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与创新(下)

2019-09-10吴晓英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 要: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新高考不断推进的时代境域中,高中学生将比以往迎来更多元的机会,也将在学业、专业、就业和职业等方面面临更大的抉择压力。拓展学生生涯知识和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被摆上高中教育的重要日程,高中生涯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创新自然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核心议题。从生涯教育的意蕴与实施现状、生涯教育对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生成与发展的价值、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四个层面来研究高中生涯课程体系的具体运作和创新设计,可以为高中生涯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高质量实施提供参考,也可以为生涯教育课程的价值实现提供可行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涯教育;生涯教育课程;课程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9)06-0045-05

上述生涯教材各有特点,内容各有侧重,知识的呈现方式有自己的逻辑体系和价值根基,人们对生涯教育的共性认知主要体现在:(1)紧密联系当下的职业环境,从大的时空观来分析职业发展的趋势,体现新时代对人们终身发展的必然诉求。(2)自我认知是课程的前提和核心板块,包括对人自身的价值观、兴趣、特长、能力优势与性格特点等的探索。(3)学生需要理清学业、专业、行业、职业与事业的相互关系,并对其进行前期认知。(4)学生需要聚焦大学的概况,了解专业、职业与行业,知晓选择原则,以便处理好学业、升学、就业的前期规划与准备。(5)培养学生具备生涯决策能力,这是学校实施生涯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学校生涯教育的最终价值旨向。(6)学生生涯决策能力的具备需要经历“理論认知”“技术方法”与“实践体验”等阶段的有机整合和动态运作而逐渐养成……这些共识的认知与智慧的积累为我们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和适切的生涯教育课程和科学研制高中生涯课程标准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基础和智慧源泉,这在“用教材教”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背景下充分彰显其重要的引领与参考价值。

2.高中生涯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

基于生涯教育在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价值和中学教育发展的特点与需求,我们结合新高考的理念和文件精神、生涯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理念与目标追求、高中生发展和学习特点,从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视角出发,整合生涯教育自身的学科逻辑、知识体系、学科特点以及生涯规划的知识精髓,提出高中生生涯教育课程内容至少应包含以下要素:

(1)基础知识:认识与测评自身

这是解决“我是谁”的问题。该问题会引申出“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怎样去那里”“我是否能到达那里”“我如何才能更好地到达那里”等一系列关于人生的核心问题。它会进一步引导和促进学生在学习与认知中学会扪心自问,不断触及自己心灵的底部以更好地发现自身的内在声音,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为未来自我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提供基础。第一,关于自我认知的知识。教师可以从“高中生的身心特征”“高中生的生涯发展课题”“高中生的兴趣、性格、能力与特长”“价值观”“人际关系(学会相处)”“学习力(学会学习)”等维度分主题详细展开。借助课堂,教师可给学生提供知识引领和方法探索,举行各种形式的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进程中丰富认知,在体验的进程中掌握方法,在测评的实践中了解自我与他人。这样,学生能多维度和多路径亲身感知自我,体验到多角色中“完整的我”的真实样态,并能全视角、立体地认识自己。第二,关于测评方法知识,其包括技术与评价两部分。生涯规划意识的具备、生涯决策能力的养成以及生涯素养与洞察力的具备,需要以生涯测评方法的选择和熟练掌握为根本。生涯教育咨询技术包括指示性方法、非指示性方法以及其他类型方法,教师需要对每种方法的内涵、内容与过程有深入了解。对于测评方法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五W法、生涯决策平衡单、SWOT分析法、MBTI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职业锚测评、DISC性格测试、职业满意度测试、求职能力测试、职业压力测试、创业可行性测试等多种测试工具的原理和实操方法,借助网络平台和理论书籍的学习,提高学生实施测评自我与解读数据的初步能力。而评价知识具有诊断与预测等功能,它对学生生涯知识和生涯意识的提升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生涯教育评价需要教师学会引导学生了解生涯教育评价的内涵与意义、对象、内容与方式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并引导学生学会解读评价结果,明确各种评价的优势与不足,学会正确看待和运用评价结果。因此,生涯教育的自身测评应该包括对学生自我身心、兴趣与爱好、能力倾向、性格特点、优势与弱势、学习方式、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认知与测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在和外在,为今后解决人生生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前期参考方案。

