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探讨

2019-09-10丁配泉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7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

摘要: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 34号),指出要加快我国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根据《意见》内容,财政部也下发了相关的通知文件,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强化预算管理,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来促进全面预算的有效落地执行,提高预算管理效能,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

当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缺乏正确的认知,片面地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就是加强对预算执行效果的管理,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相对狭窄,顶层设计严重不足。一些部门和地方“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意识尚未根本改变,缺乏政府花钱必须讲求绩效的行动自觉。

(二)绩效管理广度和深度不足

绩效管理尚未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和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部分地区尚未启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体系机制不完善,预算编制方法落后,权责不清晰,流程不规范,导致预算编制计划与执行过程存在严重脱节。

(三)绩效管理科学性有待增强

部分单位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薄弱、手段滞后,使得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缺乏规范、细化的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标准,指标内容相对单一,且过于偏向财务指标,对其他方面的指标内容如群众满意度等涉及较少。

(四)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强

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尚未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和提高政府效能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预算考核往往偏重于事后,在事前缺乏充分的调研考察,在事中缺乏严格的过程监管,没有形成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监管机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进措施

(一)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认知,完善预算绩效体系建设

财政部早在2011年就颁布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这些文件措施一直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最高标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一定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形成“凡事必问效、问效必监督”的规范管理体系。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把手更要牢固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主动承担预算绩效管理责任。积极推进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机制的建设,为单位在预算绩效的优化提供保障。

为了更好地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科学进行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当前所实行的预算定额和项目库的预算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改变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结合单位的预算支出特点科学地选择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多元化的预算编制方法。对单位的不同部门,以其实际承担的业务功能来测算预算支出,然后再按照人员及工资标准确定基本支出定额。对于大额的项目预算支出,要采用集体讨论和论证评审制度,对项目进行排序,投资风险更小、收益更高的项目。同时,要严格区分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严禁随意挪用或预算超支。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严格遵循“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做好前期单位各个业务部门预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对各个部门提交的初步预算进行审核,按照“绩效优先”的原则进行预算分配,酌情针对以往年度预算执行效果不佳的部分或项目预算进行调整,减少或不予安排预算资金。其次,单位要推动公共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促进其绩效目标的实现,单位要结合自身服务特点,建立公共服务标准数据库。制定相应的财政国库管理以及国库集中支付有关制度和办法,明确各个预算管理环节的部门及岗位的经济管理责任。将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应用到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等,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强化专项资金授权审批,完善预算项目库管理

资金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行政事业单位要强化专项资金授权审批,提高業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统筹能力。盘活单位的存量资金,控制增量资金,积极转变当前财政拨款“头重脚轻”的局面,有效遏制行政事业单位年底“突击花钱”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预算项目库,项目库主要突出开放性、滚动性以及分类性三大特征:开放性指的是要保证下级各部门有足够的预算编制时间,充分对各个项目进行分析预算:滚动性指的是要结合实际财政能力,根据项目的先后顺序统筹安排项目预算;分类性指的是按照政府重点项目、单位信息化项目、办公用房项目等不同的预算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入库,相关部门对项目的预算绩效进行合理性评估,并最终建立预算支出标准和指标考核体系。将项目库同单位的预算管理系统、财政一体化平台、国库支付系统等进行数据对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扩大项目数据的范围和内容采集,为单位预算绩效提供更为全面、完整的数据支撑。同时形成长效的预算绩效评价改善机制,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

(三)细化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在设计预算指标时,包括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个方向的指标内容。共性指标是行政事业单位所共有的,标准化、统一化的考核指标,通常为可进行纵横比较的指标项目。个性指标则更多是结合单位自身的业务预算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制预算项目,以满足事业单位实际的预算管理需求。单位要进一步细化指标内容,明确绩效的考核方向和范围,紧扣单位的业务重点,对不同的指标项目进行赋权,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讨论建立多层次的预算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自评与外部评价综合考量单位预算资金管理与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效果。自评主要是指单位的预算管理部门对各项年初的预算项目进行评价,外部评价则是借助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由独立的审计监管部门或者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学者参与进行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

(四)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保障,强化预算绩效结果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内控监管同预算绩效监管进行有效融合,依靠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以“提质增效”为内控目的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强化预算控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预算支出异常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单位各个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充分发挥预算的联动控制作用。如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配合好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对于不在预算编制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支出不予审批,并将信息反馈到国库支付等部门,有效规避不合规购买行为。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是有力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的关键环节之一。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为单位的预算编制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编制依据,对于预算绩效表现良好的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绩效相对较差的部门,通过调整和取消预算的方式,合理地安排预算资金。第二,将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到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对上一周期预算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预算信息反馈。第三,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奖惩机制中,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本着“谁花钱,谁负责”的基本原则,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奖惩。可通过将评价结果与相关领导和经办人员的考核评优及职位升迁等挂钩,进一步提高单位整体预算管理意识,鼓励单位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管控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对相关政策理论的研究和学习,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促进单位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庆海,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其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 22):140+145.

[2]张瑞.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7( 27):106.

[3]赵晓娜.财政局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优化问题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 20):226-227.

作者简介:

丁配泉.安徽省淮北市人民路190号淮北市财政局(国资委),安徽淮北。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