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9-09-20谢聪敏

中国钢铁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贡献率线下制造业

谢聪敏

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速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实现了稳中有进,且增长结构得到改善。但经济运行中,消费增速仍较低迷,固定资产投资积极性低于上年同期,房地产投资和产销不甚理想,资金面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减弱,地方财政状况较为紧张等问题较为突出,PMI指数下降到荣枯线下,PPI指数保持同比微幅增长,上述情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一、经济增长稳中有进

201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45.09万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GDP环比增长1.6%,环比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增速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实现了稳中有进。从经济增长内涵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巩固,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稳定,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转正;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

(一)GDP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2019年二季度GDP 237500亿元,当季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较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上半年,GDP累计45.09万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见图1)。如果用今年上半年6.3%的累计同比增速反推同比增加额,则今年上半年GDP较上年同期增加2.67万亿元,仍然是近四年同期最高值。

从二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速和上半年GDP累计同比增速看,二者增速虽然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同比增长6%-6.5%的合理区间运行。

图1 2016年一季度-2019年二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率情况,%

图2 2016年一季度-2019年二季度GDP当季环比增长率情况,%

从环比增长率看,2019年二季度GDP环比上季度增长1.6%,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见图2)。二季度GDP实际是在一季度环比增长1.4%的基础上继续加速增长。

综上,国民经济增速虽然略有回落,但仍在合理区间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二)经济增长结构有所优化

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从支出法角度看,2019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60.1%、19.2%和20.7%,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较上年下降18.4个百分点和12.2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贡献率较上年同期回升了30.6个百分点。上述情况可知,第一,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三分之二以上,即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第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上年同期有大幅提升,主要与净出口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有关,上半年净出口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37.20%,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29.48%。第三,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一方面与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上年同期大幅改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有关。

2.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上年同期提升,金融业、房地产业贡献率下降

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0%、37.10%和60.30%,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贡献率均较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较上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升0.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第二产业中,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56%,较上年同期上升2.0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升0.68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亦在提升。

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56%,较上年同期下降0.4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升0.9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2%,较上年同期下降1.09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下降0.59个百分点。2009年以来,金融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高时接近9%,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曾超过11%。

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较上年同期提升,金融业、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取得成效。

二、宏观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但结合其他经济指标来看,仍然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一)受“国五”汽车去库存影响,消费增速较前5个月加快

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10.00亿元,名义同比增长8.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00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6924.00亿元,同比增长8.3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90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286.00亿元,同比增长9.1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40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划分,商品零售收入173930.00亿元,同比增长8.3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00个百分点;餐饮收入21279.00亿元,同比增长9.4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50个百分点。

上半年期间,尤其是6月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名义增速虽然仍低于上年同期,但较前5个月出现加速上升态势,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贸业商品零售额6月当月及上半年情况看,6月当月,汽车类消费3669.00亿元,同比增长17.20%,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7.00%,增速较上月加快15.10个百分点;上半年,汽车类消费19113.0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20%,与1-5月相比,增速转正。可以说,汽车类消费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速上升的主要动力。主要原因与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省(市)将于2019年1月1日提前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导致“国五”标准汽车提前去库存有关。

1-6月,全国网上零售额48161.00亿元,同比增长17.8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2.30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8165.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9.60%,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2.20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1.6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8.20个百分点。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9.30%、21.40%和19.60%,三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回落13.00个百分点、2.70个百分点和9.80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表明,网络消费增速虽然保持同比两位数高速增长,但也出现了全方位同步回落态势。

2019年上半年,消费保持同比正增长,仍低于上年同期,表现为城镇和乡村、商品零售和餐饮的同步、全方位回落。以中青年为主导的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较上年同期亦出现回落,表明作为消费主力群体的中青年,其消费意愿较上年同期回落较为明显。消费累计增速较1-5月有所加快,主要与“国五”标准汽车去库存,拉动消费在短期内增长有关,但上述因素属于提前透支消费且不可持续,消费增速能否保持加速上升态势仍待观察。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低于上年同期,第二产业增速回落明显

1-6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299100.00亿元,同比增长5.8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20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同比增速较前5个月有所加快,但仍低于上年同期。

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00070.0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9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90个百分点,较2019年1-5月回落0.3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热情不仅低于上年同期,且较前5个月亦有所回落。

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3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60个百分点,较2019年1-5月累计增速回落0.2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低于上年同期,表明工业企业扩张的积极性不足。

