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渗透

2019-09-10陈锐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德育渗透班级管理

陈锐源

【摘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要以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前提,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更应融入品德教育,才能对班级问题标本兼治。对此,本文就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当如何融入品德教育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思考和认识,为优化班级管理提供了几点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品德教育 德育渗透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195-01

一、发挥主题班会作用,培养有效道德认知

班会是班级管理工作中最佳的教育契机,是对学生开展系统品德教育的重要平台。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道德认知尚未成熟,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还应当借助班会活动,帮助学生优化道德认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系统的道德认知。例如,针对夏季常出现的溺水事故,教师可以在班会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近年来出现的溺水事故,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溺水事故并不是偶发的,而有可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隐患意识,提升学生的警惕性。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要学会规避身边的一些危险,要避免易发生危险的水域玩耍,更要注意不要在忽视警示牌而随意下水玩耍。通过如上主题班会的形式,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生命意识和安全意识,提升学生生活的警惕性。再比如,为了构建和谐班集体,帮助学生学会以诚信、友善的态度与同学相处,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班会活动,先在班会活动中帮助学生肃清对友情、友谊的深刻认识,让学生体验到友谊的美好,感知到友谊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视频、幻灯片和《朋友》等资源作为学生积极友谊认知的教育性资源,在班级中营造出友谊氛围。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友谊和友情的看法,谈一谈自己生活中的好朋友和好朋友对自己的影响。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和朋友相处时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最终,由教师总结,归纳并向学生呈现出学生之间相处时需要遵循的原则,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奠定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道德认知基础,促进学生美好品质的建立。通过如上方式,学生在积极心理认知的引导下,其行为必然更加规范,和谐的班集体在学生的积极认知下得以构建。

二、开展丰富班级活动,培养积极道德情感

丰富的班级活动是训练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方式,美好的道德情感更是催化学生积极行为的重要动力。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开展丰富教学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融入品德教育,让学生在积极道德情感的驱使下,有效提升道德动能,催化道德行为。例如,为帮助学生培养感恩父母和孝敬长辈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手抄报或者黑板报的形式将自己对孝敬的认识呈现出来,可以是直观图画的方式,也可以是相关文字材料的方式。在这一活动的驱使下,学生从初步的感知,到材料的查询,再到最后资源的整合,都是帮助学生积淀积极情感的过程。当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对班级中优质的手抄报进行展览,将其张贴在班级中作为班级文化墙的装饰物,从而在班级中构建出相应的文化氛围,将其作为约束学生的一种道德催化剂,促进学生美好品质的动力。再比如,为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以“挫折助我成长”这一话题作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这一话题的基础上,收集整理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学习经历整合成演讲材料,在演讲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将其娓娓道来,讲述给其他同学,帮助学生在共享资源的辅助下,相互启发、相互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美好品质的建立,帮助学生意识到: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都有可能遭遇不如意。但是,正是因为这些挫折,才能让我们愈加坚韧,形成更加坚韧、更加坚强、更有耐性的自我。这种丰富班级活动的组织,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调剂了学生的情感,也为学生美好品德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如上情感的力量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自我,从学生个体的塑造中构建更加和谐的班集体。

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道德践行意识

优质的品德教育,最终应当体现在学生的践行环节;完善的道德品质教育,更应当是从认知到情感,从意志到行为各个环节的渗透。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锤炼磨砺学生的优质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有效践行。所以,我在班级中也多次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生活、践行积极道德品质。例如,在清明节时期,组织学生开展对民族英雄的缅怀和扫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英雄们的英勇历史,了解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了解那段苦难的历史,从中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并意识到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抗争,才在危急时刻挽救了整个国家和民族。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的实践活动成为塑造学生的重要媒介,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才,这种践行活动的教育意义才是丰富、完善的。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既要通过品德认知教育帮助学生肃清对道德品质的认识,更要学会通过道德情感的力量有效催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更要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主动践行。对此,教师可以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开展丰富班级活动和组织丰富社會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教学,切实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赵继茂,范维义.班级管理中渗透品德教育探析[J].成才之路,2015(10):22.

[2]陈德星.品德养成,始于心而止于行——班级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20.

[3]赵玉兰.将班级管理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4(01):72-73.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德育渗透班级管理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