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洗尽铅华,导学助课改

2019-09-17胡爱萍

新课程·小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导学案自学思考

胡爱萍

摘 要:学习活动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研究表明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基于此,重点阐述在小学数学导学案中“尝试自学”环节编写的几种操作方法,其中主要有带着习题自学、带着问题自学、动手操作自学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案;自学;思考

回望课改之初,生动有趣的情景教学、别开生面的小组合作、精彩纷呈的多媒体教学等等都历历在目,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感到教育过程趋于复杂,学生感到学习过程苦不堪言。教育观念的改变、课程设计的变革、教学方式的更新,“导学案”成为了本次尝试课改的新载体,高效课堂的新事物。它既是一个隐含教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又是一个满足学生认知目标的文本——“学案”,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文本——“练案”,还是一个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生命对话的有机载体,一个蕴含新教育理念的创新文本。

一、带着习题自学

尝试教学是带有尝试特征的教学活动。尝试教学就是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习题的解答,而不是在教师讲解之后,才让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在进行尝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设计一些过渡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以及探究欲望,而且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习题练习中的表现,发现教学难点,从而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新知识的讲解以及习题的讲解。

1.“以旧引新”式练习

尝试教学法同其他教学法的区别之一就是有尝试题。为此,笔者设想在编导学案的尝试自学阶段,利用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先进行准备题的练习,再进行尝试题的练习,这样可以充分起到“以旧带新”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尝试自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把基本训练题、准备题和尝试题三者紧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练习系统,有利于学生从旧的知识结构通过顺应和同化,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以带分数加法为例。

2.“化旧为新”式练习

尝试教学法是用尝试题引路,诱发学生自学课本,把自学课本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设计有效的尝试题时,我们可以采取“化旧为新”的办法。

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可按照如下设计:

师:请计算8.54÷7=(学生已经掌握了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师:你还能计算8.54÷0.7=?

通过观察、探究,孩子们自己会想,如果除数也是7就好了,顺着将除数变成7的路子,慢慢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学课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

二、带着问题自学

在尝试自学时,教师除了出尝试题,还可以静心设计自学思考题加以引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教材的能力。

1.问在“关键点”

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所以在编写导学中“尝试自学”环节,教师的指导性提问要抓住关键点,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这样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受到启发思考、开拓思路。

比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时,整个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相应公式的推导,而教学重点则在于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在于长方形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其面积并不会发生改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拼割法来展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转化,而笔者在导学案中则是采用尝试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2.问在“连接点”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性非常紧密,而且通常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这种知识联系方式给尝试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尝试自学导学案的设计时,需要充分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衔接,并且利用“以旧带新”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尝试自学的成功率。

比如,教师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内容的教学时,可以从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两方面入手来引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思考:①分子之间能否直接相加?理由是?②如何将异分母分数转变为同分母分数?③转换完成之后,你是否能够计算出答案了呢?通过相关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想到应用以前学过的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来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三、动手操作自学

研究表明,多重感官的刺激能够增进人类的思维活跃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可以增加感官刺激度,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感知能力,使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从而提升其尝试自学的效果。

1.动手操作“玩”数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玩”是他们的天性,每位孩子都充满了“玩”的欲望,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就是要以“玩”数学为出发点,通过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串联”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启动思维、好奇心和发现欲,使学生在情趣化的情境中边玩边学、边学边玩,从而达到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2.动手操作“学”数学

动作是思维的延伸,同时也对人类思维有刺激作用,而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阶段,因此非常乐于进行动手操作。基于此,教师应当设计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采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学习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添加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并且根据授课内容来设计操作活动,这样可以将知识学习与动手操作联系起来,通过多重感官的刺激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先鼓励每个学生用图表示出某个物体的一半。对于学生的图,教师先不急于评价,而是先出示一个蛋糕模型,让一名学生上前把它平均分成两份,然后将两份重叠比较,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两部分完全一样。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把这个蛋糕的一半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了,并读出了这个数。随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画的图形并对其进行评价。接着,教师让学生折出一张纸的二分之一。学生展示的作品中有很多情况。这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折出了四分之一。”并且出示了图,然后教师让学生对他的折法进行评价……

从这个例子来看,学生的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洗尽铅华,导学助课改。用“导学案”引领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孩子则将终身受益,自学能力就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亦会随之提高。

猜你喜欢

导学案自学思考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