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闪电奔驰 银箭经典赛车

2019-09-10AutoBild

汽车画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台车赛车手汉密尔顿

Auto Bild

今年是奔驰踏人赛车运动领域的125周年纪念。这次我们AUTO BILD经典车编辑部将会给大家介绍奔驰赛车历史上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车

闪电奔驰(Blitzen Benz)是历史上第一款真正的奔驰赛车。说时迟那时快,伴随着原始的发动机轰鸣声,这台奔驰赛车来到了英国的银石赛道上。

在过去的125年间,奔驰一路致力于发展赛车运动事业。而奔驰在英国这里所做的努力,可以说是这多年的赛车历史中的一段剪影。历史的开端发生在1894年。路程是从法国的巴黎到鲁昂,这是奔驰

历史上第一次参与到汽车比赛中去。最后有两台车并列取得了第一名——而这两辆车都配备了经戴姆勒授权制造的发动机。

车上搭载的是一台V型排列的双缸发动机,由Gottlieb Daimler和Wilhelm Maybach一起于1888 年研发完成的。最大功率为3.75马力,排量为1646cm3

而在1909年推出的200PS车型,让奔驰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因为这台车是当时第一台打破200km/h速度纪录的陆地车辆。不久后这台车就被命名为闪电奔驰——成为如今所有奔驰赛车的祖父。

1888年出产的V型双缸发动机在1 894年的比赛中,有两台车都用了这个发动机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这个是戴姆勒授权他们制造的,也是戴姆勒首次获得的赛事冠军。

在1901年的时候,Emil Jellinek凭借着奔驰35PS这台车称霸了在尼斯举办的每个比赛周。这台车是奔驰赛车开发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被视为是奔驰第一台现代化的汽车。其名字后面的“Simplex”说明它是一台操作简单方便的全新车辆。整合到前脸上的蜂窝式水箱散热器可以说是它当时最显著的品牌特征。奔驰35PS车型的推出,标志着汽车行业对一直流行的马车风格造型做出了最后告别。而在随后的1902年3月,奔驰推出了40PS车型来取代之前的35PS。新的Simplex车型随即在赛事中获得巨大成功。英国人E.T.Stead就是用它赢得了在法国南部尼斯的拉蒂尔比举行的爬山赛。在一英里的直线加速赛中,这台奔驰Simplex40PS也取得了超过100km/h车速的好成绩。

充满激情的两人前DTM赛事世界冠军 Bernd Schneider以及AUTO BILD经典车编辑部的责任女编辑Bianca Garloff

1928

奔驰SSK(W06)

“我们要紧紧挨着才坐得下”,DTM的世界冠军Bernd Schneider说道。因为AUTO BILD的女编辑要爬上这台出自1928年的SSK和世界冠军坐一块。没有安全带,座椅座垫也很窄。以今天赛车标准来说,它的重心也很高,所以只要开快,车身就会晃来晃去。这台有着225马力的7.1升直列6缸发动机动力输出出人意料的强悍,其机械增压压气机还会发出犹如防空警报一般尖锐的声音。SSK这台车能跑到192km/h的极速,其SSK的名字也是“Super-Sport-Kurz”的缩写,暗示着它有着很短的轴距。若以以前的标准来看,它在弯道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只是Schneider需要转动这个如脸盆般大的方向盘。他说到:“这套鼓式刹车在赛道上也并不是那么的可靠”。所以能看得出:用这台车来跑比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1930年的时候,奔驰就是凭借着SSK一举夺得了欧洲爬山赛的冠军。在1931年,RudolfCaracciola更是开着它赢得了Mille Miglia比赛。这个比赛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在减重措施以及提升到300马力发动机的帮助下,SSK首次以非意大利车的身份在这个比赛中获胜。

具有传奇色彩的“闪电奔驰”诞生于1909年,基于1908推出的奔驰GP赛车改进而来。动力强劲的21.5升四缸发动机能在1600rpm时输出最大147千瓦(200马力)的最大功率。加速性能非常强悍。VictorH emeryel909年11月8日,在布鲁克兰兹赛道以动态起跑的方式获得平均一圈202.7km/h的纪录。凭借着这个成绩,首次在欧洲打破了200km/h的这个速度门槛。到了1910年,一共有6台奔驰200PS车型被运往美国,继续它们的创纪录生涯。在代托纳比奇的一处沙滩上,Barney Oldfield跑出了211.4km/h的速度。一年之后,纪录被Bob Burman以228.1km/h的速度打破。至此,这台奔驰不仅成为当时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汽车,它甚至还比当时所有的飞机的速度都要快。由于在美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闪电奔驰”(Blitzen-Benz)这个名字开始被全世界人民所熟知。

