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荡气回肠:抗战中的四首《满江红》

2019-09-16

文史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满江红戚继光左权

岳飞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气势磅礴奔涌,风格悲壮激越,气吞山河,撼人心魄,千百年来,激荡着中华儿女精忠报国、威武不屈的英雄豪气和爱国情怀。

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华民族雪耻复仇、收复失地的悲壮志节所激励,也出现了几首同样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1936年,侵华日军步步进逼,著名作家郁达夫应友人之邀去福州任福建省参议。第二年,抗战全面爆发,他前往福州于山拜谒戚继光祠,写下一首《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用岳武穆原韵》: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至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

会稽耻,终当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明代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率军转战于倭患猖獗的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历经大小百余战,所向无敌,给倭寇以毁灭性打击,荼毒东南沿海百姓数百年的倭患从此基本平定。时任兵部侍郎、浙江总督胡宗宪称“自有倭以来,未有若迩来数捷之痛快人心者”,夸赞戚继光“勇冠三军,身经百战,累解桃诸之厄,屡扶海门之危”。同时期的军事将领赞誉戚继光“岂直当今之虎臣,实为振古之名将”。郁达夫此词由倭寇扰边到日军侵华,从追怀历史到面对现实,寄托着作者对家国危亡的忧虑,表达了对抗倭先驱的深沉追思。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在湖北宜城枣宜战役中亲率部队浴血苦战,重创日军,身中数弹,壮烈殉国,终年49岁。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唯一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前线指挥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阵营战死沙场的最高将领。同盟会元老、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邵力子闻此噩耗,挥笔写下一首《满江红·挽张自忠将军》:

澒洞烽烟,听鼙鼓,声声未歇。惆怅忆、将军百战,死绥壮烈。叱咤恍闻戈指日,光明共见心如月。叹中原、父老望旌旗,同悲切。

寇患亟,仇待雪。殁犹视,恨未灭!问谁能、忍恝金瓯残缺。黄土萋萋宿草泪,沙场汩汩军人血。是丈夫、皆应继风徽,收京阙!

词作中对英雄的激情赞赏,对烈士的悲壮抚哭,读来令人有雷霆之声轰然于纸上、悲壮之风激荡于心头之感,充溢着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百折不挠的牺牲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前仆后继、发愤图强的千古悲风。

1938年,日军逼近潼关,时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的孙蔚如毅然请缨,率领3万三秦将士驻防山西中条山,阻击日军近三年之久,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中条山铁柱子”。1941年春中条山战役前夕,孙蔚如骑着战马巡视阵地,决心指挥全军与敌决战,一时心潮激荡,诗情汹涌,吟作《满江红·中条山抗日》词一首:

立马中条,长风起,渊渊代鼓。怒皆裂,岛夷小丑,潢池耀武。锦绣江山被蹂践,炎黄胄裔遭荼苦。莫逡巡、迈步赴沙场,保疆土。

金瓯缺,只手补;新旧恨,从头数,挽狂澜作个中流砥柱。剿绝天骄申正义,扫除僭逆清妖盅。跻升平,大汉运方隆,时当午。

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的于右任有感于孙蔚如率3万关中子弟,在三百里中条山筑起钢铁防线,保住了关中沃野无虞、大西北父老乡亲免遭日军铁蹄践踏,挥毫写下《越调天净沙·赠孙蔚如总司令》:

中条雪压云垂,黄河浪卷冰澌,血染将军战史。北方豪士,手擒多少胡儿!

1942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壮烈牺牲于太行山十字岭,年仅37岁。噩耗传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异常悲痛,饱含深情为自己的战友写下了《满江红·悼左权同志》:

敌后坚持,捍卫着,自由中国。试看那,欃枪满地,汉家旗帜。剩水残山容我主,穿沟破垒标奇迹。问伊谁百万好男儿,投有北。

崦嵫日,垂垂没;先击败,希特勒。会雄师踏上,长白山雪。风起云飞怀战友,屋梁月落疑颜色。最伤心河畔依清漳,埋忠骨。

词作把左权烈士的功绩与牺牲,与抗日大业和近代中外历史风云紧密联系在一起,更衬托出了左权为民族献身的伟大人格;同时,把对烈士的哀思寄托于火热的反法西斯斗志之中,化悲痛的思念为对敌人的愤怒,更激发起中华儿女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抗日必胜的坚定信念。

猜你喜欢

满江红戚继光左权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国内最大的乳胶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左权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左权将军的家信
郭沫若词《满江红·奉赞〈史记会注考证驳议〉》手迹
书画长廊
满江红•大白山上看日出
戚继光点兵
戚继光开发的抗倭神器,让清朝受益二百年
姚渝永连环画选页 《戚继光御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