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史》中梁家两代的不同初心

2019-09-16咸立强

博览群书 2019年8期
关键词:立业创业史老汉

咸立强

小说《创业史》的扉页上,作家柳青写了一句农村格言:“家业使弟兄们分裂,劳动把一村人团结起来。”劳动神圣,它不仅能够团结人,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更是创业的不二法宝。古今中外,正统的社会无不强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不劳无获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认知。若是一个社会里不劳而获、少劳多获蔚然成风,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有问题的社会。

《创业史》中,任老四一家生活困窘,住的是草棚屋,东墙上破了一个大窟窿。在修补房屋的季节里,任老四却没有功夫修补自家的东墙,而是忙着给别人家打土坯,挣几个钱买粮吃。小说第四章叙述任老四走在街门外的土场上,“贪婪地吸着早春清晨的新鲜空气”,“他理直气壮地吸空气,因为眼时空气还没被什么私人所占有,不需要掏钱买,他怕什么?”接着又以饱含诗意的抒情文字写道:“温暖的初春的阳光啊!你从碧蓝的天空,无私地照着所有上身脱光的庄稼人打土坯。”在这人世间,人能够不劳而获的,唯有空气与阳光。除此之外,人都需要通过劳动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

《创业史》中的创业,主要指的就是通过劳动创家立业。劳动神圣,但是神圣的劳动却并不一定能够让穷苦的老百姓创家立业,即便不谈阶级压迫与阶级剥削,只是多子、饥荒、疾病等,都会轻易地让那些想要通过个人劳动创家立业的人倾家荡产,重新变得一无所有。长工高增福土改时分了地,拿政府的耕畜贷款买了小牛,刚想要为创立家业奋斗,结果老婆就难产死了,他只能把耕牛卖掉,埋葬了自己的女人,带着一个四岁的孩子苦熬。但是,无论日子过得如何艰难,像梁三老汉、梁生宝、任老四、高增福等忠厚淳朴的庄稼人,从没有想要通过斗地主分浮财发家致富,而是一直想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创家立业。

梁三老汉一家住的是草棚院,梁三老汉和梁生宝父子虽然都想着靠自己的劳动创家立业,但是对创家立业的理解并不相同。梁三老汉想的是“小家”,最盼望的便是将拆掉的房子重新盖起来,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个人先富起来。梁生宝心里装的是“大家”,想的是村子里的贫困户,渴盼的是互助组共同脱贫致富,努力的是一起创业共奔社会主义富裕路!父子两个人,象征着新旧社会两代人,他们的创业梦想,同中有异,小说“题叙”称之为“梁三老汉草棚院里的矛盾和统一”。有矛盾,但不是敌我矛盾,是大我和小我、先富和共富的矛盾。有统一,他们对富裕的追求是一致的,他们关心穷人爱人民的心是相同的。

站在21世纪的今天,重读《创业史》,回眸梁三老汉和梁生宝一家的创业历史,依然有许多值得当下学习和珍惜的地方。这部表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小说,并不因为所表现的时代的远逝而泯灭了自己的价值。在社会分层日趋明显的当下,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今天,人们不断地呼唤着梁生宝式的人物出现:一个能够全心全意地为生活穷困的人着想的人,一个能够让人们相亲相爱共同走向富裕道路的人。在梁生宝这个人物形象面前,那些先富起来却忘记了先富帮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人应该感到羞愧!

从古到今,社会上总不乏为富不仁者。“有财”成了“有才”的判断标尺,至于是否是歪才、斜才,至于财富的来路是否正当,这些问题却越来越被人忽略。其实也不是忽略,是财富造就了新的权势,新的权势掌握了话语权,使得普通人難以像《创业史》里的贫雇农那样提出质询:为啥辛勤劳动的人两手空空,有些人凭啥就能不劳而获?这样的质询不是仇富,而是源自于劳动神圣的观念。除了阳光与空气,其他财富都应该由劳动获得。如果豪富者的财产来源成了不能追问的禁忌,如果普通人辛苦一生却如梁三老汉一样两手空空,试问社会主义革命的初心何在?

