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健全学生品行和人格的培养

2019-09-17蔡惠芹

新课程·小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品德思考

蔡惠芹

摘 要:知识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生活元素纳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引导学生观察周边的案例、调查身边的事情,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之中通过努力感受到知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丰富自身人文底蕴,这样既能凸显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的目标,同时也进行了素质教育理念。结合多年教学感受,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特色课程的结合教学相关问题,指出一些策略,寄希望于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培育良好的品行人格。

关键词:品德;特色课程;融合;思考

在小学的学习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然而现如今的小学品德教育课程过于理论和刻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把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也就导致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一直都处在不太理想的状态。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打破这种枯燥封闭的教学模式,采用特色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品德课程与队规队纪一起抓,行为习惯早养成

每个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在经过一段学习生活以后,学校会安排孩子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组织。因为以少先队的名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公共道德、规范意识、文明礼貌等多方面的教育,能使学生的行为更有约束力,教育效果更有渗透力,从而提升学生道德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少先队正常活动相联系,这样有助于学校发挥育人的功能,让学生在少先队活动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品德思想与知识,提升学生的品德,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和人格。

例如,二年级上教授《班级生活有规则》时,教师可用争夺班级“流动红旗”“学校文明班”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为班级所做过的努力,帮助学生建立个人行为与班级规则,使学生在行为对比中,真实感受到规则可以保障班级活动更加成功。本课的侧重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集体生活,学习协商解决集体事务,进行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启蒙教育。教师及时教导学生参照学校的常规规范,通过共同讨论的形式形成自己的班级规范。学生也可在此过程中理解自己与班级准公共生活规范的关系,知道公共规则形成的过程。这一设计理念既有助于孩子对不良行为的认识,又对养成良好的品格有极大的帮助。

又如,三年级下《我很诚实》一课。当学生进行第20页的文本中的三个问题的讨论时:(1)从商店买东西回家后,发现售货员多找了几元钱,我该怎么办?(2)测试一道题难住了我,正好可以看到同桌的答案,我该怎么办?(3)不小心打碎了亲戚家的花瓶,我该怎么办?老师都可以结合《小学生守则》第5条:“讲诚信。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说谎带来的不仅是内心感到自责、难受,还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甚至还会损害别人的利益,总之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整堂课下来,最终教师要引出的是让诚实伴随儿童健康成长这一真理。

二、绘本故事融进品德教育,更浅显更入情入理

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习惯于从自身的视角来观察和认识事物,越是可知、可感的事物,越容易被低年级学生所接受和掌握,而绘画语言在表现事物方面具有文字符号无可比拟的形象性、直观性,这种表现形式更契合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特点[2]。鉴于低年级学生识字率不是很高,对书中图画的故事情节进行猜想是他们能够有效理解绘本内容的必要方式。我们要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想象,理解比较抽象的绘本内容。

教授三年级上《父母多爱我》时,我们可以根据绘本的难度、类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绘本的封面观察、想象与联想,对绘本书中的内容进行猜测。《我讨厌妈妈》这本绘本,书名就很出人意料。教师以书名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妈妈呢?紧接着引导学生看封面,小兔子交叉手臂,气呼呼地看着桌上的饼干,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小兔子这么讨厌妈妈呢?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着彼此的猜想并互相补充对图像的理解,同时也能理解图像所传递的因果关系。低年级学生需要通过这种猜测想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授一年级下的《分享真快乐》,我们挑选了《石头汤》《红狐狸和蓝狐狸》这两本绘本书籍。通过分享小故事,联系学生生活中与人分享的经历,进一步让其感受懂得分享,就会收获友谊,获得更多的快乐,这就是分享的魔力。老师在教学绘本环节时,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有什么话想对红狐狸说?”生答:“红狐狸你真大方!”老师紧接着又问:“大方有什么好处?”生:(1)别人都喜欢你。(2)大家都會夸你。师继而再次引导:“这么说来,愿意分享的小朋友就是最受欢迎的,他能从中得到什么呢?”生:“得到非常多的好朋友。”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轻易地就能领悟到分享的魔力,原来就是快乐,只要愿意分享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此时,教学重难点被轻松突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但轻松愉快,还能有效提升个人素质。

三、品德心健双管齐下,让德育真正走进儿童的心里

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有助于人们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客观、如实地看待和评价事物,而不是戴上有色眼镜,因此使人能真实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体会生活的美好。另外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对待学习和生活总是抱着积极的态度,因而所得到的回报是积极的,这反过来也能增强对美好生活的体会和感受,促使人们积极地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学生要想更加高效学习,首先需要在心中明确学习的目标,然后用正常阳光的心态去实施,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获得显著的进步。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更应关注学生健全品行和人格的发展。如二年级下《学做“快乐鸟”》的教学,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开展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尝试心理调节,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探究,悟出道理,培养学生自我消除烦恼和给别人带去快乐的行为习惯,同时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拥有阳光健康的心理情绪。

课程中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找到方法仔细听故事《爱地巴跑圈》。想一想爱地巴为什么产生烦恼的时候就跑圈呢?(师小结:原来爱地巴跑圈,是通过运动宣泄自己因烦恼而产生的愤怒,不让愤怒的情绪积压在心里。)

(2)情景剧:《教室里的小风波》。场景①: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场景②: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师小结:同一件事,换位思考后处理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也能给人带来愉快的情绪。)

(3)看視频《妈妈不爱我了》:

①妈妈真的不爱她了吗?她怎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

②怎么做才能让妈妈知道她内心的感受,解决她的烦恼呢?

(师小结:生活中有的烦恼就是因为缺乏沟通、交流产生了误会而导致的,只要我们注意到了这一点,很多的烦恼也能迎刃而解。)

这堂课不但教学了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烦恼,想办法解决它,勇敢地跟烦恼说Byebye,还能引导学生走向健康,从此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使学生能够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形成情感上的认同或共鸣,并在内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如此学习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达到教学目的。

四、给品德课加点节日气氛,使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集合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我们可以以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品德素养,这些节日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宝藏,例如一年级上《我们的节假日》中的《欢欢喜喜庆国庆》和《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两课书不但让学生认识到了国庆节和中秋节的由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意义,懂得尊重国旗、国徽、国歌,升国旗的基本礼仪,还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萌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除此以外,老师还可以讲解我国的其他节日。如:端午节宣扬了屈原的爱国主义,重阳节是关于孝敬老人的,清明节是祭奠先辈的,学生在这些节日之中感受节日的氛围,沉淀历史感情,充实精神生活,开辟品德课程的课外资源。

儿童时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形成和健全的初始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势在必行。品德课堂能直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品德课堂就是最好的健全人格的教育平台,让品德课成为学生人格修炼的场所。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只有教师善于引导,善于渗透,使人格教育生活化、形象化、情感化,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学生的人格定能不断完善,朝着健全、成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庆太.“感恩与责任”是小学品德教育的两条线[J].教书育人,2019(2):71-72.

[2]刘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39.

[3]刘金光.回归生活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75-76.

[4]陆振芳.从讨论走向发现:小学品德课堂小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39.

[5]王藜.浅析如何让品德课教学褪尽浮华并凸显实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21-122.

[6]沈琪琦.互联网背景下纪录片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8(12):51-52+80.

[7]陈玉芳.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12):62-64.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品德思考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