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儿童生命成长场

2019-09-17马超俊张晓丽

江苏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生命力

马超俊 张晓丽

【摘 要】“走进红十字,对少年儿童生命安全和生命成长尽责”的文化主张,是依托“红十字”教育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不拘泥于生命安全教育,更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助力。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构建了张扬儿童生命力的物态场、心理场、文化场、活动场、虚拟场,让特色文化真正落地,打造了儿童生命成长场。

【关键词】红十字精神;生命力;成长场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0-0051-03

【作者简介】1.马超俊,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南京,210018)校长,高级教师;2.张晓丽,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南京,210018)教科室主任,一级教师。

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始建于1887年,是一所百年老校。2000年11月学校挂牌“南京市红十字会小学”,是江苏省唯一一家红十字会冠名小学。多年来学校秉持对“责任教育”的传承和对“红十字”精神的担当,走出了一条“红十字精神浸润尽责教育”的创新之路。2016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特色文化项目学校,“红十字少年儿童文化建设”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2018年学校基于此项目申报的课题“培育儿童‘红十字精神的文化活动课程开发研究”被确立为江苏省青年专项重点资助课题。从注重特色文化的物型课程资源开发向体系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从文化建设活动化向文化建设课程化过渡,学校旨在用好物型课程资源,浸润童心,培育儿童“红十字精神”,张扬每一个儿童的生命力。

一、确立特色文化,对育人目标再定位

1.指向儿童生命成长。

學校紧紧围绕“红十字少年”特色文化主张——“走进红十字,对少年儿童生命安全和生命成长尽责”,将学校的顶层文化设计与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融为一体。这一主张既依托“红十字”教育,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也不拘泥于生命安全教育,更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助力。

2.张扬儿童的生命力。

“生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能力,二是生存发展的能力。我们理解儿童的生命力首先是生存力,然后是发展力,学习力蕴含在发展力中。

二、构建儿童生命成长场,张扬儿童生命力

为了张扬儿童的生命力,我们努力营造适合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场。

(一)打造张扬儿童生命力的物态场

1.整体打造校园物态场。

校园环境建设围绕一个主题——“让爱与责任张扬每一个儿童生命力”,打造四大景区,建设十七个景点。四大景区分别是校门所在区域的“尽责园”,教学楼所在区域的“乐学园”,操场东南角附近的“仁爱园”以及操场西南角附近的“善行园”。十七个景点包括古朴校门、腾飞廊、红十字广场、校史文化墙、红十字浮雕墙、尽责之树、一起读书吧、立体绿化带等。这些景观融观赏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喜好,让每一处景观都能“说话”。

2.精心布置班级物态场。

每个班级的墙面上都有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创意跃然墙上,学生的自信也油然而生。有激发小组合作的竞技场,有展示学生作品的小舞台,有倾吐心声的心语角,有传递爱的幸福园。在这样的布置过程中,我们感受着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生命力的张扬,学生们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班级真正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温馨家园、成长乐园、美丽花园。

(二)营造张扬儿童生命力的心理场

1.陪伴式心理教育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能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能将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在早期解决,同时在每天的接触中,用一些小游戏、小故事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渗透性的心理辅导。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班级心育课是采用较多的形式,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心理陪伴教育,不仅让每一位学生受益,也让教师在呵护学生心灵的同时能关照自己的心灵。

2.让阳光小屋成为儿童的心灵乐园。

除了这些常态的心理教育形式,学校还设有“阳光小屋”心理辅导室。“阳光小屋”给学生积极的暗示——让阳光洒满学生的心田。此外,还有“阳光快递”信箱、“阳光地带”宣传橱窗等。学校为特殊学生建立个别辅导档案,帮助学生战胜心理障碍,为全方位开展“心理陪伴教育”保驾护航。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每周进行2~3次心理小团体辅导,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吐露心声。

(三)创设张扬儿童生命力的文化场

1.基础课程,为儿童生命成长夯实基础。

基础课程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1—6年级都需要学习。1—2年级,以发现生命、认识生命为主题,主要了解生命的诞生、生命的起源,初步认识自然;3—4年级,以欣赏生命为主题,以诗歌、配图等方式来呈现;5—6年级,以敬畏生命为主题,选取有哲理的文章,让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提升对生命的认识。

2.拓展课程,为儿童生命成长添砖加瓦。

拓展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延伸。“科学认读”课程,是我校起步最早的校本课程,也是对语文教学的补充。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生活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识字,智能得到发展,一大批“识字大王”脱颖而出。

“我爱乒乓”课程是对体育课程的延伸。作为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坚持隔周每班上一节乒乓球课,真正实现了“人人会打乒乓球,人人能评乒乓球”。体育组教师自主创编的“乒乓操”,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3.品牌课程,为儿童生命成长放飞希望。

品牌课程让儿童的生命力得以更自由地放飞。“灵珠悦动”课程,是学校的珠心算品牌课程。“挥墨起舞”课程,在每天15分钟硬笔书法练习基础上,把软笔书法纳入3—5年级课程表。陶笛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让每位学生在优美的笛声中体会生命的美好,让吹奏陶笛成为提升学生生命力的途径。传扬人道主题性微课程,将国家课程与学校特色文化相结合,将国家课程中具有人道、博爱、奉献主题的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分别开设了语文与生命成长课程、数学与生命成长课程等科目,共计100个微课程。让学生在不同科目中体会人道,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四)巧设张扬儿童生命力的活动场

1.“紧急疏散、自救自护”技能锻炼活动。

每个学期都会有一天,校园上空突然响起警报,学生不论在做什么,都能迅速停下手里的事情,快速有序地跑到操场上,找到自己的班级和老师。这是学校每学期一次的“紧急疏散、自救自护”演习。有时候教师还会设置一些情境,比如学生受伤了,需要大家的救护。在接近真实的情境演习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珍爱生命。

2.地震馆小讲解员活动。

学校有一个地震馆。地震馆可以模拟地震的场景,还可以宣传地震知识、开展地震知识抢答、急救知识讲解等。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在地震中如何自救和救人。地震馆的小讲解员定期招募,他们不仅对地震的相关知识有深入了解,而且还掌握了心肺复苏等急救方法。

(五)建设张扬儿童生命力的虚拟场

1.注重互联网背景下的虚拟场建设。

学校利用互联网,开设了“洪小微信公众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系统”“网上教研室”“校长信箱”“学校QQ群”等交流互动的平台,栏目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家长点击进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就以各种形式展现在眼前。学校网站上设有“责任明星教师”和“学生尽责小明星”风采展,充分展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风采。

2.张扬儿童生命力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数字时代,虚拟场的建设也要与现实场相对接,既发挥虚拟场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又要防止儿童沉迷于虚拟网。如感动洪小人物的评选、大队委竞选、师德师风评议等,学校都很好地利用了虚拟场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便利。通过线下推荐、线上投票,很好地发挥了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教师、学生的优秀事迹得到宣传。

猜你喜欢

生命力
采莲曲
生命力
直到世界尽头
会翻身的长生草
绿野仙踪
E生命力
如梦似幻
顽强的生命力——蟑螂
“绿”动新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