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6-2018年中国节目发展研究

2019-09-10王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21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特点

【摘要】我国公益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已有十余年,通过将真人秀节目与公益“联姻”,为传播全民公益理念、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2006-2018年中国公益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从理念认知、节目形式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分析其创新和发展,对公益真人秀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益类真人秀节目;发展历程;特点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中国公益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研究》(编号:14C0808)

公益类真人秀节目将公益与真人秀这一广受欢迎的节目形式相结合,以传播全民公益理念、培养全民公益意识为己任,其传播影响力和社会效益都较为突出。从2006年到2018年这13年间,我国公益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有过“高光”时刻,出现了几个拥有高收视率和高话题度的节目,但整体发展仍是不温不火。本文试着对我国公益类节目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总结发展的特点,以期为公益类真人秀节目的良性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发展阶段分析

1.1 萌芽成长期:2006-2010年

2006年,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才艺选秀类真人秀风头正盛,掀起了全民收视狂潮,但也引发了关于此类节目所产生的一些影响等大讨论。在此背景下,许多电视台开始尝试将公益内容与真人秀模式相结合,以此规避政策风险,同时寻找新的收视增长点。《民星大行动》(东方卫视,2006年首播)、《公民行动》(浙江卫视,2006年首播)都是省级卫视做出的较早尝试。2007年,广电总局出台对选秀类真人秀的播出时间、投票方式的限制性规定,选秀类真人秀遭遇迎头一击,更多的公益类真人秀节目开始涌现,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类:一是以“志愿者”、“公益任务”为关键词,通过展示志愿者(普通人或明星)完成某项公益救助、帮扶的过程,宣扬全民公益理念,如《幸福密码》(安徽卫视,2007年首播)、《志愿者·真情耀中华》(北京卫视,2009年首播)、《非常任务》(甘肃卫视,2010年首播)等;二是以“竞技”“公益基金”为关键词,以展现较富有趣味性、观赏性的竞技项目为主,获胜者赢取一定的公益基金,完成某项公益行动,如《闪电星感动》(东方卫视,2006年首播)、《勇往直前》(湖南卫视,2007年首播)等。

1.2 极速爆发期:2011-2014年

2011年,广电总局出台规定,限制上星频道的娱乐节目数量,并对节目内容和时长做出了严格规定。这个号称“史上最严限娱令”的施行,使得各大卫视纷纷调整综艺娱乐节目的布局。各类题材雷同的娱乐真人秀纷纷减产,反而为公益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在这一时期,《中国梦想秀》(浙江卫视,2011年首播)和《梦想合唱团》(中央电视台,2011年首播)获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赢,此外《梦想星搭档》(中央电视台,2012年首播)和《天声一队》(湖南卫视,2012年首播)也有不错的成绩。这些节目都有共同的关键词:“圆梦”、“才艺展示”以及“明星助力”,利用明星的号召力,展现高质量的才艺表演,帮助普通人实现梦想。

1.3 发展趋缓期:2015-2018年

从2015年开始,真人秀节目题材不断扩展,节目形式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网络真人秀节目也开始井喷式爆发。公益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脚步开始放缓。仍在制播的《中国梦想秀》和《社区英雄》,收视率较前几季有所下降,话题度和讨论热度降低。这段时期代表性的公益类真人秀节目有《归来》(辽宁卫视,2015年首播)、《让世界听见》 (湖南卫视,2017年首播)和《我们在行动》(东方卫视,2018年首播)。这三档节目有一个共同点,即公益目标的具体化,《归来》聚焦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世界听见》帮助山区孩子完成音乐梦想,而《我们在行动》则定位精准扶贫,以推广贫困地区的特色农副产品为主要目标。

2. 发展特点分析

2.1 节目公益理念的变迁: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公益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者,对于“公益”这一概念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扶贫济困的慈善层面,早期的很多公益类真人秀,主要目标就是筹集善款,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事实上,现代公益事业已经跳出了慈善捐助层面,旨在以“人”的善良、慈爱本性为根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人际和睦,推动社会和谐。与此相适应,公益真人秀的公益目标变得更为丰富,以“善款给予与技能培训、物质捐助与精神支持、帮扶当下与兼顾未来”的全新思路,为受益主体全面发展创造机会。

