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之创新教学初探

2019-09-10黄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探索创新数学

黄梅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已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这种形势下,学校就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推行创新教育。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等。

【关键词】  探索 数学 创新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041-01

引言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人类特有的一项创造性活动。要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必须从头做起,从学校做起,从课堂教学滴点实践着手。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课又因理论性强,逻辑性严密,枯燥无味,引不起学生兴趣等特点极大地影响了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果。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寻求创新教育的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呢?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为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重心转移,力争创造适宜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学中,要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积极的进行创新。例如:我在上课时,就尽可能的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质疑。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智能。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允许有不同的答案。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的思想僵化,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

二、调动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探索创新,是指人们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的一种意向活动,是推动人们不断求知探索的力量。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他的解法一課时,我就出了这样一道典型题目:“100个和尚100个馍,大和尚1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1个,多少个大和尚,多少个小和尚?”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我才引入正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这样一下子就将学生成功地吸引住了,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引发积极探究的热情。

2.通过设置悬念,调动探索创新的激情

例如:我在讲解“中位线性质”时,这样引入:有一个池塘岸边设有两个观测点,不能直接到达现需要在它们之间接一电话线,请你设法测出他们之间的距离。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设计悬念,就能从“悬”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

三、加强思维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对学生加强各种思维训练,需要做到:

1.加强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在思考问题时,要想提出尽可能多的新见解,必须依靠聚合思维,他是跟着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的轨迹循环往复,直到创造成功。教学中,我是通过多项选择、多题一解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形式训练发散思维。

2.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非逻辑思维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部分。但是直觉和灵感产生以后,还必须经过逻辑思维的严密论证和实践检验。

3.注重发散思维习惯的养成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和信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景,精心地引导学生的求异意识,从而养成发散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的探索创新。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忆和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还应该激励学生去思索、去动手。数学教学一直是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能力。

五、重视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个性的培养

首先,创新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那些具有杰出创造的人,他们的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操。其次,个性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创新成就的大小。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总之,创新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要以人为本,努力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情感,使之走上健康的创新之路。

[ 参  考  文  献 ]

[1]冯永.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

[2]朱洪波.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9).

猜你喜欢

探索创新数学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