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策简析

2019-09-10谢务山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提问高中数学

谢务山

【摘要】  课堂提问经常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出现,因为通过科学合理地提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课堂提问也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作为高中数学课堂的必备环节,课堂提问的设计不应该是随意、散漫的,同时而应该是高效、紧凑的。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更是应该走出忽视学生思维规律、判断式提问等误区,向更科学、更富有针对性的方向发展,使得“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指引学生更加科学有效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  生本教育 高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006-02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不断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接纳知识、内化知识的举措而被广泛运用。高中数学课堂也不例外,数学教师本身就需要学生活跃的思维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科学、丰富、灵动的课堂提问环节往往能在数学学习上助学生一臂之力,针对性的课堂提问还能让教师及时感知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帮助学生理清模糊的逻辑和思维过程。现阶段的高中教育更加注重“生本理念”,课堂提问的主体本身就是学生,“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提问的设计无疑是更加具有策略性和合理性的,在提升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一、高中數学课堂提问误区及原因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是有讲究的,盲目、散漫、随意的提问非但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助力作用,又是还会南辕北辙、事倍功半。这里就需要广大工作者认清课堂提问中的误区及其原因,在课堂设计中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一)高中数学课堂判断式提问

判断式提问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只需要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特征就是以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行不行作为提问词。判断式提问使得学生的回答过程极为简单,无法体现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提问更加深入思考和挖掘数学知识,教师也不能通过学生是或否的回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需要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尽量避免的提问形式。

比如在讲“圆锥曲线”这一专题的问题时,给出“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到一条直线(lF不在直线l上)的距离之比等于1的点P的轨迹”的背景,教师倘若给出“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吗”类似的问题,学生便只能回答是或不是,这便是典型的判断式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长此以往下去会让学生的思维怠惰,学生不愿意做过多的思考,甚至说是不会做太多的思考,进而形成一种知难而退的思维习惯和心理模式。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另一种课堂提问,例如“点P的轨迹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的给出便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且给出了学生思考的突破点,既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又能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无法打开学生思维空间的提问

高中数学教师普遍认为只要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就是活跃的,学生就是在思考问题的状态中的,这样也就自然而然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于是,很多高中数学教师便习惯设计问题引入课堂、驱动学生联想。

比如,还是在“圆锥曲线”的专题教学中,教师会通过一个提问引入课堂,“如果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面去截一个圆锥面,那么会得到哪些曲线呢?”这类提问还是有些抽象,教师也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动画进行分步提问,截出椭圆,教师便问“这是什么曲线?”截出抛物线,又问“这是什么曲线?”

这类提问虽然不是判断式的,但是同样无法打开学生思维空间,属于无效的课堂提问。这是由于这类课堂提问使得学生的回答基于猜测,而非推理,这类课堂提问没有蕴含任何逻辑,学生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话也没有可以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可供选择,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避免。

(三)随意让学生提问

让学生进行提问过程其实也是不错的课堂提问设计的选择,这也是“生本教育”理念下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他梳理知识、深入探索的过程,向别人提问的前提和基础是自己已经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刻地思考和研究。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指导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有深度地问题,而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提出问题,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随意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什么思考价值,这非不是“生本教育”理念的要求,还大大降低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对策

通过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和原因的分析,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针对这些失误进行弥补,思考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设计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从而使得课堂提问的过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多进行非判断式提问

教师想要避免判断式提问,就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环节。为了避免判断式提问,针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先思考三种不同地提问方式,然后逐一甄选、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化过程,在关键性的问题上选择最能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提问方式。

比如,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教师先给出最出的方程:a2-cx=a■,然后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推导、变形,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教师不要一味地自己板书,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其中,根据方程、图像的关系提问学生“这个方程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调动思维,参与到课堂中,参与到推导中。

