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德育工作实施

2019-09-10李铁山张贵姣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1期
关键词:同理心高中德育责任感

李铁山 张贵姣

【摘要】  立德树人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德育教育为先,通过相关教育鼓舞人、引导人、感染人和启发人,通过坚持生本教育理念,更好地塑造人和发展人,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高中阶段的学生压力较大,在心理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同时受到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影响,非常容易形成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比如厌学和逃学、打架斗殴、组织小团体等,对于校风校纪等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进行专项引导加强德育工作,通过创新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理念、形成同理心和学会换位思考、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结合、创新运用网络德育教育形式等具体展开,从而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德育教育 高中德育 生活 同理心 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1-002-01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所提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议题,在教育教学领域渗透核心素养内容,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等具有重要作用。高中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思想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更好生活。在互联网时代,高中阶段加强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和相关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此提高德育工作的效。

一、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德育工作教育内涵

在当前我国德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不能体现时代发展的特点、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德育教学内容匮乏、德育教育不具有趣味性等,同时很多时候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不符,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点、天赋秉性等,所以长久以来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以及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多种德育教育形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包含了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教育等,其中要求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内容是核心素养要求的一部分,所以德育教育是落实和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德育教育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

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也要求需要加强德育工作,主要问题有:比如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青春期的成长烦恼、自我意识较强和思想活跃、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独生子女的独立意识较差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和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创新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理念

对于教师或者班主任而言,在高中阶段加强德育工作、进行德育教育首先需要创新德育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通过创设更为科学合理、更具趣味性的教育形式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具体而言,一是教师需要运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实施教学,比如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表演情景剧的方式实施教学;二是教师需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学习能力等,并且通过定期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和了解学生的想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三是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和过程,比如结合国庆节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二)形成同理心和学会换位思考

同理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品质,尤其对于教师而言更为重要,在德育工作中教师需要逐渐发展和形成同理心,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从而为提高德育工作效果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拥有不同的个性和背景,他们在学习、情感和生活上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所以在面对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需要具有同理心,问清出错的缘由,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此更好地教育和指导学生,给予适当的批评和给出建设性的改正意见,并竭尽所能帮助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改正错误和长远发展。

(三)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德育工作而言也是如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需要紧密结合生活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比如:在进行团结互助和集体主义教育时,学校应该组织开展校园运动会、辩论赛、知识竞答比赛等,要求以班级的形式组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时,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法律学习周”活动,通过设立奖惩制度,要求各级教师积极地组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形成法律素养等;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等。

(四)创新运用网络德育教育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实施德育教育。比如,学校和教师个人可以创建有关德育教育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等工具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家校共育,通过其他网络平台发起社会调查和采纳社会建议等,充分运用这些网络德育教育形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德育工作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德育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探析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内涵,并且结合高中学生的基本特点,通过创新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理念、形成同理心和学会换位思考、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结合、创新运用网络德育教育形式等方案,提升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

[ 参  考  文  献 ]

[1]黄国安.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及工作思路探討[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3).

[2]张培炜.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研究[J].时代教育,2017(2):146-146.

[3]姜铃.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究[J].学周刊,2018(4).

猜你喜欢

同理心高中德育责任感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责任感等2则
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课
浅淡“同理心”在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爆款青春剧 玩的就是“同理心”
推己及人,事半功倍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