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019-09-17沈巧筠

新课程·小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角量角量角器

沈巧筠

一、教学后测与分析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内容,大家一般把它的教学定位为“技能训练课”。即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度量角的大小,并形成量角的操作技能。教过这节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疑问:我明明已经把角的度量方法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学生量角的正确率还是那么低?我在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学生中随机选取1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度量角的专项测试,即度量角的后测。测试内容为度量10个不同的角,每个角10分,测量误差为±2度,总分100分。其中全对的只有6人,占6%。

从后测中可以看出,学生度量角中出现的错误有以下几个因素:

(1)测量误差偏大。

(2)混淆锐角和钝角。

(3)度数不是5或10的倍数的角,其错误率明显高于度数为5或10的倍数的角。

(4)估读数据。当所呈现的角的边比较短时,有些学生不会将需要读数的这条边进行延长,确切找到其在量角器上对应的刻度线,而是采用估计的方法,致使所得度数有偏差。(见图1)

(5)0刻度线与角的边未完全重合。部分学生在测量角度的时候不严谨,只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大致对齐,而导致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夹角,从而使测得的度数偏大或偏小。

(6)内、外圈刻度混淆。这种错误是在角的度量中最常见的一种,引起的后果就是锐角和钝角测量数据混淆。(见图2)

(7)不良的思维定势。平时例题和习题中提供的角的度数多为5度或10度的倍数,且角的一条边多在水平方向,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了思维定势——碰到的角不是几十度就是几十五度,测量时就会有意无意地往5或10的倍数去靠。

基于以上的错误,我们不禁要思考:学生真的认识量角器了吗?真的理解量角的本质了吗?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教授就曾指出:学生理解角的度量的本质有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学生看不到量角器上的“角”,另一方面,即使看到了量角器上的“角”,也不知道怎樣才能使量角器上的“角”与所测量的“角”重合。

二、教学过程的实践与研究

(一)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入,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片段实录1:

PPT课件演示:从一点引出无数条射线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射线从一个端点出发。生2:看到了很多角。

PPT课件演示:抽取两条射线,组成∠1,再抽取两条射线,组成∠2

师:哪个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大,我是看出来的。

师引导学生说出“角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PPT课件演示:再次抽取两条射线,组成∠3

师:∠1和∠3哪个角大?

生1:一样大。生2:∠3大。

师:你是怎么认为一样大的?

生1:叉开的大小一样。生2:∠1和∠3里面都有4条射线。

师:这4条射线把∠1和∠3分成了几个小角?

生:分成了5个小角。

师:现在你认为谁大?

生:一样大。

师总结:原来角的大小除了看叉开的大小,还可以数小角,谁的小角多,谁的角就大。

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2个角,你知道哪个角大吗?

生一致认为∠1大。

师公布答案。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里面小角的标准不一样。生2:小角的叉开度不一样。

师:能不能比?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比?

生:要有统一标准的小角。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数学家也统一了小角的大小,这个小角就是1度角。

比较角的大小,这样看似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实则意义非凡。不仅让学生对1度角单位表象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感悟到了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所在。这也正是“量感”培养的基础。量角的本质是“比较”。量角器上有很多不同度数的角,能在量角器上找到一个与“被测角”大小一样的角,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沟通了比较角大小的方法与量角之间的关系,也就理解了量角的本质。

(二)挖掘“单位角”的价值,经历量角器的创造过程

教学片段实录2:

师:将圆平均分成360份,相邻两条射线之间的角就是1°。

你可以找到几个1°的角?

出示一个新的角。

师:你们觉得是几度?

生1:10°。生2:15°。

师:到底是几度?怎么办?

生:数格子。(PPT课件演示数的过程——10°)

师:你还能找出其他的10°吗?这个圆里能分出几个10°?

师:刚才我们找出1°,10°,你能找出其他的角吗?

组织学生活动:(1)找一找,你能在这个图上找到其他度数的角吗?(2)画一画,把你找到的角的两边用勾线笔画出来。

生反馈找到的角。

师:我要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可以怎么做?

生:大角数几个10°,小角数几个1°。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角,你知道是角的度数吗?

学生的反映:学生用数的方法,第一个、第二个数得很快,第三个很慢。

师:有没有办法不用数,很快得出角的度数?

生提议直接用量角器量。

PPT课件演示:一个圆变成半个圆,增加内外圈刻度,形成量角器。师介绍量角器。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学生能够理解量角器其实是由一个一个的1°角密铺而成的,总共180个即180°。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就能明确量角器上的角是怎样构成的,中心点就是顶点,两条刻度线构成了两条边,为后续量角做好了准备。至此,学生在探索和创造中完成了对量角工具的探索,较好地把握了量角器的原理,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用动态的角,解决内外圈读错的问题

教学片段实录3:

在屏幕上呈现一个静态的角,还原想象成动态的角。

师:屏幕上的这个角,你能想象出它是怎样展开的吗?

生1:可以看成是从右边往左边慢慢展开,也就是把右面的边视为0刻度线慢慢展开。

生2:还可以把左面的边视为0刻度線慢慢展开。

按照学生所答,课件演示将角移至量角器上,让其中一边分别与左右两边的0刻度线重合,并出现一支笔,让笔尖顺着数据增加的方向慢慢移动,边移动边显示出整十、整五的数,直到接近角的另一条边,将度数准确读出。

师:通过刚才的量角,你发现量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生3:一定要从0刻度线开始顺着数下去。

生4:其实我从量角器上任何一个度数开始数也是可以的。就像刚才50°的角,我将左边的边对齐90°再往右数,数到40°的位置,就是90°减40°等于50°了。

师:刚才这种新方法好不好?

生5:虽然可以算出度数,但还是很麻烦,因为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出角的度数。

生6:我觉得有道理,只是他将90°的边当成了0刻度线。

师:是的,这正是量角的关键,选准了起始边,确定了张开的方向,读出度数就是件容易的事了。

在上述每一个活动中,学生都把角从0刻度线展开,这就帮助学生确定了0度的边,也就找到了度量的起点和标准。再者,学生按照开口方向读数,不管0刻度线在左还是在右,也不管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只要从0刻度线开始,从小到大地顺着往下读,就一定不会错。这其实是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本质化,有利于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掌握。通过实践发现,要让学生正确度量,必须建立刻度增加的动态表象,而动态的表象又有赖于直观的感受,因此从最直观的肢体语言到半抽象的角,最后到完全几何化的角,应当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由于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起来自然轻松、清楚。

探明知识之本源,然后方能取之不尽,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的教学要由表及里,由外而内,拨动学生思维之弦,让学生体会到思维的路上风景这边独好,这样方能奏出余音绕梁的动人之音。

猜你喜欢

小角量角量角器
残缺的量角器
量角器,工具“二合一”的最佳典范
——《角的度量》教学
量角小窍门
我的另类量角器
量角器
卷首 有一种爱,叫我吃花生你吃皮
丽丽的年龄
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蛋白质在球形聚电解质刷中的吸附
共有几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