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90600.0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4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0.60个百分点,较2019年1-5月累计增速加快0.30个百分点。由于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二,故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较前5个月加快是导致城镇固定资产累计完成额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同比增长4.1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20个百分点,比2019年1-5月累计增速加快0.10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增速仍低于上年同期,但较前5个月略有加快。

1-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0289.00亿元(占固定资产累计完成额比重为60.28%,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1.79个百分点),累计同比增长5.7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70个百分点,较2019年1-5月累计增速加快0.40个百分点。同期,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9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90个百分点,较2019年1-5月回落0.30个百分点,国有控股投资力度明显高于上年同期。上述情况表明,民间投资积极性明显低于上年同期,且低于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仍是拉动投资的主要动力。

综上,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虽保持平稳增长,但投资热情仍未超过上年同期,国有控股拉动投资的势头较为明显。虽然上半年投资增速较前5个月有所加快,但主要是通过第三产业投资拉动实现的,作为主要用钢行业的第二产业,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前5个月出现回落,难以拉动钢材消费出现大幅增长。

(三)房地产实际投资(剔除土地购置费)保持同比个位数增长,商品房产销状况不甚理想

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以下简称房地产开发名义投资)累计完成额61609.0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重为20.06%,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6.6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0.9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20个百分点,较2019年1-5月回落0.30个百分点。

1-6月,剔除土地购置费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以下简称房地产开发实际投资)累计完成额41445.25亿元,同比增长5.47%,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4.86%。房地产开发实际投资同比增速继续保持个位数增长,虽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改观,但累计增速仍未达到2017年同期水平。

房屋新开工面积虽保持同比两位数增长,但增速较2017年、2018年同期和前5个月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本年购置土地面积继续在负增长区间运行,表明房地产企业未来扩张速度减缓。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连续3个月保持在8.80%的水平,房屋竣工面积累计降幅较2017年、2018年同期和前5个月均有所扩大,表明房屋建设积极性下降,建设进度减缓。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较前5个月扩大,且降幅环比扩大态势已经延续了3个月。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速较前5个月继续回落。商品房待售面积虽保持同比下降,但降幅逐月收窄。上述情况表明,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不仅低于前两年同期,在今年内也出现降幅逐月扩大的态势,商品房销售不甚理想,且去库存步伐在减慢,但商品房销售额却仍保持同比正增长。

(四)资金面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减弱,定金、个人按揭是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流

1.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有所减弱

6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9159.80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577.04亿元。从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构成情况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同比少增577.04亿元主要为中长期贷款较上年同期少增143.61亿元,票据融资少增1980.35亿元,融资租赁少增41.09亿元,各项垫款少增235.18亿元所致。同时,短期贷款较上年同期多增加1823.20亿元。

综上,6月,企业融资成本较低的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新增贷款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而融资成本较高的短期贷款增量却大幅增加,表明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

2.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是房地产资金来源的主流

2019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占比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国内贷款所占比重略高于上年同期,但低于2017年同期,且从年初占资金来源合计的18%逐步下降至15%,这种情况与信贷政策因素影响有关。随着银保监会、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对银行贷款、信托等主要融资渠道的收紧,预计下半年房地产企业国内贷款的形势将进一步严峻;第二,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二者合计占比接近50%,仍是房地产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支撑,下半年如果银行信贷政策收紧,将对个人按揭贷款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五)地方财政状况对进一步出台减税降费政策积极性减弱

1.地方财政收支缺口扩大

2019年上半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56257.00亿元,同比增长3.3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70个百分点;地方(本级)财政支出106648.00亿元,同比增长10.80%,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00个百分点。

近4年来,地方财政赤字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地方财政支出与收入同比增长率之差达到最大值。

2.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加

2019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29792.00亿元,同比增长1.6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1.20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占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超过90%)同比下降0.80%(上年同期为同比增长43.00%)。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累计11900.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291.00,增长了2.30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为8.99%,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5.39个百分点。从近三年1-6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量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量达到近3年新高,占社会融资增量比重大幅上升。

由于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地方政府收入增速大幅回落,政府性基金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地方政府支出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超过了两位数,且与收入增速极不匹配。在上述情况下,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缓解财政压力,导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猛增。目前来看,地方政府存在“囊中羞涩”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更甚,若长此以往,势必影响部分地区进一步出台减税降费政策的积极性。

