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题为引领的英语主题课堂实践研究

2019-09-10吴国堂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成性体验性互动性

吴国堂

【摘要】  主题教学是目前教学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趋势,相比任务驱动教学,英语主题教学显得更生动,活泼,也更能体现出教师对课程认识的深度,知识的广度。英语主题教学,与文化紧密相联,节日故事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围绕我镇开展的市课题《一带一路节日文化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驱动下,展开了以各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课堂实践研究,研究发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主题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主题教学的“四性”--生命性、体验性、互动性、生成性,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渗透故事背后的人文内涵,了解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各国节日文化,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激发学生探究统传文化的兴趣,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与培养,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主题英语教学 生命性 体验性 互动性 生成性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1-060-01

一、课题引领的英语主题教学展现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不仅为了理解与使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跨文化意识,通过了解外国的文化和中西文化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在我镇市课题《一带一路节日文化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引领与驱动下,各校展开了节日文化的主题教学,通过了解外国节日文化与中国节日文化,掀起一股学习热潮,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节日文化的探讨。也让我们的英语教学体现出教师对课程认识的深度和教师知识的广度,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真正具有学习力和竞争力。比例“七夕节”这个传统节日,大部分同学停留在知道“牛郎和织女”这个故事表面的层次上,对于这个故事能传承下来就了解甚少,但在开展了以“七夕节”故事教学为主题的传统节日的教学研究后,学生对这个节日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逐渐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实现对传统的个性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构建英语主题教学实践的课堂形态特征

1.生命性:实现意义的建构教学

主题教学是生动活泼的,英语节日主题教学要有生命性,它是文化内涵的传承与积累,因此我们的主题教学一定要明确教学的意义所在,例如我在主题教学“七夕节”时,构思了多种的教学设计思路,经过探讨认为这个主题以故事教学最适合学生的学习与扩展,我翻查了大量的资料,从 “七夕节”的来源、故事、习俗和食物进行了深入的了解,通过文字、图片和媒介资料对 “七夕节”的背后的涵义进行理解,这也让我的主题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让学生通过“七夕节”的来源、故事、习俗和食物的了解,真正领会 “七夕节”的背后的涵义,让学生传承文化的精髓。

2.体验性:实现情感驱动的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题教学最大的源动力其实来自于情感的驱动,因此在教学设计里我们一定要找到教学的切入点,找到与学生情感共鸣的驱动点,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到学生,实现情感驱动的教学。例如教学“七夕节”时,可以在Pre-reading环节呈现:Spring Festival和Mid-Autumn Festival的图片,再由外国的“情人节”迁移到我国的“Double Seventh Festival”,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最后可以选择让学生制作绘本作为一个课后延伸活动环节,这样不仅仅让学生可以巩固到本节故事教学课所学习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遵循了学生自主、个性的需要,设计出属于自己小组的独一无二的绘本,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3.互动性:实现深度思辨的教学

英语节日主题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体现主题教学的魅力所在,让学生能够有思辩的能力。例如在“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教学中,有一些比较困难的词汇需要学生去理解,比如:“fairy,heaven,Milky Way, Magpies, bridge”等,可以利用直观的图片进行辅助理解,或学生在小组里面进行互助阅读,完成小组任务卡,这样学生的思维在小组里面得到充分的展示。在Post-reading环节中,可以把图片和故事结合起来进行简单地加工,在小组进行故事的复述,让学生对于故事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锻炼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通过引导让学生七夕节与情人节之节的区别,感受文化差别,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沉淀,文化意识得到升华。

三、生成性:实现多元生成的教学

英语节日主题教学要与生活链接,我们的英语课堂要贴近生活,多与环境相呼应,让传统节日文化更有特色,让学生体会传统节日文化的本质和内涵,也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情感与智慧的碰撞,中国的传统的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關,我们利用学生的体验、表达,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的氛围中产生智慧,他们会有欲望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会去讨论如何用英语去表达,这些碰撞实现了文化的共鸣。例如课后学生反馈说自己第一次感受用英语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原来七夕节用英语表示是 Double Seventh Festival,下次我都要试着用英语来叙述其他中国的传统节日,还可以向外国人介绍我们中国自己的节日了。主题教学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了文化习俗背后的意义,学生从这节课可以延伸到其他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的思考,不仅促进学习的兴趣,更引发他们对节日文化的思考。

英语节日主题的教学,需要多元化课程的结合,更需要教师去发掘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节日主题文化教学走进教室,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实现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版.

[2]唐建玲.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探讨[J].  新课程导学. 2014(22).

[3]姚海蓉.试论如何在小学阶段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J].新课程(小学). 2014(10).

[4]何丽琼.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J].校园英语. 2015(12).

猜你喜欢

生成性体验性互动性
学龄前儿童科普类书籍设计的多维互动性表达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玩转表演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研究
“物”化的空间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