谈到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窃以为像梁生宝这样的人物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至于当下有些人所谈论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本质上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思想,这些人物径直从梁生宝退步到了梁三老汉的层次,一心想的是个人的发家致富,想不到身边还有一帮穷朋友,这样的人对于某些阶层的人来说可能是新人形象,却决不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新人形象。从梁生宝代表的新人形象系列来看,那些瞧不上穷苦人的高级人物形象的不断涌现,其实是社会沉渣的泛起。铁凝小说《谁能让我害羞》里的高级女人,看不起送水少年,那位自以为是的高级女人正是当下某些现实人物和文学人物的代表。高级女人是小说用语,高级用在这样的女人身上,若不是语带反讽,则说明这个物质化社会对高级的判断出现了问题。

世纪回眸《创业史》,一个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便是追问创业的初心何在。初心不改创业路,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够越走越宽。忘却了身边的穷朋友,甚或以嘲弄或鄙视穷朋友为乐,这样的创业者无疑偏离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们不仅挡住了穷人们的创业路,还要让别人无路可走,这便是初心的失落,但真正失落的只是梁生宝那类人物的初心,至于梁三老汉那类人物的初心,却是越来越盛,因此,追问初心,其实追问的是怎样的初心。社会公众思考不忘初心,首先也需要辨析不应该忘却的,又是怎样的初心。

初心不改梁三老汉

“创业难……”这是《创业史》扉页上写的乡谚。这个乡谚也是梁三老汉一辈子的概括。

梁三老汉的父亲从西梁村到下堡村做佃户,从一无所有到盖起了三间正房,给梁三娶了媳妇,算是立下了最初的基业。但是梁三的命运不济,接连死了两回牛,媳妇也死于产后风,千辛万苦盖起来的三间正房不得不拆掉还了债。梁三伤了心,再没了继续创业的念头。个人的力量,有时候太过微弱,死头牛、得场病,创业梦想顿成空。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穷人想要创家立业,大概也就只能靠运气。

1929年陕西闹饥荒,梁三在饥民中间觅来一个带娃的外乡女子,重新组建了家庭。梁三再次鼓起了创家立业的雄心壮志。然而,十年过去了,拆掉的三间正房还是没有能够重新盖起来,已经五十多岁的梁三老汉却已经累弯了腰,再也没有力气进终南山找活路去了。梁三老汉第二次的创业梦事实上再次宣告破碎了。

梁三老汉的创业时代结束了,接下来是属于梁生宝的创业时代。梁三老汉已经老了,不能继续担起创家立业的大梁,但是当他看到哪怕一丝一毫新的创家立业的可能,都会付出自己的全力。当梁生宝买下的地主家的小牛犊长成了大黄牛,当梁生宝租下吕老二的18亩稻田,梁三老汉又看到了创业的希望。为了能更好地照顾稻田,梁三老汉不顾蚊虫叮咬,通夜睡在渠岸的青草上。当年,他们获得了大丰收。然而,交过地租,还过欠债,剩下的粮食全都被保公所来的保丁装走了。努力创业的结果,依然是两手空空。这时候梁三老汉的家里都是能干的人,没有幼小的孩子拖累,没有疾病之类的难题,可是创家立业依然只是梦想。这就需要社会的支持与配合。没有整个社会的改变,如果放任黑恶当道,对穷苦人来说,靠勤劳致富就是美好的理想,也只能是可望不可及的美好理想。

