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培养,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战场

2019-09-16高杨马孝民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5期
关键词:河南课外大学

高杨 马孝民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把这项工作的创新发展嵌入高校教育改革的宏观布局中,凝练特色、塑造品牌,实现学生工作与高校发展的熔融共进,从而提升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期《学生工作》栏目报道河南科技大学和洛阳理工学院的学生工作创新发展探索,为高校做好新时代学生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牡丹花香四溢,琴湖书声悦耳。春天的河南科技大学校园美得像一幅画,洋溢青春,见证成长。

春意盎然离不开大地的滋养,青春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3月31日,在第八届河南科技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赛场上,来自全校学生团队的147件参赛作品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在广大学工干部的努力下,大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参赛作品的质量每年都有很大的提升,让我们看到了学校近年推进课外培养工作的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杨国欣告诉记者,学校2017年出台了课外培养成绩单管理办法,将课外培养的部分内容纳入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课外培养成绩单。其中要求,科技创新活动、创业教育活动两大类活动中,学生必须获得2个学分。

从少数学生的“课外活动”到所有学生的“课外培养”,这种变化激活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动能”。从2013年开始,河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课内课外“双轨并行

融合联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面发展的培养导向,充分发挥课外培养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视野和渠道,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在河南科技大学,课外培养经历了从观念的提出到实践的落地,从组织的保障到制度的完善几个阶段。如今,春天来了,百花盛开。

从单轨到双轨,培养观念顺利落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国的教育文化中,历来重视实践育人的作用。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高校必须实施多途径培养,既要重视理论教育,也要重视实践育人。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一些高校比较重视课内培养,而轻视课外培养,这就导致了人才培养中素质和能力发展与知识传授之间的不平衡,培养出的毕业生出现了能力不足、能力不全、能力不强的现象,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同时,尽管一些高校认识到了课外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真正进行课外培养的系统化建设工作。”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田志红介绍,他们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大学课外培养的理念。

“课外培养和课内培养都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河南科技大学,教师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我2013年进入河南科技大学,从事学生工作。那时,大家的观念里,只有课内培养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渠道,我们是服务课内培养工作的。大家习惯了传统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概念。在学校提出课外培养新理念后,我们也曾有过各种各样的疑虑。甚至,有人认为这种理念有点超前,很难落地。但是,从学校提出课外培养这种理念到构建课内课外‘双轨并行融合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参与和见证了这个过程,并看到了这项工作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谈起课外培养,学校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任扬表示,学校通过几年努力已经把这种培养理念融入到学生工作者的一举一动之中。

突破传统思维,创新培养理念,总要面对各种质疑。比如,学校提升课外培养的地位后,如何平衡课内培养和课外培养的时间。杨国欣带领的研究团队给学生算了一笔“时间账”:普通地方高校目前一般要求学生毕业最低学分在170学分-185学分之间。按照每学分16学时计算,学生在大学4年期间需要完成2720小时-2960小时的课堂学习。加上完成作业和预习的时间,学生总共需要6800小时-7400小时。而大学4年总共可利用时间为12480(8×12×30×4)小时。于是,学生有5080小时~5680小时的时间可以参与课外培养。

开展调查研究,解答各方质疑,完善实施方案……课外培养在河南科技大学顺利落地。

从制度到队伍,实践探索生根发芽

关于课外培养的理念,河南科技大学在上下形成共识后,迅速行动起来。

学校首先对课外培养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构建了课外培养的理论体系、模块体系、路径体系、目标体系、保障体系、考評体系等支撑体系。

在理论体系方面,学校提出了课外培养的理论依据、理论基础和理论应用,特别是梳理了课外培养的重要理念和重要观点。

在模块体系方面,学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日常管理与行为培养、困难帮扶与诚信励志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校园文化熏陶等六大工作模块。

在路径体系方面,学校规划了主题教育活动、党团组织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日常管理活动、困难帮扶活动、学业指导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创业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身心健康活动等12条课外培养路径。

