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和风险分析
——以吉利为例

2019-09-23赵冬飞

山东纺织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跨国沃尔沃吉利

赵冬飞

(新疆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将目光放置于国内,而是选择向着国际更为广阔的市场进发。为此,企业需要立足于长远目标,逐渐拓宽在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占有率,全球范围开始掀起了跨国并购的浪潮。由此并购的发展目标由国内转到国际,企业在享受跨国并购所带来的良好成绩效益的同时一些风险也悄然而至。通过客观的分析吉利集团这家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和风险,从而探究跨国并购的利与弊,给绝大部分未实行跨国并购的企业以警示或借鉴。

2 吉利并购沃尔沃

2.1 案例

1986年,吉利控股集团于浙江台州成立,自1997年进入到汽车领域后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1998年第一辆轿车生产后以披荆斩棘之态迅速发展,并于2012年强势进军世界500强之列,之后的几年从未掉队。吉利汽车业务广泛涉及摩托车、轿车和SUV、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等各个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吉利汽车顶着大量外国知名汽车品牌的重压,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从而迅速稳定国内市场,规模壮大后继续向着国际市场延伸,这给吉利汽车海外并购沃尔沃创造了条件。

2010年8月2日中午,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从福特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并获得其全部股权及相关资产,同时获得其品牌拥有权。2017年12月27日下午,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将收购欧洲基金公司所持有的沃尔沃集团的股票。此项目完成后,吉利控股将持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拥有其15.6%的投票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吉利控股这一战略投资,使集团业务从轿车延伸到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发动机等各方面。

2.2 绩效分析

企业为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通过实行跨国并购来弥补自身短板,这在一定层面上使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拥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2.2.1 财务层面

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使得营业外收入大量增加,总资产收益率迅速提高,集团的净利润有了大幅增长。但是在随后的两年内,由于油价、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吉利汽车销售量整体降低,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净利率下降。而且,吉利集团和沃尔沃在整合度方面还未完全度过磨合期,期间管理费用增加,这些都是造成集团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之后二者的整合匹配度越来越高,在汽车零部件方面实行联合采购策略,控制了集团的整体成本。协同效应愈加明显,集团盈利能力开始上升。债务能力方面,实行并购后的吉利集团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下降,资产负债率上升。这三个财务指标反映了吉利实行并购后短期筹资能力会受到影响,偿债压力有所增大。从运营能力来看,实行并购后的吉利集团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均呈下降态势,这也说明了吉利实行并购后的流动资金、企业盈余和收入减少。从发展能力来看,实行并购后的吉利集团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资本积累率都有大幅下降,企业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并购的副作用给吉利集团增添了巨大的压力。

2009年和2010年财务指标分析

2.2.2 管理、创新层面

2009年至2016年间,吉利汽车管理费用大致持平,虽在并购初期由于需要整合两集团相关业务,管理费用有明显增加,但整体来看并无剧烈波动,故并购沃尔沃实际并没有使吉利集团自身管理效率提高。从创新研发层面来看,并购之前,吉利集团与国内均衡实力的车企相比基本相差无几,但通过并购海外知名汽车品牌沃尔沃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重视研发投入,在多地设立研发中心,并将所研究的技术整合到提升自身相关业务方面,专利产出连年增长,增强了国内及国际的竞争力。

2.2.3 业务发展层面

吉利集团在实行跨国并购以后,努力发展国际业务,积极向着国际化迈进。其目标市场不再局限于本国市场和欧洲市场,而是大步向着各国市场进发。自首次实行跨国并购以后,吉利的跨国之路越走越远,收购了多家不同种类业务的公司,从而实现了自身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在进军欧美市场之前对其竞争对手以及消费者偏好等进行调研,从而顺利实行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布局。