(六)制造业PMI指数在荣枯线下,钢铁PMI指数呈整体收缩态势

1.制造业PMI指数显示供需矛盾较上月加剧

2019年6 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较上月未发生变化,继续在荣枯线下运行。从构成制造业PMI的五个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但均较上月有所回落;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上述三项指标除原材料库存指数较上月略有回升外,其余指标均在荣枯线下继续下降。上述情况表明,制造业供给端活跃度明显高于需求端,PMI指数未进一步下降也主要与供给端在荣枯线上运行有关。

从分企业规模PMI指数变化看,大型企业49.9%,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49.1%,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48.3%,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

6月,大型制造业企业活跃度也下降到荣枯线下,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活跃度均较上月有所回升,但仍在荣枯线下运行,并未出现实质性改善。上述情况表明,与上月相比,全体制造业企业活跃度均不高,大型企业亦开始受到影响。

从供求关系角度分析PMI分项指标变化,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在荣枯线下继续下降,在手订单指数虽较上月略有回升,但仍在荣枯线下运行,上述情况表明制造业国内、国外下游需求预期较上月进一步下降,在手订单不足的预期依然存在。总体上看,需求方活跃度较上月下降,内需动力减弱,出口动力不足,需求方不利因素增多。

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均较上月有所回落,采购量指数更是下降到荣枯线之下,表明制造业企业受需求预期下降影响,其生产活跃度较上月下降,采购活动意愿出现明显下降;进口指数在荣枯线下较上月继续下降;产成品库存指数与上月持平,表明制造业企业库存产成品并未形成明显积压,但如果需求方预期持续下降,产成品库存指数存在上升的可能;原材料库存指数较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仍处在荣枯线下,表明制造业企业对原材料补库的意愿不强,只进行了必要的补库活动;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上月大幅下降2.8个百分点,表明由于制造业企业采购意愿不强,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预期受到遏制。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仍保持在50%以上,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呈谨慎乐观态度。

总体上看,6月制造业企业需求端预期较上月继续回落,供给端中生产活跃度较高,但与生产相关的活动活跃度较上月有所回落,体现出制造业企业主动适应需求端预期变化的特点,但由于市场经济传导的滞后性,供需矛盾较上月仍有所增大。

2.钢铁PMI指数呈整体收缩态势,成本压力仍较大

6月钢铁PMI指数48.2%,较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各分项指标中,新订单指数47.9%,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45.3%,较上月下降6.3个百分点,表明国内外需求活跃度均不足;生产指数49.1%,较上月下降6.9个百分点,表明国内钢铁企业生产积极性大幅下降,一方面与需求端预期下降有关,另一方面与河北省部分地区实行环保限产有关;由于生产活跃度大幅下降,与生产相关的采购量指数(47.8%)、原材料进口指数(45.3%)、购进价格指数(63.5%)也分别较上月下降3.4个百分点、6.3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钢铁企业采购活动呈现收缩态势,但购进价格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指数,表明钢铁企业来自上游的原燃材料成本仍然较高;原材料库存指数(43.5%)较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表明钢铁企业原材料不足的预期仍然存在,且较上月有所加剧,结合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进口指数可知,由于上游原燃材料成本仍然高企,钢企采购活动积极性不高;产成品库存指数39.3%,较上月回升1.0个百分点,表明钢铁企业产成品库存虽较上月有所上升,但并未形成大量库存积压,若下游需求增速进一步放缓,该项指标有大幅上升的可能。

总体看,6月钢铁PMI指数除购进价格指数保持在荣枯线之上运行外,其余分项指数均下降到荣枯线下,表明钢铁企业供需预期均呈现收缩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购进价格指数虽较上月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60%以上的高位,表明在需求预期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上游成本压力虽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依然很大。

6月制造业PMI指数继续在荣枯线下运行,大型、中型、小型制造业企业活跃度均较上月有所下降,多数分项指标下降到荣枯线下;钢铁PMI指数亦呈整体收缩态势,上游原燃材料成本压力依然存在。总体看,制造业和钢铁行业活跃度较上月继续下降,既有不利因素依然存在,钢铁行业上游成本压力较大。

(七)黑色冶炼业PPI指数显示上游成本压力较上月增大

1.PPI当月同比零增长,半数工业品价格较上月下降

6月当月,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零增长,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6月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3%(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2个百分点),上月为同比增长0.6%月,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4.5%(涨幅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2.1%(降幅较上月扩大1.5个百分点),加工工业价格同比零增长(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9%(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3个百分点),涨幅与上月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与上月持平),衣着价格上涨1.6%(涨幅较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5%(涨幅较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9%(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6月当月PPI指数同比零增长主要与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有关。

