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动装置艺术中的行为活动表现

2019-09-10刘美晨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装置

【摘要】一般情况下,我们所得到的任何艺术形式的理解都是以艺术本身的特质对人体感官系统产生调动作用后得到的行为结果。但是在对装置艺术的接受过程中,我们在通过感官系统接收信息的同时还涉及到对记忆方面的思维活动的处理,这是受到装置艺术中一个重要元素—行为活动的影响,在这一奇特“场”的影响下,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方式也从原始的被动接受向主动的解读和探索转变。如当行为活动和特定空间之间发生关系时,行为活动的主题产品会突破传统的束缚和空间本身产生互动。经过综合分析后不难发现,装置艺术和行为活动都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后形成一个人为的情感氛围并将其作为整个空间中最为主要的元素,而最终形成的这一元素远在艺术本身的形象之上。

【关键词】互动艺术;装置;行为艺术;时间空间;新媒体传播

1. 装置艺术

在2004年的北京首届新媒体艺术展上,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标志着互动装置艺术将在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历程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也意味着互动装置艺术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对于整个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互动装置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是在艺术观念得到提升,科技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诞生的,是新媒体艺术的一个分支,两者的关系就如同新媒体艺术和数字艺术。互动装置艺术不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和受众的交互过程中,都赋予了受众新的艺术鉴赏启迪和感官感受。

2. 行为活动中的互动装置艺术

2.1 行为活动

人们通过对活动的共同结构和相互过渡部分进行归总后将其大致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种。而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又对其具体的活动方式和其对应的活动结果进行了探析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自己的价值观都是经过后天的活动过程后,自我意识和心理得到逐步发展后的结果;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调节也会对活动本身产生影响;再次,人类大脑思维的活动是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调节后的结果呈现;最后,人类运动的肌肉强度和运动节奏是在感官和知觉水平上进行调节的。

2.2 行为活动中的符号研究

符号是指能够代表某一事物的标志性元素。随着现代社会传播和信息的发展,符号逐渐开始演变为信息传播的一种主要途径,在人类社会多元化文明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也扮演着核心者的重要角色。不同的角度和领域也会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和特征:①从标志的角度看,符号都具有广泛性的特征;②从用途来看,符号都是以传播和交流为其重要存在意义的,是信息的主要载体;③从日常生活来看,任何具备表述功能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符号,它不单属于人类社会,而是整个世界共有的一种普遍现象;④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符号也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不断的丰富,作为信息载体主要的外在表现,符号对于人类社会的文化文明的形成和传播意义重大;⑤从艺术设计研究的角度来看,多元化现象的语言体系是符号存在的主要形式,我们可将它看作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⑥从行为活动设计的角度来看,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受众们的热情,设计师们通常会将自己独有的创意思想融入视觉符号中,借助符号和文字的灵活性完成对抽象信息的表达。但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视觉形象的设计要在满足简单易懂和具有生命力等基本要求的同时,要有内涵内容的表达才能显示出精神高度,能够为人们认知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2.3 行为活动中的装置艺术含义

装置艺术在被作为情感传递的重要媒介的同时,也是社会的皮肤。从某种程度来看,装置艺术对人们产生影响的主要方式是引领人们打破传统认知观念的束缚,以一种新奇的视角对往日熟悉的事物展开新的解读,从而对身边的已知事物进行重新感知,赋予其新的定位。在生活中,装置艺术最初的媒介是生活中的“现成艺术品”,而在现代社会中,应从需求的角度出发,若想提高装置艺术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就必须扩大媒介范围。在进行扩大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经过艺术的处理后,很多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习惯性忽视甚至不屑的事物都变成了具有个性的艺术品,如同一个容器一般,一件好的艺术品往往是创作者思想观念的载体,和创作者达成一致观念的前提就是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态度,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展开思考,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社会需求。由此可见,保持一定程度的互动性是装置艺术的本质要求,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 结论

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艺术作品的意义和内涵才能得到体现。因此,装置艺术和行为活动对于环境都有特定要求,只有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装置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内在逻辑才能得到充分展现。正如艺术家徐冰所说:相较于世博会而言,他更希望自己用拾捡废旧物品所创作出了的装置艺术作品“凤凰”放置在废弃的厂房中,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实现物和景的完美融合,材料本省的概念才能得以诠释,作者的自我感情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这件作品也才有了它自身独一无二的意义。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构筑中国美学,李泽厚“主体性”理论的提出,明显基于他对于“三大批判”构筑起来的康德批判哲学的深入理解,其《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便具体表明了“主体性实践美学”与康德思想的这种内在联系。而从李泽厚美学在20世纪后二十年中国美学进程中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当可以发现直至20世纪末中国美学与康德、康德学说之间关系的密切性。

不论是装置艺术还是行为活动,都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外表的光鲜亮丽永远不及内涵重要,中国美学就是内涵之美,学海无涯,艺术的殿堂永无止境;学而常思,太多的优秀艺术家们以自己的切身实际告诉我们,艺术的学习不应止于简单的形式学习,而应通过现象看本质,最终形成独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作品的创作展现形式。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商業装置艺术[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1

[2]李梦玲.展示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4

作者简介:刘美晨 辽宁省锦州市人,从事艺术文学、艺术鉴赏 艺术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新媒体传播装置
流水LED灯装置
一种DIS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装置改进方案
轰趴装置指南
新媒体传播平台对职教人才培养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基于城市意象方法的武汉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与新媒体传播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探究 
人体仿生学装置
基于微时代的公安院校网络舆情监察课程建设探索
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图片说明的创新趋势
新媒体信息筛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