(二)进行分层课堂提问设计

高中数学教材中既有基本的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又有综合运用练习,还有一系列的应用性训练。想要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进行科学的课堂提问设计,教师就要对教材和知识有熟练地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的教学体系,并根据教学体系的内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应他们的学习任务和课堂提问内容。比如,教师应要求A层次的学生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B层次的学生完成部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C层次的学生要严把基础,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课堂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所在,在制定了相应的分层教学内容后,教师在数学课堂提问上也要注重分层施教,突出教学层次。

比如在进行“圆锥曲线”专题的学习时,这一部分的重难点内容很多,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综合性强、知识点复杂。在这一专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堂提问内容。A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要能够利用圆锥曲线的方程和几何性质来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综合问题,并且要注重提问学生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对于B层次的学生,在解题和思维的灵活度方面先不做要求,教师主要提问学生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等知识,考察他们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运用,要求学生熟练解决难度适中的对称问题、轨迹问题、位置问题及最值问题。对于C层次的同学,教师要注重提问他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概念,掌握标准方程所表示曲线的几何性质,放低要求,浅讲多练,严把基础,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这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提问,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进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课堂提问应拓展思维、促进联想

联想是拓展思维的过程,数学联想通过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另一个或者多个知识点的过程。通过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促进学生的联想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为在题目表面我们或许看不出它与其它知识点的密切联系,但通过思维的拓展、提问的引导,学生是很有可能发现形式相同、思维过程相似的数学问题的,这种课堂提问可以使得学生会拥有良好的数学感知,具备完善的数学思维,并且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这种联想思维的构建和引导通常应用在解决数学难题中,科学合理地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更多的思维方式,找寻解决问题更多的方法,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地找寻出数学问题的共通性。

比如在解决求函数y=■+■的最小值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看到题目思考到的两种解题思路”引出代入思路和图像思路,这时候学生会发现通过代数思路解决会无比困难,甚至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只能另寻解决问题的出路。这时教师继续进行提问“既然通过代数的方法不行,那么该如何通过构建图像来解决问题呢?首先,我们要思考联系最密切的是哪种图像。”针对这个问题,题目乍一看好像与圆的方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深入分析便可以发现我们并无法从这个函数中分解和构建出有关于圆的内容。教师在此处再次设计课堂提问“如果圆不行的话,那么与最小值这一关键词有密切关系的还有哪种图形呢?”此时,答案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与最小值和三角形相联系无疑是这个题目极大地出路。于是可以把函数的两个平方根部分构建成y=■+■的形式,那么问题显而易见地化解成为了x轴上的动点P(x,0)到两定点A(4,1)、B(-2,-5)的距离之和最小值,通过画出图像可以看出,函数的最小值就是线段AB的距离。

像这样把课堂提问设计在难题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提出的时机和方式,针对不同的题目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堂提问,达到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促进联想的作用。

(四)以学生认知心理为基础进行课堂提问

高中生虽然日趋成熟,但他们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对于教材知识的感知既陌生又敏感,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以学生认知心理作为基础,尽量让问题既贴近知识特点又貼近学生心理,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回答。

比如在进行“指数函数”的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分裂,考古中所用的C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现象,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们提问“这些事物的进展特征”,然后引出“与指数函数有何联系”,最后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到指数函数爆炸式增长的特点。因为函数的相关概念都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学生对此的认知比较浅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在类似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引用应用函数的相关实例,将课堂提问的设计放在相应情境中,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提问不会太难也不会太肤浅,另一方面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落实到“生本教育”理念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帮助学生更高效的梳理基础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思维结构、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形成卓越的理性思维,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个人潜能开发,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激情。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体育生数学有效教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c2017027

[ 参  考  文  献 ]

[1]覃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薄弱点及教学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17.

[2]吴丽丽.优化课堂提问环节提升数学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33.

[3]李志卿.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49-150.

[4]周娟.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

[5]沈毅.问什么·何时问·怎么问——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8(18):56-57.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课堂提问高中数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