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2019-09-10李玲玲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7期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大数据

摘要:在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大数据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使企业发展更加迅速,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大都有所提升。就目前情况来看,大数据下大部分制造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成本信息的相关性较差、企业的风险防控意识较弱、人为障碍导致企业成本水平升高及企业成本管理不科学等。本文在分析了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制造业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措施,希望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升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关键词:大数据: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

一、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企业发展中的意义

(一)成本管理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大数据时代下其成本管理工作已经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制造业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较为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不断对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优化,逐渐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企业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利用率。另外,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企业中的不断推进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成本管理是促进企业的发展的重要动力

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使大多数企业都开始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对制造业企业而言,成本管理在企业内的开展有利于贯彻落实“降本增效”理念。在此过程中,企业“降本增效”工作的有效实现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在推进成本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利用一系列方法科学降低企业的资金投入和成本支出,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使相关制度和业务流程更加规范,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保障。

二、大数据下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信息相关性较差

在制造业企业中,随着生产方式的多元化,产品的复杂性逐渐增加。虽然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已经开始使用EPR系统,财务人员获得的信息更加全面,但企业部分管理者依然觉得所获得的成本报表信息与实际的经营活动之间存在差异,难以根据相应的财务报表信息进行决策。在会计行业中,财务会计主要是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给外部的使用者,而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两者相比而言,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对相关事项进行决策。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财务部门,由于财务会计程序的影响,管理会计的职能有所减弱,其所提供的财务报表目的性较弱,且大部分报表内容过于繁杂,难以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活动提供较为科学正确的信息数据支持。比如,部分管理会计的财务报告在进行成本设定时直接以人工工时为标准,但部分项目中人工所占的成本份额较少,成本失真现象就此产生,最终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活动。

(二)企业风险防控意识较差

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与其核心利益有直接关系,它不仅与财务部门有关,还与企业其他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有不可忽视的联系。因此,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减少相关风险的发生概率。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部分制造业企业的风险管控意识较差,且其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对相关风险的预防管控不到位,导致成本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切实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下,制造业企业较为薄弱的风险管控意识对其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一旦成本数据和信息泄露,则会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并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埋下隐藏祸患,将来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风险。

(三)人为障碍导致企业成本水平升高

大数据在企业中的应用虽然为其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方便,但是在其应用过程中企业也需要成本投入。有关大数据应用的成本投入主要有:初始投入成本、大数据技术实施成本、大数据分析成本以及与其相关的维护成本等。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所欠缺,大数据的传输和分享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大数据的使用成本增加,人为数据质量下降,最终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企业成本管理不科学

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都有所欠缺。部分企业在管理成本的同时忽略了对隐性成本的控制,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种成本控制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工作成本进行控制,但是并未解决成本管理的实际问题,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极其不利。

三、大数据下制造业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企业成员成本意识

制造业企业在强化企业整体成本意识方面,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成本管理意识,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所有成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只有企业的每个成员都重视成本管理工作,才能使成本控制的相关制度和条例得到有效落实,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在推进成本管理工作时要将其与绩效考评工作联系起来,提高企业员工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共同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而努力。另外,制造业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成本核算报表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其能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活动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在此过程中,管理会计人员要确保财务报表信息与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致性,使其能反映相关企业活动的真实开展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二)加强制造业企业风险防控平台的建设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使成本数据的全面性得到了提高,但却难以保证其准确性。在此种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就需要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制造业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分析就至关重要。在这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可以在保证财务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引进或建设大数据成本管理系统平台,该系统可以利用数据预测和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对与企业财务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和分析,这不仅可以为企业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库,还可以为其提供较为全面的财务信息数据和潜在风险的预测报告。另外,制造业企业还可以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安全风险防控平台,以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同时,企业可以利用新型的互联网技术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管理,比如建立统一的收支标准,这有利于企业及时对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成本管理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有效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企业成本增大的现象,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具有重要作用。

(三)打造智能物联网生产线

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REID(射频识别技术)对生产设备的运转情况和物料的流转情况进行实时的数据监控和记录,打造智能物联网生产线。智能物联网生产线可以用数据将生产过程进行表达,机器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记录,然后再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得出比较实用的成本管理信息,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失真现象的发生。同时,制造业企业还可以建立自身的数据信息沟通平台,便于各部门之间信息数据的传输,这既可以保证数据信息沟通的时效性,又可以提高数据信息沟通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提高成本管理组织结构科学性

第一,企业要根据成本管理项目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并在部门内设置专职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岗位。第二,企业要健全现行的成本管理监督机制,便于规范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第三,企业要建立成本管理的层级管理机构,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成本管理工作质量。

四、结束语

本文以大数据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为中心,先阐述了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企业发展中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大数据下制造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大数据下制造业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策略,希望對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欧阳岚,大数据背景下制造类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J].经贸实践.2017(6):191.

[2]黎剑刚,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9):133.

[3]梅芳.大数据在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9):64-66.

作者简介:

李玲玲,顺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泉州。

猜你喜欢

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大数据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研究
建立与技术创新同步发展的管理创新体系 打造企业软实力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