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留守儿童,共同撑起一片蓝天

2019-09-17朱有挺

新课程·小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留守儿童

朱有挺

摘 要:展望未来,新时代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依然严峻。如果整个社会都能关爱留守儿童,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很好地利用和整合家长学校的资源,巧妙地借助社会力量,形成最大化的教育合力,一定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明亮的蓝天,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也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结对帮扶;代理妈妈

一、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脚步的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民逐渐成为社会流动人群的主体[1]。大规模流动人口出现的同时,把子女带到城市生活的农民工还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人则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将孩子留在家里由老人或其他亲戚照顾,这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学术界一般将“留守儿童”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在三个月时间及以上不能和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需要他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孩子,在学龄上一般反映为小学和初中[2]。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年龄大,他们中接受过教育的不多,有些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对学习文化知识本就不够重视,更缺乏配合学校、重視培养孩子的理念。所以,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孩子学习上无力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有的简单粗暴,不听话就是责骂或一顿棍棒教育,更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有的会毫无原则地宠溺孩子,甚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也总是有求必应。一部分孩子被寄养在姑父姑母或姨父姨妈家甚至是朋友家里,往往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众多,亲人会更注重照顾自家小孩的感受,被委托的亲属会尽量提供饮食、接送、安全上的照顾,但他们的学习品行的好坏往往不受重视。

多数留守儿童因为家庭培养不力,缺乏出众的才艺,学习习惯差,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监护人又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和责任,导致留守儿童学习上落后的偏多,留守儿童性格上又多有孤僻自卑等表现,所以在学校一般难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器重。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简析

1.亲情饥渴

著名的萨提亚导师、亲子教育专家林文采博士提出“心理营养”的理念——孩子在成长期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的生命才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也指出当人解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后迫切需要得到的就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3]。而父母外出,即使孩子生活受到其他监护人的照顾,留守儿童也会出现“亲情饥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渴望向最信赖的人倾诉,得到亲人的安慰。成长中父母的缺位,必然造成留守儿童内心缺乏安全感,在成长中遇到困难困惑需要自己独立去解决的时候,会产生深刻的无助感,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2.自卑敏感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了解到留守儿童最苦恼的事是“作业不会做,不知该去问谁”“功课跟不上,没有人辅导”。每一个孩子都与生俱来地想把事做好,但由于自身学习能力不强或缺乏及时的解惑辅导,他们学习上很吃力。学习上的不够好是导致留守儿童自卑内向、内心惶惑的重要原因。由于父母常年奔波在外,对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将会使得他们的性格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变得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甚至可能陷入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中。

3.叛逆心强

留守儿童内心因为极度缺乏安全感,多数敏感而自尊,不善于包容理解监护人善意的批评,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不信任,与监护的亲戚爆发矛盾后不容易修复关系,有的表现为不出声地暗中抵抗,自己出去找朋友玩耍,借以释放烦恼,这就极易导致行为发展上产生偏差——学习上放纵偷懒,不愿写作业,厌学,甚至沾染社会青年的不良习气。金××同学,父母常年在外,奶奶管教不了,他的学习习惯一直不太好,作业马虎潦草,到六年级时干脆每天不写作业,一上课头就别在一边睡觉。张××同学,是双亲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因为爷爷奶奶管理不了他的学习,所以被送到晚托机构,只有晚上回家睡觉。在晚托所,结识了几个品行不好的同学成为朋友,后来竟串通至老师的办公室偷老师的钱包。

留守儿童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监护人对其监管很难到位,父母不在身边,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正确引导,心理上会出现不少外显的或内藏的问题,行为发生偏差,形成社会不得不关注的留守儿童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教育事业的一大难题。

三、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究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在课题组的引领下,踏实地按计划推进各项研究,努力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取得一定的成果,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结对帮扶,师爱点亮人生航灯

首先,运用《留守儿童信息登记表》和《留守儿童信息采集汇总表》分级分班进行全校摸查,对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并确定重点跟踪教育对象。

其次,采用《家访登记表》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获取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采用《留守儿童问题调查问卷》开展调查活动,分析调查数据,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教育的现状,为实施下一步的教育发挥指向作用。

最后,成立学校教师志愿者服务队,与留守儿童中的重点跟踪教育对象开展结对帮扶教育活动。在结对帮扶活动中,运用《师生结对帮扶登记表》《师生结对帮扶之思想交流表》《师生结对帮扶之学业辅导记录表》和《师生结对帮扶之家校联系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记录留守儿童的成长足迹,为进一步开展教育研究提供有力依据。