(2)支点知识:认识行业、职业、专业与学业

“梦想、理想与目标”知识体系的构建,“学业、专业、职业与职场、行业与事业”知识架构与互动关系的建立是高中生涯教育的支点,因为目标知识体系是职业知识体系的基础,而学业与职业的发展状况是目标实现的关键。教师不仅要结合世界发展趋势,引领学生理清行业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对行业的探索与认知来了解职业的分类和专攻。教师还要通过对职业的学习来联系大学专业的就职去向,了解专业对人才发展的核心要求和基本标准,然后在明晰专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情况来合理调整高中的学业规划,使学生具备能立足自身的发展优势来促进学习动力的提升和目标明晰的能力。因此,行业、职业、专业与学业的相关知识以及相互关系,社会发展对行业的影响,行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职业与专业的内涵与外延,从学业到行业再到人生事业发展的轨迹等逻辑知识和关联思想,应该成为高中生涯教育知识体系里的核心部分。此外,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触及的水平,整合学业、专业、职业、行业与人生事业的演进逻辑和内在机制,让学生在短期内能用智慧工具来回顾过去与展望未来,使学生不仅能了解职业的由来,而且能对自己未来选择的专业和职业有初步的规划。例如,用显微镜思维探究过去的社会变化对职业、行业和专业的影响,探寻社会变化与职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借助放大镜思维发现当前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兴趣与特长、价值观与人生观,深度剖析“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进而学会探索自我的人生问题,挖掘人生的意义所在;借助望远镜思维探究未来行业的变化趋势,进而为当前的学业提升、专业选择和职业准备提供思路,为未来的人生事业更好发展许下美好期望与做好有效准备。由此可见,通过历时的时间维度和共时的实践维度来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学业、专业、职业、行业与事业”的内涵与关系,全景式地聚焦当下的自身样态,联系当前的现实发展情况,能为学生综合职业思维的提升、批判性科学思维的发展以及学生生涯的健康发展提供思维基础和动力支撑,也为学生未来的全面与个性化发展指明前进路向。

(3)核心知识:学会规划和管理

生涯教育是贯穿和服务于人一生发展的系统教育,过程性与阶段性是其明显的特征,过程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涯教育的过程性知识和过程性管理;阶段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随着学生学习时间和学段的不同而聚焦不同的核心知识点。因此,唯一能贯穿生涯教育一生的知识——“规划与管理知识”,理应成为高中生涯教育当中的核心知识。规划与管理知识包括目标规划、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人际管理、健康管理和学业管理等。所以要构建以管理知识为核心、不同维度学习与发展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管理的流程,明晰管理的价值所在,在具备管理好自身身心健康的基础上确立目标意识,协调好情绪、时间、精力、人际关系和学业管理,并统合学生的管理元认知能力;在管理好多维度事务的基础上具备自我领导的意识与能力。故教师要依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引领学生在了解社会趋势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业,同时具备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际管理、健康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操作方法和能力,为学生学业管理提供前期保障,这不仅是生涯认知管理的核心,也是生涯教育课程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能为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行动力与保障力。

