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洪天成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比较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洪天成

摘要:比较法是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等作比较的一种方法。新课程标准下, 比较法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实现知识迁移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比较法;课堂教学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和教学环境的相对狭小。许多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可能在教室中获得感性认识,又不可能经常到野外通过实践获得,这些内容,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获得知识。而比较法可以弥补不足,此法运用得当时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通过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获得了一些体会。

一、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比较法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可获得新知识

在认识过程中,人们常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对比认识未知现象。相同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理论,通过比较可触类旁通,相得益彰。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把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新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就可以获得清晰的地理概念,有利于掌握新学的地理知识,同时加深对旧知识理解掌握,加快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俄罗斯地区的夏季气温平均在10℃左右,这和泉州地区1月平均气温差不多。这样一比较,能使学生从已有的亲身感受认识俄罗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暂短这一气候状况。在学习《中国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时,可以把“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这两节内容作比较,了解我国两条大河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异同。这不仅有利于掌握有关黄河的水文水系特征,也有利于巩固前面学习长江的水文水系特征。

(二)比较法运用恰当,可使知识系统化

地理教材中的知识有许多是相对应的,也有的是矛盾对立的,但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运用比较法教学后其中的掌握一方面知识,另一方面知识自然也就可以得到理解,从而使矛盾对立的知识点系统化。例如,通过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全面比较,不但可以系统地概括我国南北方的地理特征,而且便于学生复习巩固。

(三)比较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共性和个性,还可以认识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由于台湾省和日本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特征相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对比出这两个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特征的异同点,并进行归纳总结,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四)比较法有助于学生明确地理事物或现象发展过程及规律

比较法可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例如,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类型的差异,学生就要从地理位置的不同入手,即一个位于大陆东岸,一个位于大陆西岸,但纬度位置差不多,考虑到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最后才能得出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二、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法

初中地理所涉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复杂多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常使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类比法

把同一类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法是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存在相似性,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通过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对比,来学习新课的知识。例如:在讲台湾经济发展时,通过列表与日本进行比较,达到“求同存异”的教学目的:

(二)纵比法

将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状况加以比较,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过去和现状,探索其发展变化趋势。如对其自然地理方面的比较,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如:地形演变各阶段上的不同形态,河流演变各阶段上的不同状况,而对人文地理方面的比较,可显示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如:由于人口快速增长,迫于人口压力,在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开垦荒地,破坏植被,从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当人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防止灾害发生的根本时候,才开始控制人口增长,退耕还林还草,改善自然环境。

(三)并列比较法

并列比较法是把几个同类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或者地理区域并列起来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得到这类地理事象的共性和个性的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了解个体和整体的地理特征。例如,非洲一些国家单一产品经济状况的比较。如下表:

非洲一些国家“单一产品经济“状况比较表

国家 产品 依赖程度 国家 产品 依赖程度

利比亚 石油 99% 毛里塔尼亚 铁矿石 85%

赞比亚 铜 93% 毛里求斯 糖 84%

布隆迪 咖啡 87% 冈比亚 花生 81%

(四)专题比较法

将对一个单元、几个国家或几个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对某一地理知识形成完整的概念,便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能够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专题比较法特别适宜在复习课的教学中使用。例如:通過对长江、珠江等河流进行比较,就可看出:它们都位于南方,多流经湿润地区,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冬季不结冰等共同特点。对这些特点加以概括,便可形成中国南方河流水文特征的概念。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准确、更牢固。

(五)综合比较法

将不同地理区域(国家、自然区、经济区等)、地理综合体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找出它们的主导要素和因素。这是一种对要素较多、综合复杂的比较法,一般用在复习课。综合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要素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在中国地理部分教授完成后,可以把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理环境和农业特色进行综合比较,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读图比较法

地理,离不开地图,特别是课本中有不少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是分析课本知识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重要方法。读懂插图中的内容,找出易混淆处,可以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认识。如八年级上册P43,图2.31“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比较得出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部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夏季容易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而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通过读图对比一目了然,不仅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使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时运用比较法将各种类型的地理知识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而更加系统地深刻地理解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柳毅.浅谈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第02期

[2]秦瑞芝.初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第02期

[3]孙效文.浅析比较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时代.2012年18期

猜你喜欢

比较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