在结对帮扶活动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原四(5)班的黄××母亲亡故,父亲外出打零工,生活相当艰难,班主任何老师与她结对后,把她带回自己家住,小到袜子、毛巾,大到书包、自行车,何老师都包办了。在何老师的帮助下,黄××变得开朗起来,更加勤奋学习,成绩在班中一直名列前茅。原五(6)班的留守儿童陈××,自卑内向,胆小怕事。班主任陈老师与她结对后,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关心她,照顾她,辅导她,和她一起散步、打羽毛球、骑自行车,陈老师还发挥自己书法方面的特长,辅导陈××参加阳江市书法比赛,并获得三等奖。从此,陈××学习成绩迅速提高,人也充满朝气,充满自信。直到考上中学,她还一直和陈老师通信、打电话,或者回到学校探望陈老师。无疑,陈老师成了陈××人生之路的“点灯人”。但愿更多留守儿童的人生之灯能被点亮。

2.小组实验,友情见证结伴成长

在学校的课题实验班中,把留守儿童分编在不同的小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类学习比赛,班主任通过小组量化积分、适当奖励的办法进行班级管理。课堂的合作,课后的互助,生日的分享,共同的户外活动,留守儿童在小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作用下,自然地与小伙伴融合成朝气蓬勃的小团体。坚持实验,效果显著:留守儿童不再孤独了,不再郁闷了,成绩也好起来了;他们学会了如何学习,学会了如何与别人相处,学会了倾诉,学会了为他人着想,并在结伴成长中结下深厚的情谊。而这些,更是影响留守儿童一生的精神财富。

3.“代理妈妈”,创新家校合作路子

首先,通过家长学校组织,组建一支家长志愿者队伍,进行动员、培训,成为“代理妈妈”。然后“代理妈妈”和留守兒童结对帮扶,把留守儿童接到家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辅导学业,通过《家长志愿者结对帮扶之思想交流表》和《家长志愿者结对帮扶之学业辅导表》收集丰富的信息,定期对信息进行整理、反思,更好地开展后续的结对帮扶工作。

关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关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家长志愿者真诚的帮助,让留守儿童在解决学习难题的同时,更在原生态家庭的关注中健康成长。孩子们变得更加坚强,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积极面对生活。

4.健康教育,呵护儿童心灵成长

留守儿童教育的最大难题不是学科的教学,而是心理的疏导和引领。可以说,留守儿童教育的所有问题最终都要纠结到心理问题上来。我们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聘请妇幼保健院儿童问题专家和著名的心理辅导老师给全校留守儿童作了三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自立自强,争做阳光少年。讲座由孩子们身边问题引起,由浅入深,生动有趣,在频频的互动中,孩子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留守生活。从后续访问许多家长中了解到,孩子们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变得勤快了,变得听话了,变得孝顺了……

5.留守聊吧,网络保障亲子沟通

学校在家长活动室建立“留守聊吧”,设置有电话、电脑和视频设备,定时向全校留守儿童开放,让留守儿童在班主任、教师志愿者或者家长志愿者的陪同下和家长进行视频聊天,留守儿童也可以申请单独和家长视频聊天。通过网络和电话,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心灵距离,保障亲子沟通,有效地缓解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问题;通过儿童、家长、教师或志愿者的三方面对面互动,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效果十分理想。

6.成功分享,提高家长教育艺术

学校利用一年两次的家长会,开展家庭教育艺术沙龙活动,请一些家长分享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影响更多家长的思想观念,让家长们共同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与孩子交流的艺术技巧,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达到了以家长教育家长的目的。

7.助学慰问,传递社会集体能量

2016年至2018年,我们学校组织了针对困难留守儿童的暖冬助学慰问活动。首先发动企业、教师、家长和学生为留守儿童捐款,通过摸底排查建立困难留守家庭档案。然后在每年元旦前后,给困难留守家庭送去慰问金、棉被、衣物、大米、花生油等。“物少情意重。”助学慰问活动让留守儿童体会到社会的关注和集体的温暖,积攒人生正能量,以坚强、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展望未来,新时代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依然严峻。如果整个社会都能关爱留守儿童,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很好地利用和整合家长学校的资源,巧妙地借助社会力量,形成最大化的教育合力,一定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明亮的蓝天,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也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当然,我们学校的做法也是在摸索之中,还需要经过多次教育实践的验证。而我们,正在努力,还会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祖云.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5):1-7.

[2]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9-33.

[3]胡家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多维解读[J].哲学研究,2015(8):104-108.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留守儿童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