1954 为F1而打造的W196 R

图片中的是奔驰运动部的老大Toto Wolff,他开着这台W196 R,头发都被吹起来了。在1954年,奔驰就是用这台车重新进入中断了15年的GP大奖赛的。“我只是想感受一下昔日的车手开这台车的感觉。真是无与伦比”,Toto看起来就小孩子一样开心。W 196 R的首次参赛就是在1954年7月4日在法国兰斯举办的大奖赛,由JuanManuel Fangio和Karl Kling驾驶。结果第一次就又包揽了冠亚军。这台外观上颇具未来设计风格的赛车在一开始确立了领先地位。因为它的车体是遵照流体力学设计的,非常适合高速赛道(配备一台2.5升 256马力的直列6缸发动机)。在接下去继续赢得三场胜利后,Fangio成为了F1的世界冠军。在最后1955年的9月,他凭借着提升功率之后的版本(290马力)也在意大利的蒙扎赛道上再次赢下了大奖赛的冠军。为奔驰正名。

1934750KG净重的W25赛车

这次开W25赛车过来的是前奔驰F1赛车手KarlWendlinger。这是奔驰第一台参加在1934年開始举办的GP赛事的赛车。虽然这台车的发动机是前置,但其动力需经过位于车尾的变速箱才能传到后轮上。这台3.4升的直列6缸发动机在机械增压的加持下,能输出354马力的最大功率。据传,在当年6月的第一场纽博格林比赛开赛之前,机械师连夜磨掉了表面的白漆,才达到赛事需要的750kg的重量限制——由于其直接露出了银色的铝皮,这台赛车被赋予了 “银箭”的绰号。在Manfred von Brauchitsch的掌控下,这台车赢得了它历史中的第一场比赛,从而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成功故事。在随后的1935年,Rudolf Caracciola还驾驶它赢得欧洲赛事的冠军

Hans Herrmann在1954及1955年间和Juan Manue Fangio以及StirlingMoss一起代表奔驰参加F1赛事。

19391.5升的赛车W165

W165赛车是奔驰专门一个赛事而研发的——就是在1939年与利比亚的的黎波里举行的大奖赛。当时勒这场赛事的意大利负责人规定了,只有排量为1.5升的小型汽车才允许参赛。组织者想借此规则来终结德国竞争对手的连胜纪录。因为当时无论是奔驰(的黎波里大奖赛1935年、1937年以及1938年的冠军)还是Auto Uni-on(1936年的冠军)都没有符合这个要求的赛车。然而斯图加特人并不服气,奔驰的赛车部门硬是在8个月的时间内造出了一台全新的带1.5升发动机的赛车。所以在1939年5月7日的时候,两台W165赛车来到了起点上,和28台来自阿尔法罗密欧以及玛莎拉蒂的赛车同场竞技——然后还出人意料地包揽了冠亚军:Hermann Lang当时是第三次赢得的黎波里大奖赛了,而RuddfCa-raciola则是在第二名。即便是最快的意大利选手,也第二名慢了4分钟。

访谈

Hermann:“奔驰的胜利绝不是偶然”

Hermann先生,您在1954至1961年间代表奔驰参加F1大奖赛。那时候的情况是怎样的?

Hans Hermann(91岁):你无法比较和现在的车比较。就拿方向盘来说吧。在我们赛车手眼里,方向盘就是方向盘,只有一个转向的功能。用来控制车辆的右转,左转以及直行的状态。而如今,方向盘不再是方向盘,而是一个布满按钮的电脑制中心。

作为赛车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赛车手需要有更开放的思想,待人接物需要更友善更为对方考虑。开车技巧也要有过人之处。之前我和汉密尔顿参加了奔驰位于勃兰登堡门那举行的活动。当时它也开了我这台W 196赛车。但由于这台车年份久远,当时的变速箱还没有同步器这一机构,所以每次换挡的时候,变速箱和发动机的转速一定要匹配才行,不然就会挂不进挡而打齿。汉密尔顿马上就意识到了这点并掌握了这个技巧。我觉得,它杰出驾驶天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现在为什么能做到世界冠军。我也是这样的。

你之前曾经和梅赛德斯传奇人物Juan Manuel Fangio是队友。

就我看来,Fangio是一个优秀的赛车手。他不仅有高超的驾驶技术,对人也非常友善。他做事脚踏实地,与人交谈谦虚谨慎,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它也从来不会自吹自擂来炒作自己,反而是特别乐于帮助他人。

他在驾驶上有什么独特的技巧呢?

他很有天赋,能将自身和汽车的潜力都全部压榨出来。在那时,比赛距离基本上都是500公里左右。他的开车方式会把车辆推到寿命极限。每次比赛过后,机械师总和他说不应该再这样开,因为会导致车上的某个零件很快损坏。然而Fangio却可以在继续推到极限的同时,非常准确地保证每场比赛都不会出现耐久性问题。

那你对Stirling Moss,也就是另一个传奇车手是这样评价的呢?

Stirling本应该至少还会拿多两个世界冠军的。但他在驾驶风格上却不太一样:他总是在比赛结束之前想要刷一圈最快圈速——这经常会导致车辆出问题而错失冠军。

当时的竞争有多激烈呢?

