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初中物理精准教学课堂

2019-09-10王双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初中物理互联网

王双林

【摘要】  初中物理精准教学课堂实践数据表明,在“智慧学伴”的基础之上,实施初中物理精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素质,解决目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互联网+教育”更深层次地剖析,使互联网科学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机地结合,本文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精准教学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077-01

一、初中物理精准教学课堂实践及效果

(一)教学实践

1.研究对象

复习所学的课程一般要求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有助于学生补充上节课落下的知识点,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以实现知识结构在学生脑中完整地形成,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在讲课时,没有对重点知识进行整理标记,更没有足够的时间讲解难点知识,因此,本教学实践选择了初中八年级的《热现象》一课的复习课作为案例。

2.课堂实践

A班根据精准教学的流程进行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的精准性体现在:

(1)在课前进行诊断,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精准教学中的数量化以及学习情况分析应该从所学难点和重点以及学习能力方面进行:

a.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进行分析

A班学生对于温度、熔化和凝固这三个概念掌握的平均率在一半以上,表明了很多学生都对这三个概念已经理解并掌握了。但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过程,汽化和凝华这两个概念,学生掌握的平均率少于一半。原因在于升华和凝华这两个概念在小学时期没有学过,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易被发现。物态变化的概念在课前诊断中的区别表明,学生无法将当前所学的知识与过去所学的知识进行融合,无法把升华、凝华与所学的熔化、凝固等概念建立联系,大概有二分之一的学生对于物态变化的认知还处于懵懂阶段,无法建立起物态变化完整的知识结构。

对内能和热机这两个概念掌握的平均率也少于一半,关于内能这个概念,对于学生而言不够形象化,学生之前也没有学过,现在的学习还无法理解内能的变化就是引起物态变化的内在因素。热机尽管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比较多,但是学生只闻其名不知其原理,更不具备了解其内在结构的条件,让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学习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课前诊断中学生掌握平均率较低的概念一般反映出了这些内容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之痛,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这些内容需要重点讲解。例如,在课前诊断中考核学生对冬天人呼出白气现象的了解平均率低于20%,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一些学生认为白气是物态变化的结果,一些学生尽管了解白气是小水滴却无法解释其缘由,这表明了学生在学习物态变化的概念时就已经出现了逻辑推理上的问题。

b.对学生物理课能力发展情况的分析

学生的物理课能力发展情况表现为在理解、实际应用以及创新方面比较薄弱,而在观察、记忆、逻辑推理、分析等方面发展较好,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但是在知识点整合和实际应用上却表现得能力不足,表明了学生在知识点的储存记忆上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没有很好地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求较高的創新能力表现得更加薄弱,当前无法在新环境下应用关于《热现象》一课的知识点。

(2)使教学内容与方法达到精准性

精准的学习情况分析有助于教师运用更加妥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的设计更加适合于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根据课前诊断的平均率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课前诊断学生掌握平均率高于一半的教学内容,例如温度、熔化等。对于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应该运用知识点复习和点通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大概地复习内容,举一些相关现象的例子等。尽管是粗略地复习,也应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可以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经常遇到的温度值变化,学生课前诊断掌握的平均率超过了一半,通过复习平均率可以高达90%以上。

第二类是课前诊断学生掌握的平均率高于20%低于60%,这应该是教师关注的焦点,例如,针对学生课前诊断表现出的对物态变化知识点记忆破碎以及对升华和凝华掌握情况不乐观的现象,教师除了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复习以及举一些升华和凝华的实际例子之外,还需要利用概念图指引学生建立固、液、气三种物态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从物态变化的全过程着手,启迪学生如何思考体内的内能如何引起物态变化的?有助于学生找到内能是如何引起物态变化的原因,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连贯汇通,避免记忆的破碎化。

(二)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课前诊断和课后分析可以进行有效的评估及判断,因此,针对A班进行了课后分析,课后考查是“智慧学伴”上的微型测试题,总共有40道题目,其中有17道题目作为链接题,难度与课前诊断试题并无太大的区别,其他的试题难度略高于课前诊断试题,A班在做链接题掌握的平均率不是很高,基本上保持与课前诊断试题相同的水平,但是A班课后分析掌握的平均率却达到很高的值,因此,表明在“智慧学伴”的基础上进行物理课精准教学可以促进A班学生在知识点掌握和物理课能力发展方面都有所突破。

二、结束语

实践结果表明,这种精准的物理课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师在教学方法诊断和优化方面的能力,全面观察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化,不仅能够高效地解决当前物理课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而且还能获得显著优于过去教学模式的成效,本文对初中物理课精准教学课堂进行了研究,为初中物理课教学提供了互联网技术与基础教学课程相结合的实践过程。

[ 参  考  文  献 ]

[1]薛连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探索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9,658(02):148.

[2]姜春艳.初中物理课的互动教学构建分析[J].考试周刊,2019(4):160-160.

[3]罗莹,谢晓雨,董少彦.初中物理精准教学课堂的构建及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9,384(01):53-58.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初中物理互联网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