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

2019-09-17何艳利

新课程·小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造性语文教学

何艳利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应明确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的含义;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的作用;根据教学实际,重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实行以学定教;适度扩展延伸,向课外读写开放等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创造性使用统编教材的目的是更富有实效性地开展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教材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开放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努力的目标。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非唯一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仅是依据),是教学的工具和教学的抓手。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统编教材。下面我就从什么是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为什么要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三方面谈谈。

一、什么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简单来说就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重组、变革创新,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分析,对教材做出相应的“裁剪”,以加深拓展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个过程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课程的传递和执行”过程转变为“课程的创新与开发”过程,教学与课程就能做到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二、为什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目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成为教学工作的主旋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很多,其中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与使用就是一个重要的策略。因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目的就是更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完美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和归纳认识;对内容的掌握从个别現象到一般规律,让学生印象更深刻,并在迁移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也就是说,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用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这里的善于运用就是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学科的著名学者、教育教学专家,他们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精心编制教材,通过编审互动来完善教材。由于编制的教材是固定的,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注意教材的裁减或补充的合理性。对教材开展研究,要充分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要迷信教材。另外,在编写时,编写者们就为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钻研留有空间和余地。一线教师与教材打交道的时间最长,研究得也最详细,所以说,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完全可能的。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

(一)根据教学实际,重组教学内容

不论是哪种版本的教材,由于受地域和学生实际的限制,以及文本教材本身的局限,教师在使用上不可能完全通用,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上可以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和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去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材,更多地应该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把教材作为完成语文教学的一种资源,大胆地调整教材内容和进度。重组教材可以对一课、一单元、一册,甚至几册语文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使教学内容最优化,形成融听、说、读、写为一体的最新颖的语文综合学习方式。就拿低年级的识字课来说,我们比较传统的写字教学是读(读课文)—认(认识生字词)—写(写生字)—读(再读课文)。而我们在《“贝”的故事》教学中,运用了随文识字教学方法,对所要教的内容进行了重组。

课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首先创设语境,“同学们,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海边见识一下贝壳怎么样?(PPT出示贝壳图片)这些贝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图文结合,采用贝壳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识记“贝壳”,书写“贝壳”一气呵成。然后选择归类识字法,在花甲、扇贝、生蚝贝壳等贝类图片的引导下,理解“贝类”,认识了“类”。进而通过草鱼鲤鱼鲫鱼属于什么类,黑人白人黄种人属于什么类,让学生明白这些都是按种类分类。在学生会认读“贝壳”“贝类”和会写“壳”的情况下,让学生了解“贝”字的写法演变,什么叫甲骨文,再到指导学生写“骨”字,认识“漂亮”等词语,并让学生从这些词语中选一个词造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就这样,由句到词,由词到字,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规律,完全颠覆以前那种先读课文再识字,或先识字再读课文的教法。在学习完生字漂、珍、饰等字后,再引出课后练习第二题读一读、记一记的如珍惜、赔本、购买、贫苦等词语,对平、翘舌音,前鼻音的正音读,然后让学生选一组词造句,而非墨守成规地总在讲完课文之后练习。再如在学习完文中第二段最后一句:赚、赔、购、贫、货,用“贝”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后,直接引出课后练习第三题: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汉字特别有意思,一个汉字就有很多学问,下面老师出示两幅图,大家猜猜看,这些偏旁与什么有关?然后先后用课件出示铜镜和珠宝图。看图,让学生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激发学生说出更多带金字旁与斜玉旁的字。

教师教学时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用客观的态度对待教材,重组教材,创造性地把握教材和使用教材,活化教学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对教材的创造与开发,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地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

(二)结合学生实际,实行以学定教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重点,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为教材是面向全国学生的,我们自己的学生和别的学生不同,掌握好的就不教,没掌握的我们就要多花时间,也就是说,学生会的不教,容易的少教,难的多教。

在《“贝”的故事》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教学,如教写生字时,本课有很多生字,如果每一个都写的话,肯定不够时间,作为老师的我们要能够突出重点,做到重要的多花时间,简单的少花时间,甚至不花时间。本节课老师要引导学生主要写好“贝、壳、甲、骨”4个生字,检查学生会不会认读16个生字,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识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为我所用。另外,我们要根据学情,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一个规律性的认识,从认识个别现象到认识一般规律,让学生能发现规律并能迁移运用。如偏旁归纳识字,学生认识了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后,通过小组交流带金字旁与斜玉旁的字,知道了带金字旁的字大多与金属有关,带斜玉旁的字大多与玉有关,进而会迁移运用到带“木”字旁的字大多指树木,带“女”字旁的字大多是指女的,引导学生运用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识字,逐步感知汉字部首与字义的关系。接着迁移运用,拓展含有相同部首的字,认识更多的字,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以及源远流长。

(三)适度扩展延伸,向课外读写开放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既立足于课程,又不局限于课堂,努力向课外拓展,向社会和家庭开放;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努力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如我们在讲《“贝”的故事》时,讲到课文中的甲骨文时,利用图片、文字,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观了解什么叫甲骨文;再有就是通过“贝”字部拓展认识偏旁表义的规律,认识更多的字;最后是布置作业,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汉字的故事》这本书,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想去了解更多汉字的故事。再如上完二年级下册识字教学第二课《传统节日》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以“我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综合性实践活动,发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参与研究,可以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7个传统节日分为小组,分成春节组、元宵节组、清明节组、端午节组、七夕节组、中秋节组、重阳节组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组,然后进行分工合作,要做到分工明确,内容具体,全员参与,协作了解。老师可以提醒学生,调查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习俗,也可以采访家长,说一说是怎样过那些节日的。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课,热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也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课堂上先交流其他的节日,马上动笔写一写,也会收获很多的惊喜。(课件出示学生的作品)再如上完第8课《彩色的梦》后,可以先让孩子们说说他们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模仿课文画一画、写一写。(课件出示学生的作品)孩子们都写得很好!这就是语文老师利用语文的优势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服务,努力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信息世界。

当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活化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学习方式,才能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伯静.人为完美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J].青年教师,2010(12).

[2]林芳.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作资源的挖掘探究[J].科普童话,2019(10).

猜你喜欢

创造性语文教学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