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读写结合理论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

2019-09-17曾翔

新课程·小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小学语文

曾翔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对语文教育的工作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语文教学不再只是简单地以提高语文成绩为导向。而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利于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两方面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为写作提供写作素材和方法技巧,出色的写作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反映和延伸,探讨基于读写结合理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读写结合理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小学生喜欢用手機、平板电脑来看视频、玩游戏,喜欢阅读的人也少了,甚至有些小学生已经丧失了阅读的兴趣,最终导致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断下降。因此,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工作,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1]。

一、读写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必然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在语文教学上,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吸收新词汇,增加自己的语言词汇量;不断学习优秀作品的写作技术,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不断摄取写作养分,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用阅读和写作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观察事件。积累写作素材,刺激学生的写作灵感。

(二)提升语言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阅读课本时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就是通过解构文章,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中心思想。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工作,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感知能力。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语文整体感知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提高学生阅读水平,锻炼学生的阅读技术,来增加学生的语文整体感知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综合素养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教学不单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初步的阅读技巧和沟通能力就可以了,而是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培养学生读思说写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反复训练中,培养语感,增加语文的整体感知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2]。

二、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会读书,书如甘草;不会读,则书如干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一步,学生只要有了扎实的阅读基础才能有效提高其写作水平,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

(一)通过培养学生朗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的过程就是充分运用眼、耳、口、心的过程,通过有效的朗读能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学生对文章词语的理解和组织,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口才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朗读的原则应该是情带声,以声传情,形之于声。在朗读前期,应该先对文章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感受,将文章的重点、方向、基调确定下来,正确掌握好字词句的语气,对文章整体的韵律有充分认知后,定下初步的诵读方案。在朗读过程中,要吐字清晰,读出字词句的停顿和感情色彩,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来调整朗读的技巧,让朗读的人越读越精彩,让听的人越听越有吸引力。通过有效的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3]。

例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本《秋天》,先让学生先阅读一下文章,了解一下《秋天》的特点,初步掌握好字词句的语气和整体韵律,然后让朗读能力好的学生给个范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注意吐字的音准,是否读出《秋天》的字词句的停顿和发音技巧,感情色彩是否到位。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可以先让其他学生对朗读的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点评,以专业的角度来评价,最后播放优秀的朗读语音,让学生学习。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将阅读进行解构

部分学生对阅读兴趣寥寥,主要原因是阅读方法和技巧出现了问题,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只能大概粗略地阅读一下课本,根本没有深入了解文章的精髓,长此以往,会挫伤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学应该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刻意训练学生养成阅读三遍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分为初读、精读、泛读、跳读,初读旨在大概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如果在阅读中遇到难以理解或存在疑问的地方,教导学生有意识地跳过,初读不对文章作深入探讨,只求对文章有个整体的了解和印象;然后在初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精读,精读就是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要重视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吃透文章的字、词、句、段的精华,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要从整篇文章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泛读就是快速大概地浏览一下内容,旨在粗读,不需深入了解和探讨。跳读就是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读。

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本《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例,先让学生初读一遍文章,粗略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和特点,有了大概印象后,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要学生深入文章了解青海高原和柳树的特点以及文章的整体特色和风格。在学生对文章有了透彻的理解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青海高原上的柳树怎样克服重重苦难,在重重障碍中成就一片绿荫?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跳读文章寻找答案,在整个阅读训练中,让学生不断地培养学生初读、精读、泛读、跳读技巧,让学生养成一个高效阅读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作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如果只是单纯地看书,学生不作阅读笔记是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成绩的。阅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批注式阅读,鼓励学生在课本空白处“勾勾画画”,运用符号标记,逐层分解阅读难度。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使用“直线、波浪线、圈字码、圆圈、点、着重号、问号”等有意义的符号标记。指导学生将符号意义化,如直线“—”代表有不懂的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用以批注时注音或解词;用圈字码①②③④作为标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符号意义化后有助于学生将文章进行分解,将课文内容和段落中的生字新词、自然段序号和各种句式逐层分解,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效率。同时鼓励学生在课本留白之处作“眉批”“旁批”“夹批”“尾批”。将自己对文章的总结评价与想象拓展作个记录,或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将点点记录串连成一个大综合感悟。这种阅读方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小学六年级《烟台的海》为例,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初读,有了大概了解后,再进行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作阅读笔记,用圈字码①②③对文章进行分段,在课本空白的地方让学生概括一下段意,第一段(第一小节)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第二段(第二—五小节)写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的特點和烟台人的生活情景;第三段(第六小节)赞颂烟台的海及烟台的人民。用其符号对文章进行分解,鼓励学生写上感悟。然后再在课堂上对文章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检验一下自己的笔记成果。

(四)开展主题的作文训练和比赛,构建展示平台,让学生通过分享交流提高作文水平

阅读千遍,不如动手一遍。阅读的最终结果都是为写作而服务。因此,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要进行作文训练和比赛,定下作文的方向让学生对文题进行创造,鼓励学生将阅读所学到的技巧应用到作文上,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可以对优秀的文章进对点评,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文章向学生展示出来,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点评,让学生发现文章的优点,在心中与自己的作文作比较,取长补短,然后教学再以专业的角度来评价文章。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在讨论中分享交流自己的作文经验。实现共同进步。

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必须要依靠不断的阅读和写作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水平。在阅读中吸收优秀作品的长处和技术,在反复的作文过程中,不断运用所学的作文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如此不断循环,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教师必须要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类型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保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知识和学会作者的写作技巧。然后通过作文内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巧,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熊比者.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读天下(综合),2018(18):176.

[2]武进.文本阅读:自主学习的起点[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8):55.

[3]李琼.导之有“道”,提升群文阅读有效性[J].学子(理论版),2017(24):51.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创新小学语文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