竞争非常大。当然了,奔驰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赛车。其优势不仅仅体现在速度上,更体现在耐久性上。我们可以充分信任这台银箭赛车。所以奔驰能取胜绝不是偶然事件。

自2014年以来奔驰开始再次占据F1主导地位,这有没有勾起你的回忆呢。

当然了!就我自己来说,我还是很想去开一下如今的赛车的。研发费用高了这么多,但安全风险却低了不少。

1955有着“鸥翼门”的奔驰300SL W198

这次由汉密尔顿开着这台时间机器带着我们的女编辑在银石赛道上奔跑。“我更希望这台车喷涂上亮红色的车漆”汉密尔顿说道。“最好还是有奶油色的内饰配合上敞篷。就像是我在加利福利亚开的那台一样。”这个在1954年推出的300SL是基于在1952年推出的同名的赛车(W194)而打造的。在创新的汽油喷射技术加持下,这台3.0升直列6缸发动机能多输出20%(215马力)的最高功率,比采用化油器式的赛车版本还要高。而300SL最高250km/h的极速也使它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快的量产车型。在1955年,John Coop开着它在Mille Miglia比赛中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而Werner Engel则在欧洲房车大奖赛中取得了胜利。

梅赛德斯奔驰现役F1赛车手博塔斯和我们的女编辑一起坐在了500SL的拉力赛车内,在银石赛道上进行漂移——当然也少不了愉快的欢呼声

1981梅赛德斯奔驰500SL 拉力赛车

去年冬天的时候,当前的F1车手博塔斯已经进行了他的首次拉力赛车测试。所以他更愿意带着我们的女编辑Garloff在这个银石小赛道上面漂移——当然少不了的就是在地上画几个甜甜圈!是的,奔驰在拉力赛车方面也是很在行的。在1981年的时候奔驰准备使用R107系列的Roadster车型来参加拉力赛,这车比SLC-Coupe车型更短也更灵活。随后奔驰便打造了四台拉力赛车,想要给Walter R.hrl来参加拉力比赛。这台SL的终传比被放大了,明显是更加注重加速性能而牺牲了极速表现。为了将这台V8发动机那300马力的功率有效地传递到地面上,奔驰还给它的后轴配备了一个最高可达80%锁止率的限滑差速器。然而最终这台车也并没有参加正式的比赛,因为奔驰最后在赛季开始之间决定终止拉力赛的参赛计划。

1992-201830年间DTM赛车的变化当时奔驰用190 E 2.3-16作为基础,开发出了一台190 E 2.5-16 Evo赛车,用于参加DTM赛事。稍微说一下,它的动力来源这台2.5升的16气门四缸发动机,能输出最大340马力的功率。在参加DTM赛事的30年间(考虑到中间中断的情况),奔驰一共取得了13次品牌冠军、11次车手总冠军以及195次分站赛冠军。最近的一次是Gary Paffett开着AMG C63DTM(500马力的4.0 V8发动机)取得的。对比之下,以前的190 E还保留着房车的轮廓,而现在的C63赛车则完全是一个原型车般的模样了。

2010-2019F1的新时代

2010年奔驰作为厂队的身份再次回归F1。但一开始启用舒马赫作为车手,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突破。然而在2014年,随着赛会推出全新的混合动力系统的规范(需要采用有900马力最高功率的1.6升混合动力单元),奔驰在汉密尔顿的帮助下,开启了独领风骚的新时代。直至今日,奔驰拿下了5次品牌和车手的世界冠军——已经平了之前法拉利的记录。

访谈

汉密尔顿:“就是那么超现实”

F1世界冠军路易斯汉密尔顿带着我们的女编辑 BiancaGarloff,开着带鸥翼门的300L在英国银石赛道上巡游。

汉密尔顿先生,我们这次在奔驰125周年的赛事纪念活动上见面了。你现在站在一台有着鸥翼门的W196旁边,你今天也开过了这台第一次为奔驰夺得世界冠军的车辆,你有什么感想?

路易斯 汉密尔顿(34岁):当时的赛车手所要承受的压力,真是难以想象。不过我一直都是有当赛车手的想法,所以如果我出生在50年代,可能也会开着这台银箭赛车。

但这也就意味着要承受更大的安全风险,畢竟当时的赛道并没有什么缓冲区。

我对赛车的喜好和如今赛道布置情况是没有关系的。这台车开起来和路面之间有很明显的隔阂感,当然,这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但当如今赛道上有更多的缓冲区域时,驾驶员的开车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了。之前的赛道边缘都是草和树木——抑或像摩纳哥赛道一样都是墙。如果我现在回到过去比赛,我会认为:这是多么的疯狂啊。而且驾驶员还没有任何的安全带!就像你所说的那样,我今天开了着它W196——没有安全带的束缚,我一直都在座椅上面滑动。但作为赛车手,这些小事是难不倒我的。你也能看到,我开这车时也没带头盔,为的就是想感受当时那些赛车手的感觉,因为他们仅仅会带一幅挡风镜和皮帽。

你进入奔驰的时候你才13岁

奔驰在我的生命中具有重大意义。要成为历史,你就得超现实一点。

猜你喜欢

台车赛车手汉密尔顿
内外模台车滑移法在明挖隧道二衬施工中的应用
火星赛车手
自行式砼衬砌钢模台车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赛车手
赛车手
为称呼上诉
脑经急转弯
F1赛车手
运用专用组合机床加工台车体轴孔及加工刀具的改进
梦境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