梁三老汉的创业经历了三起三落。小说中写道:从此,“他们再也不提创家立业的事了。”梁三老汉的创业史,让人想起了老舍小说《骆驼祥子》中的祥子。骆驼祥子经历了三次买车三次卖车后,也不再梦想成家立业,而是快速地堕落成为个人主义的陌路鬼。梁三老汉虽然不再提创家立业的事了,但是却没有走骆驼祥子那样的堕落的道路。家累家累,家人既是累赘,也是防止人堕落的一层保障。不提创家立业的事,并不意味着梁三老汉不想。土改时,梁三老汉家分到了十来亩稻地,让梁三老汉凉下去的心重新变得温热起来。小说特意写了梁三老汉的一个梦境,梦里梁三老汉成了一个三合头瓦房院里的长者了。醒来的时候,依然躺在破草棚屋的炕上的梁三老汉对生宝妈说:“告诉你吧!用不了多少年,我年轻时拆了的那三间房就新盖起来了。稍有办法,就不盖草房了。要盖瓦房!咱老两口住不到新瓦房里去,我就是死也闭不上眼睛。”虽然经历了三起三落,但是梁三老汉想要重新盖起三间正房的初心始终未改。

住在三合院里,过自足的生活,这就是梁三老汉的创业梦。梁三老汉的创业梦,比照的是他见过的地主大院里的生活。梁生宝给梁三老汉分析大家富裕的道路和自发道路之间的区别,追问梁三老汉说:“咱成了财东,他们得给咱做活!是不是?”梁生宝说的正是梁三老汉的梦想,为了表示自己心善,不赞成残酷的剥削,于是告诉梁生宝:将来自家发达了,不雇长工,只是图个富足,给子孙创业。梁生宝毫不客气地揭开梁三老汉想不到却在发家后必然会发展到的地步:“人一不爱劳动,还有好思想吗?成天光想着对旁人不利、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梁三老汉无言以对。

无言以对并不能够说明梁三老汉被梁生宝的理论折服。梁生宝谈到的大家富裕与自发道路,既是对父子两代人矛盾的叙述,也是对父子两条不同的创业道路的概括。最初的时候,梁生宝继续的是梁三老汉的创业梦。但是,梁三老汉渐渐地发现梁生宝“迷失了庄稼人过光景的正路”,“他已经对发家淡漠了,而对公家的号召着了迷”。梁三老汉自觉初心不改,一门心思想要发家。至于梁生宝,在梁三老汉看来,已经失掉了发家创业的初心,机灵的小伙子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傻瓜”!变与不变,小说对梁三老汉与梁生宝父子两代人的叙述构成了对创业初心的辩证式追问。

初心渐长梁生宝

用初心渐长形容梁生宝,突出的是梁生宝创业思想的变化。创业的初心不是童心,作为理论的预设,童心自然不能变更。创业的初心却不同,若是追问梁生宝的创业初心,最初之心其实和梁三老汉并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创业初心,便是自发创业之心。梦想的是拥有自己的大家院,能够过上地主老财那般自足的生活。这样的创业初心是低级的初心。等到梁生宝先入团后入党,他的创业初心便发生了变化,从自发道路走上了大家富裕的道路。初心不改是梁三老汉,初心渐长是梁生宝。初心变好,还是不变好?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变与不变,而在于初心是什么,若有变化又会是怎样的变化。若是创业初心如梁三老汉,对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不好,但对共产党人来说,这样的初心却需要变一变。若是党员初心便是大公无私,人民期盼的自然是初心不改。初心之改变,若是向着自私自利的方向变,便是不好;若是向着大公无私的方向变,自然很好。前者我们称之为初心的失落,后者则称之为初心渐长。

梁三老汉听说梁生宝入党的时候,“老汉受了最大的震动,在炕上躺了三天”。柳青用了“最大”这个词形容梁三老汉受到的震動。这时候的梁三老汉已经老了,发家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梁生宝身上,当他看到梁生宝当初“种租地立庄稼的那个心”换上了“热衷于工作的心”,这个变化让梁三老汉慌了。