这里所说的“授人以渔”,不单单指对受助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摆脱物质的贫困,更包含对人的精神鼓励,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鼓舞人们勇敢追求梦想。《中国梦想秀》就着力凸显平民的励志故事和圆梦后的惊喜,他们的梦想更注重精神感召力和公益诉求。《梦想合唱团》的公益梦想也都来自普通人,比如为城市的务工人员子女提供课后的兴趣拓展社区课堂,为社区的空巢、孤寡老人进行剧场表演,鼓励青年去边远地区开展社区服务、环保行动和野外探索等等。 这些梦想从“小我”走向“大我”,跳出了公益就是捐款捐物的窠臼,倡导了全民公益的理念。

2.2 公益内容的表达:公益效益与商业利益的博弈

公益效益和商业利益的博弈,在公益类真人秀节目中表现得非常直接和突出,如果把握不好二者的关系,容易出现两种偏差。

一是公益從电视媒体的特性来看,通过激情的歌舞、煽情的故事来吸引受众本无可厚非,在消费社会影响下的受众,也会倾向于选择具有趣味性、观赏性和刺激性的节目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寻求大众兴趣与公益之间的契合点,将公益理念的传递与节目内容有机结合,将公益作为贯穿节目始终的灵魂,来做纯粹的娱乐节目。

二是过于看重结果,本末倒置。公益行动本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评价一个公益行动是否成功有效,不能像竞赛一样简单定胜负,要允许有误差和遗憾出现。《天声一队》 有四期节目没有达到募捐的目标,但节目组还是将结果如实公布,真实呈现公益道路上的曲折,让人们认识到公益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付出,激起了公众更多的参与热情。

最近几年的公益类真人秀节目,都在探求新的表现方式,尽力避免过度娱乐化对公益内核的消解。多数节目倾向于展示公益实践的过程,适当结合娱乐化内容和剪辑,将“公益”作为贯穿节目的核心。最新一季的《中国梦想秀》用180天的时间,追踪普通人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归来》中,每位明星驾车带领三个留守儿童,由家出发驶向父母工作的城市,节目记录明星和孩子的互动,展现留守儿童的喜怒哀乐;《让世界听见》由两位明星支教老师走进大山,用组建合唱团的形式,帮助孩子们接触正规的音乐教学,实现孩子们将歌声唱出大山、让世界听见的终极梦想。考虑到对受众的吸引力,多数节目都有明星参与,但真正的主角却是普通人,他们在追梦过程中的努力和奋斗,激励着更多的人,真正践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益理念。

2.3 传播方式的变革:多媒体联动,将公益落实到底

任何一种电视节目形态都像商品一样有着不同长短的生命周期。要使其延缓衰退,拓宽成长空间,就必须及时地进行调整和变化,通过持续的创新来赋予节目以新的生命力。面对媒介融合的大背景,电视公益真人秀节目也在积极整合新媒体来进行传播。《天声一队》在播出时,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节目的相关视频,介绍嘉宾的具体情况,还提供现场点播。节目组还搭建了一个捐助信息网络公示平台,所有的捐助结果都可以查询到,并通过网络实时监测捐助校车的使用情况。《我们在行动》播出时,东方卫视联合SMG旗下各渠道,包括网站、电台、电视台等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宣传资源,还组织知名主持人在线下展开推广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力争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在每一季收官之时,都有一期特别回访节目,将受助群体代表请到现场,分享家乡的变化,人们思想的转变,产品的销量如何,遇到了什么问题等等,真實呈现精准扶贫产生的社会效益。

从2006年到2018年,我国的公益真人秀节目在理念认知、节目形式和传播方式上都有创新和发展。对公益内涵的认识,从单纯的对弱势群体的慈善捐助发展到全民公益理念,从物质领域扩展到精神领域;不断更新节目形式,更注重公益过程的展现,避免陷入为娱乐而公益的误区;积极参与多媒体互动,利用新媒体扩大节目影响力,注重后续结果的跟进,真正将公益落实到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相比较娱乐综艺内容的真人秀节目,公益类真人秀节目的影响力和话题度还是不够,拥有全民热度的节目不多,如何在今后的创作中,既保留公益的初心与内核,又为受众提供高格调深层次的快乐,是公益类真人秀节目创作者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亚茹,雷依凝.泛娱乐时代下我国公益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发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141-142.

[2]刘鑫婷,李璨.我国真人秀发展的创新突破路径[J].今传媒,2016,24(05):106-107.

[3]邢成武.公益电视节目的社会现实与意识形态表征——以《等着我》《我们在行动》为例[J].艺苑,2019(01):95-97.

[4]林丹丹.我国电视真人秀公益传播现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3.

[5]朱艳琳.中国电视公益节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莹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讲师,新闻学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业务。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特点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