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撑批判之篙,向名著阅读更深处漫溯

2019-09-10金紫薇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批判性自主性

金紫薇

摘要:在现行的“统编教材”中,重点突出了“名著导读”板块,以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并推荐了多种阅读方法来指导教师开展名著阅读教学。经典名著的价值无可争辩,名著阅读必然是一个不断质疑、论证、反思和评估的过程。面对经典,我们不应以“共鸣”为目标,而应以批判思维为桥梁,去追求个人理解的完善与提升。对此,笔者尝试提出一些具有操作性较强的批判性阅读策略来提高名著阅读的实效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的自主性和批判性的表述。

关键词:名著阅读    批判性    自主性

一、巧设问题,优化阅读指导

名著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指导是一项复杂的设计。名著阅读教学,较与单片的文学作品相比,文字量大而体例复杂。在名著阅读指导过程中应善于设计主问题,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四两拨千斤之成效,从而引发思考、探究、争鸣、反思等思维活动,反复锤炼自己的观点,并加以求证。问题设置不是非黑即白的绝对化的“是”或“否”,而是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研究作品,注重思维的锻炼,积极自主地进行阅读反思,从“阅读理解”走向“阅读批判”。

在《骆驼祥子》导读课中设计主问题:“是谁造成了祥子的悲剧?”这样的切入点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深入阅读,在抓住主要情节及关键人物去探究悲剧的缘由,使学生与书中人物产生共情,将批判性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再如,在《边城》导读课中设计主问题:“傩送会回来吗?” 即对小说结尾的留白处进行合理的探究。学生由此而关注到小说中呈现的不同的婚恋制度、不同的婚姻观价值观,关注到翠翠、傩送以及老船夫的性格缺陷,关注到天保溺死带来的种种后果,由此批判性地看待处于“两难境地”下人物的命运。以主问题来优化阅读指导,从而撬动阅读反思,进一步推进批判性思维在名著阅读中的运用,使经典名著在批判阅读中熠熠生辉。

二、活动激趣,锤炼思维品质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名著的研读教学课中,更应有学生本位意识,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搭建阅读探究的桥梁,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质疑思辨,从而更有效地锤炼批判性思维品质。在有趣的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启发,可谓教学相长。在个性化的解读和有创意的表达过程中,学生们学会认同与评价,学会质疑与求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理性地解决问题。

在《西游记》的阅读指导中,精选第十四、二十七、五十六回的段落,以表格形式要求学生分析孙悟空被逐的结果、原因,梳理悟空的语言、动作并揣摩悟空的内心世界,学生以评书、课本剧的形式再现了“三打白骨精”等经典情节,通过对比去解读孙悟空“猴”到“人”的变化。读完《儒林外史》,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进行书腰设计,有创意地解读并配以相应文字,将阅读感受融于美术当中,寓学于乐。阅读《水浒传》,引导学生根据108将的体态特征、性格特点、命运归属等并结合自己个性化的人物解读做一系列的创意书签。这些丰富有趣的阅读活动,更好地锤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使学生能够在如今浅俗化阅读泛滥的社会里,保持清醒的头脑,拥有独立之人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够用批判性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非无奈地“随波追流”、“强以为知”、“妄下断语”。

三、读写联动,提升阅读成效

在进行批判性思维阅读的时候,避免绝对化,要开放、多元、互动,要不断有新的发现,通过学习者经常的独立反思、不同取舍而走向主体的自我建构和新颖创设。思维是阅读的前提,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要尽可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写眉批写心得,做读书笔记,以保存“知识印象”。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思维的出发,读写联动,是提升阅读成效的有效途径,从而推动思维向更高更广处延伸。

比如,在学生读完一遍《西游记》后,引导他们“集思广益话西游”,自己选取一个话题或者角度,以小论文的形式,继续深入研读《西游记》。于是,就产生了《话说唐僧的领导力》、《沙僧是可有可无的吗》、《唐僧为何偏爱猪八戒》等别具一格的小论文。又如,在《水浒传》中,选取一个人物,为他立一个小传;将《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片段添加细节,合理想象,改编成课本剧;为《西游记》添加一个取经路上的新故事等活动。阅读文本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一种由内在输入走向外在输出的过程,批判性思维也就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读写结合的活动,跳出了传统读后感的窠臼,使学生在欣赏一部文学作品后,能够自主批判地思考,并开展个性化的表达,以提升名著阅读的成效。

走进经典,路径无数,但无论如何,都离不开批判的眼光与理性的思考。名著閱读要留足学生多元开放、自如翱翔的思维空间,通过学生经常的独立反思、不同取舍而走向主体的自我建构和新颖创设。自然,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原理和技能,方能更有效地促成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让我们撑一支批判的长篙,向阅读的更深处漫溯,诗意地栖居在语文湿地上!

【参考文献】

[1] 谷振诣.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胡丽燕.论初中语文课堂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中学教学参考,2017,(07):32.

[3] 余党绪. 没有批判,何来对话?——关于经典、名著和名篇的批判性阅读[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01):8-12.

[4] 张振芳.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中),2017,(03):6-7.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批判性自主性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