变了心的梁生宝,对于发家创业有了崭新的看法。在他眼里,固守传统发家思想的梁三老汉,“那是个没出息的过法”。梁三老汉的做人标准是:自私自利是精明、弄虚作假是能人、大公无私是愚蠢。这样的做人标准是梁生宝不能认可的。入党后,梁生宝所热衷的工作,是为大众谋福利,让穷苦人都有饭吃,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只是盖自己家的小院子,过上自足的生活。梁三老汉认为大公无私是愚蠢,梁生宝信奉的思想恰恰是大公无私。当梁生宝说梁三老汉的过法是“没出息的过法”时,小说中写道:“小伙子用十几年前买吕老二的牛犊时同样的话回答他,口气比那时更大、更傲。”租种吕老二地的时候,梁生宝相信的是自己的眼光智慧,还有自己的力量和技术,这是建立在小我基础上的自信,创业的结果仍然是两手空空。现在,梁生宝相信的是党和政府,“口气比那时更大、更傲”,“更”不是因为骄傲,而是因为有了信仰,新的信仰使梁生宝对大家富裕的道路坚信不疑。

如何才能走大家富裕的道路?理想的状况自然是富人帮穷人。家有余粮的富农借粮给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的贫农。政府为了帮助贫农,发动“活跃借贷”。最初的时候富农害怕斗争,积极参与借贷。等他们拿到土地证,看到政府并没有斗争他们的意思,就变得嚣张起来,在“活跃借贷”问题上推三阻四,口喊家中无粮,同时却又偷偷地以亲戚家的名义放高利贷。在土改中很威风的郭振山,在土改风浪过后拿不愿意参加“活跃借贷”的富农们毫无办法。穷人如何改变自身的命运?主任郭振山说的话很有道理:“人们都该打自个人过光景的主意了。兄弟!共产党对穷庄稼人好是好,不能年年土改嘛!要从发展生产上,解决老根子的问题嘛!”斗地主挖浮财分田地,这些手段并不是彻底解决“老根子”的办法,真正能够解决困难的,就是发展生产。

对于高增福这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人来说,发展生产只是一句空谈。穷苦人之所以穷苦,并不是因为天性懒惰,有些懒惰的穷苦人如堕落后的骆驼祥子,乃是经过最刻苦的奋斗后依然看不到希望,生活绝望之后才变得懒惰起来的。穷苦人真正想要发展生产,不能寄希望于富人,靠自个儿奋斗也难以成功,唯有联合起来实行自救才有希望。互助组便是穷苦人的自救之路,也是穷苦人发展生产的正确的道路。然而,建立互助组,走自救之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梁生宝买稻种,吃的是自家准备的馍,他要计算好自己的行程,让这些馍能够他回程吃的。他睡在车站的地板上,喝一分钱的开水,用尽了一切办法省下钱来买稻种。先有全心全意为互助组着想的人,然后才会有互助组的成功。人非圣贤,为何有人能够大公无私地为互助组服务,为大家富裕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买稻种的路上,梁生宝有段心理活动:“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只有那些时刻盼望领赏的人,才念念不忘自己为群众吃过苦。”这便是梁生宝无私精神的最佳诠释。能够切实地给群众办事,将“受苦”视为享乐,若是能够不忘此初心,何事不成?

将梁生宝与梁三老汉作对比,点出两种初心的差异,意在说明我们更需要维持呵护的是梁生宝那样的初心。初心不改梁生宝,这才是中国梦能够早日实现的真正的脊梁。梁三老汉的初心虽然不如梁生宝那般高大上,但是比起那些遍地风流的吕老二、姚士杰一类人物,梁三老汉的初心仍是可宝贵的,因为他的初心只是想要靠自己双手的劳动创家立业,过上富足的生活,从来没有损人利己的念头,从来没有想着去害人、剥削人、压迫人。如果丢掉了梁生宝那样的初心,也就丢掉了革命的初心。如果连梁三老汉那样的初心也达不到,那就是连做人的底线都丢失了。

(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立业创业史老汉
刘老汉的烦恼-收蜂(连载二)
老汉粘蝉
成家立业之我见
我们需要带有泥土的生活
刘老汉的烦恼
天然气处理站的管线配管
家族的创业史与兴衰史:评《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柳青女儿为父亲写下38万字传记
父亲的《创业史》
两个儿子怎比优劣?“双面胶”父亲哟酿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