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完善农村学校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后的课堂教学

2019-09-10白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农村学校语文

白梅

摘  要:课前的预习互动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做好预习后的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预习活动的效果能否进一步得到强化,是否能够继续实现学生兴趣的持续培养,关系到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因此,做好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后的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针对该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学校;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后的教学

预习是一种心理的动员活动,有效的预习不仅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同时也会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但是预习毕竟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开始,预习的效果还需要在后續的教学中进行检验和调整。由此可见,关于“农村学校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后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深化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是真正的主人。在预习活动中,他们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思维情况,立足自身实际所展开的课前预习活动。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对于重点的把握以及最后遗留的难点,可以说都有着很大程度的差异。在预习结束之后,他们需要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时候,和谐的教学氛围就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质疑。

有的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对语文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丰富,他们在预习过程中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突出,往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了解文章的主题,而且即便是提出来的问题可能也更加有深度。但是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可能有一些词汇和语句都无法准确把握,然后提出的问题可能也是和文章的主体意思缺乏必然的联系。那么作为教师,就要懂得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在预习环节所做出的努力。

我们以四年级《观潮》的学习为例,在预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对于重点字词,如“浩浩荡荡”“沸腾”等的意思无法准确把握,进行了标记;而有的学生可能已经能够通过预习感受到文章中所要表达的那种对于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预习的程度和深度有所差异,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否则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甚至产生厌恶的心理。

二、尊重学生的预习成果,为学生提供展示预习效果的平台

如果说在预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那么这种预习活动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也就是流于形式的预习。为此,笔者建议,在预习接受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大家共同分享和交流的预习成果。在这里,教师要注意认可并且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最好是能够分层次进行展示。

预习成果的展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就是对于字词和短语的展示,每一篇新的文章中都有一些重点的词汇和应用,通过展示,可以让学生把预习中的难点提出来,然后大家共同进行讨论;其次就是对于文本的解读,这可以说是重点,而且也是差异性比较明显的地方,这个环节最好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

三、切实做好预习后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

有的教师在进行预习工作的评价时,当发现学生没有预习,或者预习效果不佳时,往往会责难学生,甚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这位学生出丑。这种仅仅以检查为目的的做法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将评价工作的重点放在分析学生预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欠缺,以及对学生已有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考察,还要注意考察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并及时调整、重组自己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进行预习工作的评价时,要注意提问不宜过多,可以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角度各提出一个问题。评价的时机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随机进行。评价的方式则可以采用个别抽查和集体测验这两种方式来进行。教师只有灵活把握和运用预习效果评价的时机和方式,才能确保预习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预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教师不要过于严厉批评,而是应该在首先肯定他们努力的前提下,再指出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评价:“XXX,这次你在预习的时候态度非常认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不过如果你能够在预习的时候更加投入一些的话,你会发现更多有深度的问题,下次继续努力好吗?”这样的评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使其更加愿意参与学习活动,下一次预习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加理想。

四、结束语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地布置预习内容。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在安排预习任务时,要着重注意学生对文章中生字词的掌握;对于知识掌握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在安排预习工作时,可以从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方面来多做考虑。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注意做到个别指导,确保学生在预习的环节当中都能有所得。当然,相对于预习而言,预习后的教学活动同等重要。这也是非常容易为教师所忽视的环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做好预习后的成果展示、预习评价等。但是,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尤其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这样才能够对他们做出发展性评价,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预习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全面提升课堂预习活动的效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常亚宁.浅论当今初中语文教育中预习活动的弊端与解决方案[A].2013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

[2]刘国贞.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教学探微[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3]田明亮.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两种新课型的有益尝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猜你喜欢

高年级学生农村学校语文
漫谈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体会
小学高年级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