(4)目标知识:提升决策能力

生涯课程设置是基于我国中学长期缺失生涯知识而提出来的新挙措以及在学校教育上产生的新作为,是社会发展和新高考對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因此,完善生涯决策能力提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路径和基本方法等对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意识的提升均有优化之目的,故需要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决策能力的知识与实践案例,让学生通过知识案例和理论思维的训练理解知识,进而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内在思维和外在能力,有助于学生决策能力的认知与提升。生涯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致力于决策智慧的积累和决策能力的提升,这是生涯课程设置的最终价值意蕴。而目标知识的吸取和积累学习,应该从历史与理论的维度来展开,它们是构建学生生涯决策能力的统整性知识。理论知识包括“高中生生涯教育概述及其历史发展”“高中生生涯教育的理论”等内容。教师通过生涯教育的概述知识让学生明确高中生涯教育的性质与学科属性;依据高中生涯教育的指称与层次,让学生明确生涯教育对高中生人生发展的意义、地位以及国内外高中生涯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等,能为生涯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思维启迪和知识积累。生涯教育的理论知识主要涉及匹配理论、人格论、决策论、社会学习论、职业发展论等,不同理论的生涯发展思想为高中生的自我生涯设计提供思想源泉和智慧的多维视角,为学生目标的精准确定与适切实施提供方法论价值。因为决策能力的提升首先以生涯发展的基本知识为前提,以生涯历史的动态发展为主线,以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思维的具备为基础,它们对生涯决策能力的构建、养成以致强化起到根本的推动作用。

(5)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知识的内在逻辑

知识体系是构成课程的基本架构,也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我们构建学生的生涯知识体系和培养生涯规划能力的基础。其中,基础知识是前提,其内含的方法知识是手段;支点知识是网络架构,核心知识是动力,目标知识是方向,“基础—支点—核心—目标知识”的四维模型构成了高中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的核心内容。它为我们展现了高中生涯教育的实施历程,是一幅彰显生涯教育内容、维度、方法、目标、路径与生命力的生动图景,其为高中生涯教育的有序进行提供发展的可行路径和落地的良策兼依据。而且,借助高中生涯教育教师的智慧引领和实践活动的有序和适切开展,学生会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进程中,不断完善与深化自身的生涯知识体系,不断转化知识为动力、生成生涯设计的思维和理念、逐渐具备生涯规划与决策能力进而提升生涯决策素养。

四、高中生涯课程体系的实践创新

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是生涯教育有效实践的基础,是保障生涯教育效能更好展现的前提。只有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各环节都能有效、有序开展,才能更好促进生涯课程体系的有效运作,进而推动更多生涯价值与效能的实现。路径、方法、支持平台与评价创新是生涯课程效能实现的四大支柱,共同着力于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的健康和有效发展。

(一)路径创新:社会实践、课程教学与学科渗透的多元融合

1.社会实践

生涯教育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教师如何在人生场合中搜索到有效的、利于高中学生发展的知识点,进而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知识网或资源包,这对学生的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工作社团或爱心组织等,使学生有机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工作实情,体验工作场景,从中发现自身的喜好、优势与弱势,加深对自我的认知。激发创新思维,创设实践途径,构建丰富职业场景的多维度体验等实践活动能为高中学生生涯知识的积累和生涯行动的展现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2.课程教学

生涯教育的缺失是高中教育被诟病的地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难以取得良好成效的阻碍因素之一。新高考提供新机遇和新挑战的时代境遇赋予了当前高中学生多重的期许与要求,新高考的运行机制也内在地要求学生生涯决策意识的提高与决策能力的发展。因此,生涯教育自然成为高中课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生涯教育应当作为一门正式的高中学科课程。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生涯指导教师,并能从学科视角科学、完整和规范地在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内容焦点和重点,并持续在不断延伸的学习阶段中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支持与帮助,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到系统化、专业化和负载场景性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具备完备与厚实的生涯发展知识和足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学会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面对相异的选择做出有效的判断和决定,让学生具备科学的决策能力,进而顺利度过有质量的学业生涯,为学生自身未来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能力与素养基础。

3.学科渗透

社会实践是生涯知识的创生平台和践行场域,课堂教学是生涯知识系统化的核心保证和基础阵地,它为生涯知识转化为生涯规划能力提供厚实基础与保障。生涯知识是关乎人一生职业发展的因素,学科课程是学生生涯知识的根本来源,影响学生未来职业的最终走向。因此,学科知识的分类荟萃、学科教师的专业分工和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能为学生生涯知识的丰富和多元化提供保障,更能展现生涯知识的原本面貌。这些对学生具备扎实的生涯知识基础和多元的视角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撑,也能为学生生涯发展的科学和有序进行提供智力支持与便利资源。

