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深入实践与思考

2019-09-10王峰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7期
关键词:电力企业资产实践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资产管理要求逐渐增高,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对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此管理方式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现状,研究了提升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践

近几年,电力行业发展速度增快,其资产投资面也随之扩大,为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电力企业应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指的是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采取规范、系统的管理措施,确保资产利用率)方式的运用,可确保电力企业资产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

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重要性分析

由于电力企业资产分布广且分散,传统管理模式中,资产项目管理模式不够规范、系统,因而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不够高。在电力企业应用全资产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后,电力企业将由多方面、多环节对资产进行管理。电力企业采用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可保证电力企业资产效益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升、循环经济及节约型社会建设理念的提出,以及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资产投资效益的高要求,电力企业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增高。采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可由多环节、多角度对电力企业资产进行规划及管理,以保证电力企业资产效益。传统管理中,项目管理前后阶段存在不够连贯这一问题,这对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提高企业资产效益不利。采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可保证各环节连接的有效性,这对保证电网运行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企业资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可推动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电力企业采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同时可以降低对环境、社会的影响也有一定作用。由于重复性建设将消耗大量资金及资源,这对电力企业发展、环境不利。电力企业应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时,可减少重复性建设设施,这对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电力企业成本、提升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十分重要。

(三)可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及资产安全性

电力企业中,电力设备、元器件的投资及使用都将影响整个供电系统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下可建立相应模型,这对帮助工作人员了解供电系统运行情况、提升供电系统运行稳定性十分重要。

二、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现状

(一)全寿命周期管理认识存在不足

管理信息沟通不顺畅、信息反馈制度不健全等都是影响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虽然电力企业近年来实施了多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但是受资产分布广、业务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实际使用效果。同时,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工作不协调,也是影响管理效率及管理成本的因素。

(二)规划设计存在问题

第一,一些电力企业整体负载率水平不够高。其主要原因为:电力企业在规划电力项目时,未详细分析电压等级序列,且未科学预测项目所在地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及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另外,部分电力企业也未详细分析当地电力项目建设规模、电力项目建设必要性等因素,导致项目规划不够科学。因而,电力企业为避免出现负载率水平不够高这一情况,应在项目规划过程中进行项目投入成本、效益进行预测。第二,未制定完善项目投资制度,这对决策科学性、电力项目的顺利实施不利。第三,制定技改大修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应充分分析大技改项目是否必要,以免浪费国家资源。

三、提升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一)规划建设方面的措施

由于项目目标将影响资产全寿命周期建设及运行流程。因而电力企业在规划、设计项目时,应科学确定项目目标。企业为实现降低投资、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电力企业在设置项目目标时,应详细分析、研究多方面数据,其中涉及:用户需要、电力调度情况等数据信息。电力企业在将项目纳入建立模块时,应对项目目标经济性、可行性进行研究。合理设定项目目标、分析其经济性及可行性对保证电力资产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备管理方面的措施

电力项目建设、投入运营过程中,其运营成本并不会对资产全寿命造成巨大影响,然而电力项目本身对资产全寿命的影响较大。电力企业在对电力项目进行管理时,应对设备维护、维修成本进行详细划分,准确计算设备维护、维修成本,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及设备维护、检修方案,以提高电力项目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电力设备运行完毕后,电力企业应依据相关标准分析设备是否需更換。针对已达到更换条件的电力设备,相关人员应依据标准、流程对这些设备进行更换、评估其全生命周期价值。另外,电力企业应科学制定资产处置联合会议制度,保证电力企业资产处理的合理性、科学性,以提升电力企业资产处置效益。

(三)检修维护管理方面的措施

现阶段,我国很多电力企业采用事后考核方式控制成本,此种方式成本控制水平不够高,若某一运行成本采集结果准确度不高,将影响成本总判断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对电力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倘若电力企业选用标准成本进行电力项目检修运维管理工作,可有效提升电力项目检修运维管理水平。电力企业可采用检查、分析等方式确定标准成本。采用标准成本管理方式,可在各环节中明确成本目标,这对控制项目成本、提升电力企业效益十分重要。

电力企业流动资产运行成本主要涉及以下两种:首先,项目管理成本。此种管理成本需利用标准作业成本科学计算信息化项目成本、维修成本等;其次,非项目管理类成本。相关人员应依据设备参数、项目所属地区物价等指标,科学分析、研究此类成本。同时,电力企业应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定额数据库,依据业务流程进行成本控制工作。另外,采用新型集中化管理模式,可将成本计算工作融人作业、作业成本的确认及计量、产品成本计算等工作中,从而实现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四)资产管理方面的措施

1.保证资产价值管理、业务协调管理

首先,调整业务流程。电力企业应积极利用先进技术,调整各环节、各部门资产管理责任,确保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其次,建立信息集成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将资产管理系统与供给、生产等多个管理系统融合起来,确保业务维护、资产价值管理间的协调性;最后,制定资产价值风险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评价机制

电力企业应详细划分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保证各指标可充分反映电力企业资产运行、维护等情况,保证资产管理评估制度的合理性、完善性,提高电力企业决策科学性。

3.采用过程管理模式

为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电力企业应采用全过程管理模式,如:在项目初期制定中长期预算方案及规划方案:在可行性研究中应用标准成本:在实施过程中依据预算方案执行;对项目经济效益进行科学评估;记录、控制项目流动资金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采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可确保生产的安全性,提升电网运行效率,这对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十分重要。电力企业应积极应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提升资产管理水平、降低资产风险,从而实现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韩霄,电力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25):314.

[2]杨贤友,关于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问题的思考[J].商情,2017( 52):118.

[3]覃新蓉,浅谈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7(17):42-43.

作者简介:

王峰,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猜你喜欢

电力企业资产实践
电力企业成本精益化管理提升研究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措施和策略
电力企业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新时期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效性探索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