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低年段有效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策略

2019-09-17任婉华

新课程·小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估算能力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

任婉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普及,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其中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估算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生活化数学的背景下,估算能力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对此,立足于小学数学低年段教学实际,从培养估算意识、实施估算教学、开展延伸教学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以期促进小学生良好数感和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助力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估算能力

估算是近似地猜测事物数量的行为,可理解为根据已知条件和现有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是算式结果进行大致的估计,是小学计算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小学低年段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不成熟,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但他们想象丰富,在估算过程中经常会涌现各种奇思妙想。教师应当正确引导,正确评价,通过强化估算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小学生充分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体会到估算的便捷性。接下来,我就如何提高小学低年段学生数学估算能力提出几点看法。

一、初步培养估算意识:以点概面,掌握本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估算的应用极为广泛,但在接触估算前,小学生所接触的数学全是精确的、严谨的,受此影响低年级学生对估算的认知略有偏差。如在学习完二年级下“克与千克”后,学生初步对物体的重量有所了解,并能够运用工具进行测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并非所有的物体都需要借助工具测量得出精确的数据,假设我们想要得到一个鸡蛋的重量,根据经验可知鸡蛋的重量单位通常是用克来表示,一个鸡蛋重50克,这就是对鸡蛋的估算[1]。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框架,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估算意识,从而对估算概念有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

(一)创设估算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估算的价值,进一步提高估算水平。这看似简单的教学情境创设,其实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教学目标,势必要多方面、多角度地钻研教材,搜集符合小学低年段学生认知规律的估算材料,创设符合小学低年段学生兴趣爱好的估算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在数学中什么样的问题可以使用相似值[2]。如讲授第五册第六单元例7时,我以故事形式出示例题: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秋游,爸爸考明明:三(1)班29个同学去秋游,门票每人8元,带250元买门票够吗?明明思考了一下,肯定地说:“够!”爸爸问明明:“你都没动笔算,为什么就知道够呢?”说到这,我问学生:“明明说得对吗?他是怎样想的?请你们开动脑筋,不用纸笔估算一下?”在情境氛围的烘托下,在我的语言引导下,学生纷纷开始估算,不一会儿,学生就纷纷举手回答了:“老师,我知道了,明明是这样想的:29接近30,30×8=240(元),30人才需要240元,29人肯定不用250元,所以够。”我示意他坐下并及时进行鼓励:“真棒,其实估算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得到精确的数据,而估算就能够帮助我们解答很多问题。”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学生对估算的概念和用法有了进一步了解,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估算学习的兴趣。

(二)挖掘估算资源,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遇到的计算大多数都是估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挖掘生活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悟和體验,并从中认识到估算的重要性。如“小明去文具店购物,看到标签上写着:笔盒:10元/个;书包:79元/个,妈妈给了他100元钱,够吗?”在这个情景中,笔盒价格标签上的个位数字看不清了,学生不能直接计算,一开始时,学生无从入手,我提醒他们进行猜测假想。很快陆续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笔盒的价格是10多元,就算把它看成20元,20+79=99(元),妈妈给的100元也够了。显然,这题如果不懂得用估算,是没办法解决的。经过这种类型题目的练习,学生体验到估算的重要性。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强,因此教学的重点应当侧重于让学生在思维中对“估算”有初步的认知,体验估算过程,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为今后估算的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二、实施低段估算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小学数学中估算能力的培养应当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通过方法的指导逐渐帮助学生形成估算技能[3]。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的估算方法效果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授多样化的估算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摸索,相互交流,逐步积累估算的经验,总结规律,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一)取整估算法

顾名思义就是将所估算的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然后大概计算出数值。例如,学校开展书籍捐赠活动,一年级捐书106本,二年级捐书92本,三年级捐书114本,我们学校大约捐赠多少本书?在这样的问题中,我们就可以选择取整法,即保留整百进行估算,将106看成100,将92看成100,114看成100,故约捐赠300本书。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误差较大,就可以对数进行灵活处理。如:学校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免费接种疫苗,一年级152人,二年级167人,防疫站要事先准备多少个一次性注射器?如果我们将这两个数规整到200,那么误差较大,所以可以将152看作150,将167看作170,这样就能够进行大致估算,共需要准备320个一次性注射器。

(二)生活经验估算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题意估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情况,或是列举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例如,果果爸爸32岁,其年龄是果果的4倍,爷爷的年龄是果果的8倍,求果果与爷爷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通过生活经验我们知道,果果的年龄肯定小于32岁,爷爷的年龄大于32岁,这样就能够为学生的计算答案提供检验和指导依据。

(三)参照物估算法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初次接触估算,因此在刚开始渗透知识点时,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很多时候都是依靠“瞎猜”。教师让学生意识到估算并非是凭空想象,而是通过观察、经验积累、分析、对比,找出参照物,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和判断[4]。例如,学习完“克和千克”之后,让学生猜一猜:5千克苹果大约有多少个?一开始时,部分学生是“瞎猜”的,但我提示他们,解决问题时不能凭空想象,要找出参照物计算。很快,学生就想到了前面讲到过的一个苹果大约250克,根据这个信息,学生很快就算出结果来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估算就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学生在估算过程中数感思维也会逐渐形成。

三、实现延伸教学:注重综合运用,实现学以致用

在小学低年段数学中实施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通过估算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够推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实现学以致用。小学数学教学的宗旨在于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实践教学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估算的重要性,切实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激活学生思维,我就设计了一个“数黄豆”活动,将学生均衡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实验和验证。在实际活动中,有的小组学生先将黄豆大致分为若干等分,分别计算出每一分的黄豆数量,然后再进行汇总;有的小组先数出50粒黄豆,然后根据这50粒黄豆的大小进行分堆,从而估算出具体的黄豆粒数。教师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体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估算技能。

教师要正确看待小学生估算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过程中感受到不同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在互评、自评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优化估算思维。总之,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估算的乐趣与重要性,从而将估算内化成为自己的一种意识和能力,进而演变出更多具有参考性和借鉴性的估算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强化学生估算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小学低年段学生年龄小,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初步接触估算时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当将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并不是有例题就教,无例题就过,而是应当坚持不懈地为学生创设估算情境,搭建估算实践平台,提供估算过程机会,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估算的价值,并能够掌握各种估算方法,从而根据具体的情境灵活选择估算策略,切实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推动数学素养、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水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伟.小估算、大作为:小学数学估算意识提升和强化的点滴实践[J].考试周刊,2017:111.

[2]易小琛.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101.

[3]杨晓冬.低年级学生估算能力培养探究[J].甘肃教育,2017(16):106.

[4]蒋波.芻议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J].小学教学参考,2017(26):76.

猜你喜欢

估算能力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
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