在目标体系方面,学校提出了重点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四种素质”)和道德判断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合作竞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学习思考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策划实施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十种能力”)的课外培养目标。

在保障体系方面,学校完善了思想保障、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等五大保障。

在考评体系方面.学校提出了以12条路径为核心的考评体系。

课外培养,正在从蓝图走进现实。

2014年,河南科技大学正式出台了课外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指导纲要》。随后,学校又制定了《河南科技大学课外培养成绩单管理办法》《河南科技大学本科生课外培养项目清单》《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工作考核办法》《河南科技大学课外培养品牌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等,为课外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河南科技大学还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例如,学校2017年成立了校长孔留安任主任的大学生课外培养指导委员会。“很多大学只有教学指导委员会,没有课外培养指导委员会”,杨国欣表示,学校领导集体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让以理论为指导的课外培养实践在学校迅速生根。

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个师生,特别是学生工作队伍。课内与课外,双轨并行,构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课外培养成为学生工作的核心任务。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做学生工作的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人才培养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也感受到了重新定位带来的压力。”学校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莲告诉记者,她感受最深的就是,整个学生工作队伍的积极性被激发和调动起来了。

为了强化学生工作队伍对课外培养的认知,河南科技大学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田志红介绍说:“例如,我们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报告会、宣讲会、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转变学生工作观念,树立课外培养理念。积极倡导学生工作者把‘定位于课外培养、筹划于课外培养、聚焦于课外培养、成就于课外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同时,实施辅导员课外培养项目带动计划,通过打造课外培养品牌项目推进课外培养实践。”

和学生工作队伍认知一起变化的,是广大学生开始更积极地参与课外培养活动。人文学院的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参加苏芳芳老师负责的“非常五分钟”微视频主题教育活动。他们每月确定一个小主题,拍摄制作一部5分钟原创微视频,记录成长瞬间,讲述身边故事,传递青春能量。“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镜头去表达我们的思想,去展现大学生的风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头脑风暴,有创意碰撞,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分享收获,提升了策划实施能力,增强了思想政治素质。所以,这项活动非常受大家欢迎。”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告诉记者,这项活动在2017年还被学校确定为课外培养品牌项目。

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彻底盘活了课外培养这一盘棋,让河南科技大学的“双轨并行融合联动”人才培养新模式进入良性循环。

从理论到实践。人才培养开花结果

河南科技大学在课外培养工作上的坚持,开始收获属于自己的芬芳。

2014年至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共有6万余名学生在课外培养中受益。

2014年至2018年,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2115项,获奖人数达6742人。

2018年,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河南科技大学入围的6个项目获得1金2银3铜的优异成绩,獲奖数量和级别均居河南高校首位,全国排名第17位。

2018年,河南科技大学开展了有5127名学生参与的课外培养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校12条课外培养路径的平均参与率为85.20%

与此同时,河南科技大学在课外培养方面也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体系建设应用研究”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推进大学生课外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获得河南省教育厅首届“大美学工”十佳学生工作优秀品牌、河南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双轨并行融合联动——河南科技大学推进课外培养的实践探索”获得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学校出版了国内第一套全面系统研究大学课外培养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著——《大学课外培养》《大学课外培养路径》,填补了国内在课外培养研究方面的空白。

课内课外“双轨并行融合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成为河南科技大学的新特色,对高校大学生课外培养工作改革创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近年,课外培养的新理念、新措施也赢得越来越多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我们看到,河南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践探索画卷已经徐徐展开。我们期待,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风景越来越美。正如杨国欣在谈到85.20%的平均参与率时所说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每一位学生在大学期间,对每一条课外培养路径都要有所参与,参与率100%。所以,我们还需要更努力推动这项工作。”

未来可期。

责编:思源

猜你喜欢

河南课外大学
小满课外班
《大学》
我的“课外老师”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