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2019-09-10庄锦君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

庄锦君

摘要:数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判断、解决问题之基础。学生对于数概念建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当下乃至往后数学学习的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避免数概念教学的散点化、割裂化、活动化等问题?数概念教学的具体育人价值是什么?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数概念  唤起  主体意识

叶澜教授的教育信条七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和责任人,是教学活动复合主体的构成。‘育生命自觉’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主动性始。”我对叶澜教授提出的这个信条特别有感触,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也努力向这个信条靠近。《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堂课主要引导学生经历“辨析比较材料——提炼抽取本质——归纳概念命名”的单个整体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大量的背景材料中对单个整体的分数概念的本质内涵形成丰富性和深刻性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充分感知单个整体分数认识的教学过程结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種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我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入手,“8块披萨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几块?…… 1块披萨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几块?”,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二、提供大量材料,引导学生分类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课中我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分类。在交流中通过对比、沟通、分析、综合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提取属性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加深学生对分数本质意义的认识。

三、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我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特别是“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4,比比谁折的方法多!”让学生通过折纸体会同样的纸折出的1/4形状各不相同,但是大小相同。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四、相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相信学生,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在创设情境、同桌合作中,我都没有过多的“讲授”,只是做“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使者,促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我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解决新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现。

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创造潜能,搭建让学生充分展示智慧的舞台,引导他们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更要做一名善意的鼓励者和欣赏者,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生命活力和聪明才智的自由天地,使每一名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获得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坚持“生命·实践”教育,从学生出发,相信自己的教学能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吴亚萍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2)叶澜教授“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十二”信条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例谈高中物理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
女权主义背景下女大学生主体意识培育研究
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