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9-09-10傅京陈懿晅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傅京 陈懿晅

摘 要:阅读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的活动。思维导图能让阅读教学变得轻松有趣,既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的阅读课文教学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在初中阅读课的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都可以得到运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9)06-0057-04

阅读是读者和文本进行对话和交流的过程,读者在交流中建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于注重语言形式的讲解和传授,忽视了对于语言内容的整体分析,导致中学生仅仅能理解阅读材料的表层意义,而难以理解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这难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改变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结构性缺失现状,并可通过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图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和语篇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脑图,是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表现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1]思维导图主要通过图像、数字、颜色或者空间感知,根据特定的主题在人的大脑中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以此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认识事物或问题。

思维导图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阅读文章时,用图画、表格、文字图示表示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文章的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使其清晰地了解文章的脉络与大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阅读变得轻松有趣。

笔者将思维导图用于初中外研版英语教材不同体裁阅读文本教学中,研究了常见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不同阶段的实践效果,发现思维导图不但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反省认知过程的主动性,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阅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不同阶段的运用

当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是“PWP三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分为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与读后(Post-reading)三个阶段。Pre-reading即读前导入部分,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明确阅读目的,帮助学生激活背景知识,做好阅读铺垫;While-reading即阅读部分,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大意,提取整合信息,巩固内化语言;Post-reading即语用部分,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带领学生拓展迁移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综合运用语言。

(一)读前阶段(Pre-reading)

在读前阶段,教师要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导入话题,帮助学生扫清生词障碍,为阅读做好铺垫。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情,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圆圈图(Circle Map)。圆圈图的中间是主题词,主题词一圈是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呈现主题词,让学生以主题词为中心进行发散,画出圆圈图。在教学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Is your food and drink healthy?一文时,教师可以呈现主题词fruit,再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Do you like eating fruit? What fruit do you know?让学生利用圆圈图展开联想,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如图1)。

(2)气泡图(Bubble Map)。气泡图的中心也是主题词,外面的小气泡中的内容是主题的某一种类或所描述事物的特征。在教授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Hobbies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围绕主题“业余爱好”开展小组自由讨论,并提问:Do you like writing? What hobbies do you have? 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头脑风暴提出的观点制作气泡图,如图2所示。

(二)读中阶段(While-reading)

读中阶段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主要信息,推测间接信息,接触并理解文本语言。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阅读任务。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重难点,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体裁及内容选择适合的思维导图。

(1)树状图(Tree Map)。画树状图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律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如图3所示,在教授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My mothers cleaning our house and sweeping away bad luck一文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围绕春节这一话题,将文本中的主要信息点一一呈现,然后让学生通读文本找出段落大意,归纳出二级关键词,然后再通过分类收集和梳理后续信息。

(2)流程图(Flow Map)。流程图可以表现事物发生的过程和先后顺序。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I believe that the world is what you think it is一文描述了一个微笑改变一个女孩的故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托故事发生时间顺序的关键词制作流程图,学生按图索骥,便可一目了然。

(3)桥状图(Bridge Map)。在进行逻辑推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桥状图。如图4所示,讲授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Feelings and impressions一文时,教师可将感官系动词和相应的图片一一对应,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4)双重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进行比较和对照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双重气泡图。双重气泡图左右两边的中心即为比较对象,中间的共同气泡的内容为共同点,两边气泡的内容为各自的特点。教授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My mothers cleaning our house and sweeping away bad luck一文時,教师可让学生先通过文本对中国春节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随后将它与西方的圣诞节进行比对,通过对比学生可了解中外文化传统差异,也为读后的输出做铺垫(如图5)。

(5)多重流程图(Multi-flow Map)。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时,教师可让学生使用多重流程图。如教授外研版英语教材Repeat these three words daily: reduce, reuse and recycle一文时,教师可用多重流程图引导学生对造成污染的原因及影响和后果进行思考,中间是主题关键词pollution,左边是原因:too much noise/light, dirty water/air……右边是污染造成的影响:be bad for peoples health, make the environment worse……通过这种思维导图,学生能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三)读后阶段(Post-reading)

在读后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巩固、复习、运用所学内容,对知识进行内化、拓展和升华,实现学以致用。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复述文章,巩固所学,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独立绘制思维导图,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写出完整的句子,再将不同的句子组合成一篇层次清晰、主题鲜明的文章,以读促写,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弧形图(Brace Map)可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可以用于对事物特点的分类,适合在读后阶段使用。弧形图的制作是一个由简及繁的过程,学生利用弧形图可以从关键词的提示中回忆起所学内容,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如图6,在教授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The WWF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ll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保护熊猫的重要性。

三、开展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的案例研究

(一)记叙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运用

初中阶段的英语记叙文内容一般较简单。学生在进行整体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的几大要素——5W1H,即what、where、who、when、why和how,具体如图7所示。

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中一些记叙文以时间顺序进行叙事,教师可利用时间线进行关键点提炼。如对于外研版英语教材He decided to be an actor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线梳理出莎士比亚的一生,指导学生阅读、提炼重要信息并画出思维导图(如图8),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说明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运用

说明文阅读前,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及特点:说明对象的组成部分、说明对象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典型特征;然后用思维导图展示说明文的结构框架(如图9),让学生明白说明文中的信息是如何组织的。[2]

学习外研版英语教材Every family will have a small plane一文时,学生从思维导图(如图10)的中心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Life in the future,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未来的服装、交通、天气和假期,构成了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每个分支下又包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三级分支。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展现文章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议论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运用

议论文往往是作者围绕一个主题来发表观点,并寻找证据来验证观点。学习议论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弄清议论文的基本框架(如图11),找到文章的主题议论点,然后找出与主题相关的观点,再找出支持每个观点的信息,分清各级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逐步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如图12所示,教授外研版英语教材You can buy everything on the Internet一课时,教师可先展示议论文图式框架,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主题Online shopping,然后总结文中的两大观点Advantages和Disadvantages,这是一级分支;再引导学生细读找到支持两个观点的信息,这样就构成了二级分支。学生通过阅读、勾画、分享,阅读能力就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实践证明,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结构化。教师将思维导图用于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篇的整体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发散思维,使其对阅读材料的认识逐渐从感性走向理性。[3]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让阅读教学变得轻松有趣,既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傅京,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合肥 230011;陈懿晅,合肥市第55中学,合肥 230011)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35.

[2]王新阳.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學篇), 2010(5):32-37.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92.

(责任编辑:夏豪杰)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