2.3 风险分析

吉利集团跨国并购沃尔沃,被业界形象的称为“蛇吞象”,故其中所蕴含的风险不言而喻。

2.3.1 发展层面

吉利作为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与瑞典企业沃尔沃之间有着根本的企业文化传统区别。吉利汽车从未有过高端轿车的生产经验,掌管沃尔沃需要吉利提高在高端轿车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沃尔沃以其“安全性能”闻名全球,而当时中国整个汽车行业的研发技术相对落后于国外,吉利需要在短时间吸纳国际先进技术并快速发展,而从当时来看,吉利的研发团队、研发成本、研发周期、研发效率等方面并未达到国际知名品牌的标准,所以这就需要吉利找准自身不足,以沃尔沃为“跳板”,跃入国际知名的“龙门”。

2.3.2 市场层面

由于吉利并未掌握太多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造成其一线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偏低。而汽车生产原料成本持续走高,也影响到吉利对低端市场价格的定位。当前,吉利处在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中,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都加大了对自身产品的投入,扩大了对市场的“蚕食”程度,给吉利施加了极重的压力。而且,沃尔沃的定位始终是高端轿车,吉利集团还未建立起消费者对高端轿车的购买心理,所以吉利集团应当制定恰当的营销战略和运营机制来稳固自己在中、低端市场的占有率,提升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必须寻求海外拓展的新模式,加快自身国际化程度,早日获得世界层次的认可。

2.3.3 背景环境层面

各国政府通常为保护自己本土品牌的市场,相对会设置贸易壁垒,吉利集团如果想要扩张在海外的市场,就需要打破自身品牌在异国他乡的劣势,而这可以通过跨国并购目标国家品牌来实现。通过当时的背景环境来看,金融危机爆发,经济下行,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市场销量停滞,沃尔沃也不例外。由于其之前的母公司福特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沃尔沃连年亏损,福特视其为“烫手的山芋”,想尽快出手卖出,当时吉利年盈利额不足2亿美元,却花了9倍盈利额的价格趁势收购沃尔沃进军国际市场,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给吉利造成了庞大的经济压力。再者,中国市场的高端车大多被BBA(奔驰、宝马、奥迪)等车系占领,沃尔沃缺乏与其相对抗的实力,能否使沃尔沃扭亏为盈也给吉利创造了一个难题。

3 跨国并购启示

吉利实行跨国并购助力其品牌走向国际化,但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吉利的国际发展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如何规避海外风险,切实提高集团的国际化影响力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3.1 应对风险方面

吉利集团实行跨国并购,由于对目标方市场、政策环境等不熟悉以及存有许多不能把控的因素,从而潜在较多的风险因子,影响到自身的稳定发展。所以,在应对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方面,企业应当在跨国并购实施的前、中、后整个过程中,制定恰当的适应战略,在风险来临前预警,风险来临后迅速反馈和应对,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跨国并购中的的风险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

3.2 品牌提升方面

吉利汽车品牌实行跨国并购前,在国际上仅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的民族品牌,而在对沃尔沃、戴姆勒等国外企业实行整体或部分收购后吉利集团开始在国际上展露头角。故在品牌提升方面,处于品牌弱势方的企业应通过借助于所并购的品牌优势方企业的影响力,努力推进自身综合品牌的建设,加大对高、中、低三端市场产业链的延伸扩展,使自身综合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从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更为有利的地位。

3.3 创新方面

吉利集团一直十分注重在研发层面的投入,重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进行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储备力量。这也是近些年吉利集团迅速发展并且进行海外扩张的根本动力。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加大自身在创新方面的投入,研究符合市场和消费者等方面需求的产品,从而加快资本的积累,为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市场做铺垫。而实行跨国并购后,企业通过与目标企业的融合弥补自身在研发创新层面的不足,提高了创新研发的效率,提升了科研攻关的能力。

总体来看,跨国并购良好的发展可以帮助企业整合资源优势,更好的缓冲国内外市场环境中众多的风险因子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促进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在巨大的竞争浪潮中屹立不倒。

猜你喜欢

跨国沃尔沃吉利
Year of the Tiger calendar makes early impression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沃尔沃XC40 RECHARGE
沃尔沃C40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先秦:并不吉利的日子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吉利4A军团出战
沃尔沃2017款V40
沃尔沃2018款S6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