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及时雨,拨疑云,固学习

2019-09-10叶民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管理措施班主任

叶民乐

【摘要】  班主任要深刻理解班会课内容之“根”,主题班会作为学校班級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考虑到小学班级管理的现实难度及影响因素,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效性面临多种挑战。班会课的主题应扎根生活,贴近生活,更有亲切感和熟悉感,更有趣味,实用性更强。因此提高主题班会课的真实性已迫在眉睫,班主任需想方设法使小学班级管理在整体效果上有较大提升,满足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  小学主题班会 班主任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096-01

主题班会课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围绕某一教育主题进行的一种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主题班会课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效果往往取决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学生对待主题班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只有那种“发生主体内心、自内向外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才是一种真正的自我教育活动”。在现实的主题班会课中,有的教师往往怀疑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他们事事不放心,因而“大包大揽”:班会课的主题由教师拟定,内容由教师确定,方案由教师设定,过程也由教师掌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班主任无情地剥夺,学生成了配角,成为教师手中摆布的“木偶”。

有的教师忽视学生道德成长的自主建构过程:从主题班会的构思、设计、实施,都被教师那一双无形的手“严密”控制,甚至连班会课上学生要说些什么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多少时间,每个问题由哪几个学生回答,等等,都是由教师精心“预设”的。这种主题班会将学生视为一块道德的“白板”,一个“包装美德的口袋”,反映出了一种僵化封闭的“灌输式”的知性德育观。

如何走出主题班会误区:深刻理解班会课内容之“根”,主题班会作为学校班级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性是评价主题班会课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主题班会课的最终价值旨归。

首先,班会课的主题应扎根生活,贴近生活,更有亲切感和熟悉感,更有趣味,实用性更强。这是主题班会课的灵魂所在。因而准确定位班会课的主题,对于凸现教育性尤为重要,需要教师对主题及教育价值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班会课形式之“本”。求真求善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主题班会课的追求目标。当下我们所倡导的美德教育往往是一种“假性”的美德教育,而“真实”的美德教育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比如主题班会课上大量充斥的“假、大、空”现象,造成德育失效。提高主题班会课的真实性已迫在眉睫,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主题真实。主题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或社会发展的实际。只有贴近学生心灵的话题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唤醒他们参与、讨论的欲望。所以,课前教师有必要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思想动向,要把好脉。

二是内容真实。所选择的内容材料要紧扣主题,围绕目标,精心选择,合理取舍,使所选内容真正服务和体现活动的教育主题。只有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教育素材,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其深刻思考、主动反省,形成内在的道德感悟,最终内化为个体的品德。

三是形式要实。应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采取的形式必须符合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又要学生乐于接受。同时,每一环节要紧扣主题,不能盲目追求花哨,华而不实,也不能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四是过程要实。班会课在实施过程中,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同时结合家长、社区的参与,让学生用自己的身心去体验、感悟;鼓励学生敢讲真话,敢于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师生间、生生之间能分享彼此的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从而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丰富情感体验,促进个体的品德发展。

我们明确作为主题班会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事事包办,做到“只拉弓,不射箭”。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阶段,教师更应让学生成为主题班会课的真正主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题班会的设计:自己讨论计划、选择形式、组织实施、小结讲评……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情境问题,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励其主动探索、建构,形成新的道德体验和认知。例如:在关于“叠被子”的主题班会课上,教师先“肯定”孩子们日常习惯,请学生说出自己期望件,分析得出最重要的条件——“一技之长”,然后引导学生从叠被子的步骤,为获得技能而作好“储备”。整堂班会课真实自然、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在学生自己主动的理性分析、动手实践,最终实现“我会叠被子”。

在班主任工作中收获良多,拨开疑云,更深刻知道教师在班会课上应及时整合信息。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主题班会课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往往是孤立的、片面的、散碎的。因此,教师在主题班会课进行过程中要认真“听”、“记”、“思”,对学生生成的信息及时归纳、整合,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巧引导、巧点拨,将学生的交流、讨论和思考不断引向深入。

希望在不断的总结中,让教育理念又一次升华,触动心灵的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刘俊枫.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闲谈艺术[J].教学与管理;2015年03期.

[2]孙运家.班级管理的金钥匙[J].人民教育,2015年23期.

[3]万欣欣.向管理要质量—抓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点认识[J].九江师专学报;2015年02期.

[4]赵旭东.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体会[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Z2期.

[5]石瑞生,于敬华.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15年01期.

猜你喜欢

管理措施班主任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