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培养

2019-09-10谭映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育

谭映红

【摘要】  学生的全面培养应该从小做起,比起学习成绩,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素质、人文素养才是走的长远的保障。其中,小学语文具有多种文化魅力,在孩子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书是老师、学生和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俗语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能培养学生广泛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为了保证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各方面文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全面发展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118-01

《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纳入课程结构体系之中,将其视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一样重要,作为语文新课程的全新创造,说明了国家和社会开始重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关系着学生全方位的素质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于实践活动中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得到重视。

1.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1.1学习语文对品德素质的提升

从小培养小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让学生成长为有道德素养的人,因此,老师可以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上,多教学一些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内容,比如《负荆请罪》这一章,在讲完后,老师可以对廉颇和蔺相如的做法和品格进行分析。告诉学生应该学习蔺相如的宽容、知错后而能改的好品质,让学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联系生活,在生活中与人发生冲突应该怎么做,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1.2学习语文对思想觉悟的提升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体现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还应该在生活上习得,在语文课堂上,有很多思想品德的典故,语文老师可以借此教育学生,例如在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分析完作者的爱国热情后,教师可以再联系课外内容对杜甫的生平进行一些介绍,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情感,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让学生内心充满正能量。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古诗,还能从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可谓一举两得。

1.3学习语文对文学水平方面的提升

语文的应用在我们生活无处不在,但文学上面的深层次理解并不简单,小学语文更有义务从小培养起学生在文学方面的发展水平。语文课本里也有很多根据学生的层次和水平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可对读物没有了解,学生很难主动去阅读,教师可以试着展现文学作品的魅力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举办一些班会演讲活动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感悟。利用讀后感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记录觉得好的句子和自己当时的感想,培养学生养成记随笔的习惯,既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也提高了文学水平。

小学语文的课堂涉及面应该广泛一些,这样,学生不仅能识字认书,还能懂得做人的道路,得到思想品德全方面的提升。

2.语文课堂学生培养措施

2.1注重学科资源整合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优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教材拓展语文课堂,跨学科的运用现代技术,使学生在不同领域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可以将语文和美术联系起来,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还能用课件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的语言美和情景美,将单纯的语文课堂变为涉及语文基本素养和基本审美的综合性学科。

2.2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中,有很多涉及到科学、自然的知识技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实践内容,组织学生去课外体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明白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例如在学习《电脑住宅》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电脑住宅,用黑板报的形式进行电脑知识宣传等等,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宣传、提建议,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将上学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达到听说读写的全方面技能发展。

2.3注重语文知识积累

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言文字的积累,对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积累语言文字,课外阅读在学习上让学生开拓思维,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涉及各个领域。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围绕课文,积极寻找课外材料,进行综合性学习。查找资料过程中,学生也能学会有针对性的阅读。此外,语文老师在课外能开展一些“名言警句比拼竞赛”“诗歌接龙比赛”等等,利用丰富的主题活动,检测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程度。

2.4语言环境熏陶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语文文学素养呢,这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和班级文化的熏陶。老师可以举办一些班级发布会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看报,并关注热点信息,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看法,营造良好的语文环境。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校园氛围。

2.5联系实际生活

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冬天为什么会落叶”等,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资料,用问家长,实验报告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小结

学习语文其实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老师一定要多给同学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无论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语文课程都是主力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

[ 参  考  文  献 ]

[1]刘长勉.创造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80+87.

[2]密其珍,邵诗华.试析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127.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