(二)方法创新:课前诊断、教学实践与效果测评的互融互通

方法的多元化和互融互通是生涯知识得以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和决策力的根本。教师充分构建利于生涯发展和生涯效能提升的空间对于生涯知识效能的提升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对高中的教学实践场域而言,教师只有充分构建利于生涯知识广泛和有效运用的场域,才能更好展现和发挥生涯知识应有的效能。教师也只有充分利用课前的诊断与测评,了解学生在学习与成长历程中面临的生涯问题和真实的生涯困境,才能更好了解学生的生涯需求,为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有价值的引领。此外,教师通过课间和教学实践进程对学生进行生涯需求的现状探究进而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才能对学生的更好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幫助,也才能更加明晰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和教学实践的效果。依据生涯规划的三阶段论(对自我的谨慎分析、具体量化目标、生涯规划的五步骤),[22]教师首先要建立实施系统连贯的生涯规划课程和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23]促使“开设生涯辅导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渗透、开展生涯体验与探究活动,组织生涯辅导专题讲座,提供生涯规划个别咨询与辅导”[24]等多种形式的相互融合。然后,教师再结合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有效监测,深度认知学生的生涯现状、决策能力与生涯意识,全方位地拓展学生具体的生涯发展知识和实践能力,就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幸福提供价值指引。

(三)支持创新: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协同运作的系统支持

生涯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知识系统,需要学校课程的全面创新设计与实施,也需要社会各要素的系统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发挥生涯教育的价值和展现生涯教育知识的社会效应。因此,学校生涯课程的实施应该脱离原先的学校独立实施的常态局面,扩展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整合课程创新的方法。教师在具体的生涯课程实施进程中创建全开放的系统,构建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协同运作的支持平台,形成整合的生涯教育系统生态,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涯学习与发展,进而实现动态和多元化要素协同并进的社会支持平台,这能更好实现学校生涯教育知识的社会效用和生长价值。因此,发挥生涯教育系统生态的支持效应不仅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当前的现有资源,还要不断拓宽渠道和整合资源,才能整合更多的生涯教育发展平台,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教育服务。

(四)评价创新:表现、过程与结果的相得益彰

生涯教育知识是广域性的知识网络,它的获得需要多渠道、多路径的教育,需要全方位的课程参与和支持,因此,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的实施和生涯知识的推广需要多方位多渠道开展,才能更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社会效应,这从理念上展现了学生学习生涯教育知识的效用问题。故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需要我们首先充分地综合运用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变革、创新与运用多元方法。其次,我们要整合更多有益知识、丰富生涯的知识架构,最大化弥补某种评价方法单一运用所存在的缺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深度明晰不同路径和场域里高中生涯知识的效用发挥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为学生的生涯更好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智慧启示与帮助。

总之,新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新高考的变革,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时代境域使高中生涯教育的实施被推上高中教育的议程,成为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因而如何通过生涯教育提高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使其具备生涯决策能力成为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的价值导向。而且,课程作为承载知识和发展知识与能力的主要载体与途径,做好高中生涯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创新是新高考背景下解决当前高中生普遍生涯决策能力薄弱问题的突破口,也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研究基于生涯教育的实施现状,结合高中生的发展和学习特性,整合生涯教育自身的知识体系与理念,从理念设计、目标设计和内容架构等维度进行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了以基础知识、支点知识、核心知识和目标知识组成的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的知识体系——四维知识模型,并希望通过提出四维知识模型的运用策略,促进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教育价值的实现,为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也为生涯教育课程的价值实现和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参考路径。

(吴晓英,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阳 550018)

参考文献:

[20] 褚雯萱,刘小玲,魏琰.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MAGIC中学生涯规划15堂课[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1-38.

[21][24] 曹凤莲,朱瑜.高中生生涯辅导实践操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13,46-47.

[22] 张添洲.学习规划与生涯发展[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1-150.

[23] 赵士果.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以徐州市普通高中为例[J].现代教育论丛,2008(12):45-49.

(责任编辑:彭 慧)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