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引导,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健康发展

2019-09-10吴学进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健康发展小学数学

吴学进

【摘要】  在進行学科教学时融品德教育于其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既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学科教学中,学科特点让品德融入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学科特色。对此,本文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探索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品德引导和感化,以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品德引导 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013-01

一、结合教学内容,培养理性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品德教育的融入和引导,应当是潜移默化的,应当是间接渗透的,要润物细无声,更不要喧宾夺主,让品德教育的渗透和引导恰到好处。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的品德教学需要融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课题主题。数学是一门严谨并且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知识的探索要求学生要有检验理性的思维。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例如,在《长度单位》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建立对生活中物品长度的理性认识,并学会应用适宜的长度单位估测、对应物品的长度。但是,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是相对感性的,缺乏理性客观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照物,以帮助学生站在参照物的基础上进行测量分析。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刻度尺、卷尺等长度测量工具,分析其相应的单位和精确度,引导学生应用刻度尺、卷尺等工具测量身边的一些物品,如橡皮的长度、课本的长度和厚度、黑板的高度和长度、一张纸的厚度等,通过以上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测量中了解客观世界中的物品的真实长度。借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如同我们在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时一样,我们需要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想要理解或者了解一些事物的真实面貌,一定要学会真正的参与其中,要去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本源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最初对物品长度的大致估测甚至是错误的估测后,再在参与测量过程,最终获得真正的测量成果之后,学生对实践的认识更加深刻,此时的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也就会主动建立理性精神和对实践的理性认识。

二、挖掘教学资源,开展爱国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本阶段,教师应当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要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从传统文化和国家的认识中,产生对热爱祖国、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例如,在《面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认识到我国的地大物博,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中国的疆域和对应的领土面积,让学生对比中国和一些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帮助学生客观认识我国疆域之辽阔,物产之丰富。在《分数的除法》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渗透庄子的思想“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让学生在计算分数除法的过程中,认识到分数不断除以2,其结果始终都是一个不为0的数,从这一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庄子思想的精髓——极限思想和物质的可再分性,让学生从宏观建立对微观的认识。从这一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古代文化的超前性。再比如,在《方程》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早就存在关于方程问题的探讨,让趣味性的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训练学生的方程应用的过程中,感知我国从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人民的智慧。在《圆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计算圆的面积时,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数学探索的超前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在以上资源的融合和渗透中,教师让学生意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的地大物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进而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直观呈现资源,渗透审美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几何教学是重要的组成。大千世界中,不少图形和图案都是由最基础的几何图案通过平移、旋转、对称、折叠、变形的方式构成的,也正是由于这些最基础的图案和图形,才构成了如此美观的设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美轮美奂的景象。所以,数学也可以很美丽,数学知识也可以独具审美价值。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挖掘并直观呈现几何图形和图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在《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窗花,让学生认识到借助对称,我国古代人们就创造出了如此美观的图案,进而让学生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中所渗透出来的劳动人民的心慧手巧的特点。再比如,在学习了最基础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向学生展现在生活的一些品牌标志和海报等资源中所应用到的直观图案,从而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几何学习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

总结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由教师引导着学生从基础知识出发,延伸到品德认知方面,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这是知识与品德教育并行的教学方式,也是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的重要教学方法。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通过融合教学资源、挖掘教学资源和直观呈现几何资源等方式,让学生在道德认知、理性精神和审美体验等方面均有所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纪胜利,苏学强.浅谈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7(23):102-103.

[2]梁文琦.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N].发展导报,2016-09-09(028).

[3]王洪涛.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5(35):70-71.

猜你喜欢

健康发展小学数学
注重兴趣培养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研究
赏识教育:高中生正方向发展的推进器
效能监察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的探讨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