6月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显示工业品价格上涨阻力较上月有继续增大的趋势,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可知,3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8种较5月下旬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价格出现下降的工业产品品种较5月下旬增加6种。6月下旬,价格下降的28种工业产品中,黑色金属类(6种产品)、有色金属类(4种产品)、石油天然气类(6种产品)价格较5月下旬全部下降;化工类10种产品中有6种价格下降(较5月下旬增加1种);煤炭类7种产品中有4种价格下降(较5月下旬增加2种),1种价格持平;非金属建材类3种产品中有2种价格较上期下降。

1-6月累计,PPI指数同比上涨0.3%,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1-6月PPI指数累计增速继续保持同比微幅增长态势,涨幅不仅与上年同期差距拉大,且有进一步回落的趋势,显示出工业品出厂价格在本年内保持微幅上涨态势,但上涨阻力有所增大。

2.PPI指数环比负增长,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环比涨幅较大

6月当月,PPI指数环比下降0.2%,上月为环比上涨0.2%,表明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上涨动力在6月终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4%(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31个百分点),上月为环比上涨0.2%。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1%,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1.0%,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2%。生活资料价格环比持平。其中,食品、衣着和耐用消费品价格环比涨幅均较上月持平,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1%。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0个工业子行业PPI指数环比涨幅情况看,共有15个子行业PPI指数环比负增长,其中7个子行业PPI指数环比降幅较上月扩大,8个子行业环比涨幅由正转负,即6月有一半的工业子行业出厂价格环比出现下降。

从15个环比增速保持正增长的子行业看,PPI指数环比增速大于等于0.5%的工业子行业只有2个(较上月减少4个),分别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7%),这两个子行业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指数环比增速较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保持加速上升态势,主要与近期铁矿石价格上涨有关。有色金属采矿业PPI环比涨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增速出现回落。其余PPI环比涨幅低于0.5%的子行业中,5个子行业环比增速较上月加快,5个子行业环比增速较上月回落,3个子行业环比增速由负转正。

3.黑色治炼业PPI指数涨幅低于原燃材料类产品PPI指数涨幅

6月当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指数(以下简称黑色金属矿PPI指数)同比上涨18.5%,涨幅较上月加快4.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治炼和压延加工业PPI指数(以下简称黑色治炼业PPI指数)同比下降0.5%,上月为同比增长1.9%。

6月当月,黑色治炼业PPI指数与黑色金属矿PPI指数二者相差19.0个百分点,差距较上月进一步扩大了6.7个百分点,表明6月钢铁行业一方面要面对钢材价格的下降,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上游国内矿成本的继续大幅上升。

6月当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PPI指数(以下简称煤炭开采业PPI指数)同比上涨3.4%,涨幅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业PPI指数高出黑色治炼业PPI指数3.9个百分点,二者差距较上月进一步扩大。上述情况表明,在黑色治炼业产品出厂价格已出现下降的情况下,煤炭开采业产品出厂价格仍保持增长,钢铁行业燃料类成本较上月有所上升。

综上,钢铁企业原燃料采购成本继续上涨,经营压力较上月进一步增大

从下游主要用钢行业PPI指数当月同比增长率情况看,多数行业PPI当月同比增速保持在正增长区间,但均为同比微幅增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PPI指数同比降幅超过了黑色治炼业降幅。上述情况不具备使钢材价格,特别是板材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条件。

6月期间,PPI指数当月同比增速回落至零增长,黑色金属治炼和压延加工业PPI指数进入负增长区间,但上游原燃材料出厂价格仍继续保持同比正增长,且与黑色治炼业PPI指数的差距较上月继续扩大。多数主要用钢行业PPI指数同比涨幅保持微幅增长,个别主要用钢行业出厂价格降幅超过了钢铁行业。上述情况表明钢铁行业上游成本压力较上月增大,行业利润进一步受到侵蚀。

三、总结

总体来看,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结构得到改善。但消费改善基于“国五”汽车的去库存;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增速,特别是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仍低于上年同期;房地产实际投资增速保持个位数增长,产销状况不甚理想,资金以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为主;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减 弱;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较为紧张,对进一步出台减税降费政策的积极性不高;PMI指数下降到荣枯线下;PPI指数保持同比微幅增长。上述问题仍值得持续关注。

猜你喜欢

贡献率线下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