-24嵇振颉

现代家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关心情绪女儿

嵇振颉

女儿高考前几个月,晓梅主动申请减少工作量,多留在家里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女儿复习应考阶段,她对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只管努力复习,家里其他事都不用你操心,希望你不要让我们失望。”

晓梅特别关心女儿的学习情况,时刻关注着女儿的情绪,一看女儿脸色不对,就知道女儿模拟考试可能发挥得不好,忍不住就会一顿唠叨:“跟你说了,让你只管学习,不要管别的,上次回老家你非要去,浪费时间了不是?有那个时间你多看会儿书,说不定就看到一道考试题,这次就能多加几分……”女儿一听她说这话就烦,对她说话的语气也不好。而她又会非常伤心地指责女儿不懂得体谅她的辛苦。就这样,她烦,女儿也烦,两人相看两厌又避不开见面,情绪都非常糟糕。

女儿在自己的房间里复习功课,晓梅出于关心,时不时地跑进去,一会儿询问女儿累不累,一会儿询问女儿渴不渴,或者给她递上一杯水,或者给她端去一盘削好的苹果。而对于她的这些关心,女儿根本不领情,看到她突然闯入,情绪更加烦躁,不停冲她发脾氣。晓梅感觉自己好心没有好报,也很生气。于是,母女俩再次发生争执。

发展到最后,母女俩的关系越来越僵,没说两句话就会产生矛盾,几乎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女儿看到晓梅就想躲。

“为她付出这么多,她为什么一点儿不记得我的好,还总是嫌我烦、嫌我唠叨?唉,我怎么摊上了这样一个女儿?”这位每天陪读的母亲,在同事面前无奈地吐槽。

其实摊上晓梅这样的母亲,也是她女儿的不幸。

爱而不得法,结果事与愿违,晓梅是很多家里有孩子高考的家长的一个缩影。作为父母,他们希望孩子金榜题名,进入理想的高等学府,在孩子高考的关键时刻,他们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观。他们时刻跟进孩子的学习,一有风吹草动就神经高度紧张;他们以孩子为中心,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无限放大孩子的一切细微动作和表情。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关爱孩子,他们的出发点确实是好的,可孩子并不接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他们这种关爱的背后,折射的是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孩子感觉到了这种焦虑,压力更大,自然更加紧张。他们对家长发脾气,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是在表达对家长给他们施压的不满。

明明不是家长参加高考,家长为什么会如此焦虑呢?

首先是家长内心情绪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家长当年参加过高考,有人凭借高考中的出彩表现,从寒门子弟跃升为社会精英。当孩子面临同样的关口,他们当然希望子女能延续自己当年的辉煌。至于那些高考中的失利者,过往经历是他们不堪回首的记忆。他们会将自己现在过得不如意,归咎于那次失败;当年留下的遗憾,只能留待子女替他们去弥补。

无论是高考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对子女在高考中的表现给予非常高的期望。任何一件事情,你对它有多在乎,它就会对你产生多大的影响,当你非常在乎一件事,但又无法掌控这件事时,就会滋生焦虑情绪。

此外,家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经常听到有人谈论自己或别人家的孩子,如今在某某名校就读。那些学霸的家长,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听众们纷纷送上称赞和羡慕之词。被别人夸赞、艳羡,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受!家长们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成为其他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过高的期望、攀比心理,让孩子即将参加高考的家长吃饭不香、睡觉不熟,整个人精神有些恍惚。

最可怕的是,情绪如同一种病毒,会在人群中传染。

家长内心的焦虑,会让孩子在复习应考的过程中更加无所适从。

毕淑敏在《像烟灰一样松散》一文中提到她的一位警察朋友,拥有非常好的枪法,即便在解救人质的现场,也能做到一击必中、百步穿杨。

毕淑敏向他请教射击的要领。这位神枪手道出秘诀:极端的平静。长年累月的训练,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射击技能和经验。要达到百发百中的目标,光靠训练无法做到,只有达到心无杂念的境界才行。他在射击时,身体像烟灰一样松散。他说,只有完全放松,才能将潜能释放出来,进而精准地命中目标。

其实无论是射击,还是从事其他活动,身体都需要适度紧张。但是紧张、焦虑超过某个限度,效率曲线就会下降,会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由此看来,过分焦虑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与其深陷焦虑的泥淖,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不去无端地胡思乱想,反而能收获更好的效率。因为大脑有一个自动处理机制,只有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中,才能切换到最佳的工作模式。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中提到洞穴机制:当男人不想说话时,他们正在思考对策。这个时候,他们不希望有人来打扰他们,只要保持头脑清醒,就可以思考出下一步的对策。他们仿佛躲进自己搭建的洞穴中,让心灵慢慢回归平静,默默思考接下来的处理方案。

其实不只是男人,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躲入只属于自己的洞穴。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困难或瓶颈,孩子们不希望在思考对策时,有人来打扰,哪怕这个人是和自己关系密切的父母。

假如此时父母因为过度焦虑,介入他们的学习,孩子们就会产生阻抗、逆反心理。就如文中的晓梅,好心办了坏事,导致母女关系日渐紧张。

那么,在孩子高考或者人生的其他关键时刻,家长就对孩子不闻不问吗?

也不能这样!毕竟孩子的人生阅历有限,有时候处理问题难免偏颇。家长们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不要过分频繁地和孩子谈论学习。大多数孩子知道高考的重要性,根本不需要家长再过分强调。许多情况不问也能察觉出端倪,家长们可以在暗地里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每隔一段时间,用一种相对委婉的口吻征询。相比于每天追问,这样的频次和方式更能被孩子接受。

二是当孩子主动和你交流学习情况时,多送上一些鼓励。鼓励不是设定某个具体的目标,更不是给孩子施加压力。高考存在不确定性,成功与否既有自身实力的因素,也有其他不可控因素。不必过分渲染成功的重要性,让孩子意识到:只要在这场关键考试中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出正常水平,就问心无愧了。无论成败,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最棒的。给孩子卸下过重的心理包袱,有利于他们轻装上阵。

三是不要频繁打扰孩子。孩子复习应考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即便想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也请在他们休息时再送上。最好避免出现晓梅的情况,频繁进出女儿的房间。这种行为,只会传递出家长内心的紧张,加剧孩子心中的焦虑。

如今,高考已经过去,孩子未来会有很多个人生关键点,家长们在这些关键点,可以用合适的方式送上关心,但是请一定要收藏好、控制好内心的焦虑。毕竟,只有家长控制好情绪,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孩子们才会感觉有个坚固的后方,才能在关键时刻正常发挥,做出正确的选择。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关心情绪女儿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和女儿的日常
关心
情绪认同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