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痹方辅助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9-09-20崔世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类风湿实验室关节

崔世军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新疆 昌吉 83110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关节组织慢性炎症及破坏为主要病理特征,早期以关节疼痛为主[1]。有研究表明,RA患者出现症状3个月内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对防治病情加重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上常采用抗风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疗效常不理想[2]。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药在RA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3]。为此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95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痹方辅助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5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经实验室及临床检查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RA相关的诊断标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其他其他类型风湿性疾病、伴有心血管及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关节畸形、精神病史、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恶性肿瘤、相关药物过敏史及治疗依从性差者。其中男50例,女45例,年龄34~76岁,平均(53.62±3.56)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82±1.33)年,关节功能障碍分级:Ⅰ级53例,Ⅱ级42例。根据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7例),两组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口服常规药物治疗,甲氨蝶呤(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初始剂量5.0毫克/次,1~2次/周,后根据患者情况在4周内逐渐加至12.5毫克/次,1次/周,叶酸片(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143),10.0 mg/d,必要时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藤泽德国公司,批准文号H20090492),75.0 mg/d,持续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和痹方辅助治疗,组方:白芍、肿节风及生甘草各30 g,当归、川芎及青风藤各20 g,炒白术、苍术各15 g,防风9 g。寒湿重者加萆薢、泽泻、附子、桂枝;风热重者加金银花、虎杖、羌活、乌梢蛇。将诸药温水浸泡30 min后水煎至300 mL左右,于早晚分两次口服,1剂/天,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①疗效评价标准[4]: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相关指标基本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相关指标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相关指标无明显变化甚或加重。②实验室指标:RF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法测定,ESR 采用Western 法测定,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为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注: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P<0.05,@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RF(U/mL) ESR(mm/h) CRP(mg/L)研究组 47 治疗前 117.96±22.43 42.53±7.28 31.35±5.14治疗后 44.37±11.15*@ 18.24±3.16*@ 13.18±2.52*@对照组 48 治疗前 119.46±22.52 43.06±7.33 30.89±5.24治疗后 69.22±13.54* 26.92±5.25* 20.26±2.67*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44/47),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6.583,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见表1。

2.2 两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治疗后,研究组的RF、ESR及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RA属中医痹症范畴,西医对其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但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说明RA是风寒湿邪共同作用所致。早期RA多表现为双手小关节酸痛、麻木挛急,烦躁易怒,女性月经紊乱、纳差等,其主要发病基础为肝脾失调,肝主疏泄,条畅气机,脾主运化,散布水谷精微,因此在治疗中应以舒肝健脾、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为主治[5]。和痹方当归、白术养血活血、舒肝健脾;苍术、白芍燥湿健脾、柔肝除痹;川芎散肝活血行气;青风藤、肿节风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防风散肝舒脾,祛风解表;甘草养阴除痹、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联用共奏健脾除湿、舒肝补肝祛风止痛之功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可协同行的遏制早期RA进一步发展[6]。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44/47),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6.583,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RF、ESR及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和痹方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各实验室指标,疗效安全显著,值得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类风湿实验室关节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关节炎血脂与中医证候分型相关性研究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