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20陈少玲陈丽梅叶丽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根本原因护理部分析法

陈少玲 陈丽梅 叶丽娟

(1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211;2 惠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广东 惠州 516000; 3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惠州 516000)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不良事件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主要是指患者发生的和护理相关的损伤,并且可能增加患者额外的痛苦或负担,以及引发护理事故、护理纠纷等。根据相关要求,应当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上报。而与此同时,也应当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从而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1]。根本原因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在不良事件分析中采取回溯性的方式,着重研究对整个系统及过程的改善。为了探究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应用效果,本文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RCA(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报率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惠州市某三级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实施RCA前的患者500例,其中男性患者276例,女性患者224例,平均年龄(38.6±4.7)岁。同时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实施RCA后的患者500例,其中男性患者268例,女性患者232例,平均年龄(39.2±4.5)岁。所选取的都是常规住院患者,无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的患者。实施前后选取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均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主任护师3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3人,以及相关科室的普通护士。

1.2 方法:①对所有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学习,明确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方法、应急处理、分级标准、上报制度等,同时学习根本原因分析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2]。根据相关指南中,对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为:0级:事件发生前被制止;Ⅰ级:事件已经发生,但没有造成实质性伤害;Ⅱ级:造成轻微伤害,但没有改变生命体征,仅需临床观察;Ⅲ级:造成中度伤害,部分改变生命体征,需要简单处理;Ⅳ级:造成重度伤害,明显改变生命体征,需要紧急处理;Ⅴ级: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②建立专门的RCA小组,针对不同等级的护理不良事件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针对0级不良事件,发生后展开病区学习讨论。针对Ⅰ级不良事件,24 h由护士长完成填表上报,向护理部上交,护理部组织专门的RCA小组[3]。其中应对Ⅰ级不良事件的小组成员包括病区护士长、2名护理人员;应对Ⅱ级、Ⅲ级不良事件,小组成员包括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病区护士长、4名护理人员;针对Ⅳ级或以上不良事件,小组成员额外邀请科室主任和医务科人员参与。护理部通过内部公开、外部保密的方式处理上报的不良事件,在分析讨论内部公开事件中,不要透露当事人姓名[4]。③小组成立后,对相关资料调查收集,对当事人和在场人员分别调查,明确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调查工作流程、病历资料、仪器设备等,并将物证资料保存。对事件发生过程,根据时间顺序描述,形成流程图上报小组,给予事件发生整个过程更多的关注。④利用鱼骨图工具,对事件近端原因进行查找,将整个过程中可能的影响因素列出,包括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其他因素等,将事件原因初步列出。结合收集的资料,对原因进行验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降低事件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层挖掘探索根本原因,对问题的系统根本原因加以确认。对事件发生近端原因进一步追溯,并分析相关的组织系统原因,如组织领导沟通系统、环境设备管理系统、咨询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并在系统因子中对根本原因进行筛选,从而有效的区分出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5]。⑤在明确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之后,对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制定和执行,针对筛选出的每个根本原因,分别对可行性的整改措施进行制定,确保符合实际情况。同时要明确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对执行负责人和具体的执行时间加以安排,并明确反馈评价结果及评价时间等。对于实施后得到了较好反馈的措施,可以在护理安全工作会议中加以推广实施,进而有效的确保护理安全,减少相应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上报率。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所的数据用WPS表格记录,用SPSS软件处理,以数或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χ2值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RCA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40%,上报率为61.54%,实施RCA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40%,上报率为90.91%,实施前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实施RCA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上报率对比

3 讨 论

护理不良事件,指的是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一些与护理相关的、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的非正常护理意外事件,不良护理事件会增加患者的伤害和负担,进而导致护患纠纷。采取根本原因分析法,通过对回溯性医疗不良事件分析工具的应用,注重对整个过程系统的分析和改善[6]。利用该方法分析护理不良事件,能够对事件背后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根本环节入手进行整改,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了根本原因分析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本文研究得出,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0%,明显低于实施前的10.40%。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基于科学的证据,通过认真的分析和深入的调查,基于整个护理过程,针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完善,对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加以制定和执行。这种方法体现出了对过程的重视和分析,能够让护理管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主要症结清晰的认识,进而使问题得到根本上的解决,避免再次发生相似的不良事件。在以往的临床护理管理中,很多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以及护患沟通效果不理想等造成的[7]。因此应当注重更为严格的落实核心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应用,促进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的提高,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为90.91%,明显高于实施前的61.54%。根本原因分析法更为注重系统性的改进,其关注点是在整个过程,而不是对于个人责任的追究[8]。因此,这种方法能够让护理人员和科室更加自觉主动的对不良事件进行上报。以往护理人员不愿意对不良事件进行上报,主要是认为不良事件的发生体现了自己工作上的失误,同时会暴露出科室的缺点和不足,因此很多时候在发生不良事件后,都是在安全员手册中记录,在科室内部进行秘密学习。而在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之后,能够让科室护士长及普通护理人员都认识到,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复杂性的根源,认识、分析、查找原因的过程也能获得收获,因此更愿意在事件中学习改进,分享经验教训,从而形成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9-10]。

综上所述,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采用RCA(根本原因分析法)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对于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强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根本原因护理部分析法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护理部干事工作压力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跌倒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