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9-10邵文龙王彦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4期
关键词:引流术血肿钻孔

邵文龙 王彦辉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具体价值和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1组为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2组为观察组,实施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mRS评分无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对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钻孔引流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疗效可观,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关键词: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术;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004-002

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患者会出现血肿增大,如果早期无法处理血肿增大現象,则会导致预后不良,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的方式控制血肿增大。临床上最主要使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热议话题。我院对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将实验结果整理并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在本院中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16/12,年龄48-61岁,平均年龄(55.3±2.6)岁;观察组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17/11,年龄47-63岁,平均年龄(55.6±2.5)岁,两组患者在基础信息上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所有患者脑出血量均在30-60mL。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采用小骨窗开颅,在显微镜帮助下,清除患者颅脑内血肿,严密止血,在残腔内放置引流管。

1.2.2观察组 实施钻孔引流术。通过CT对患者血肿部位进行定位,局部麻醉,锥颅处置管,钻孔部位避开重要血管和功能区,在血肿腔内放置引流管,慢慢抽吸血肿,避免强行抽吸,并在引流管连接引流装置。术后2h给予患者尿激酶,在血肿腔注入2-4万U,剩余血肿进行液化引流,每天2次,持续引流3-5天,当血肿残留量<10mL时拔除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总有效率。mRS评分:0-5分,随着分数升高症状越严重。总有效率: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mRS评分下降>75%。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mRS评分下降50%-75%。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mRS评分下降<50%。

1.4统计学方法 将SPSS18.0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计数资料可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可用(x±3)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标准,低于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RS评分手术前,两组患者mRS评分无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P<0.05,见下表2:

3讨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血肿能否在早期得到缓解对于预后有直接影响。除常规血压控制、抗凝剂使用、止血药物使用等外,无法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在钻孔引流术的应用中,会通过复查CT的方式,可能减少超早期颅内手术术后再出血风险。通过以往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当中,一般情况小出血量内科治疗往往可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而大量脑出血,无论采用手术还是保守治疗,预后效果相对较差。考虑到这一层面结果,钻孔引流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更好。而且在临床上可将高血压脑出血分为稳定性脑出血和活动性脑出血,其中稳定性脑出血采用任何方式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活动性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最佳治疗方案。钻孔引流术对血肿区域进行液化,使血肿慢慢恢复液体状态,并将其从颅内吸出,再结合钻孔引流术简便,对人体创伤小,该方案也成为临床第一选择手术方式。

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风险性极大,通过手术的方式可以较好清除颅内血肿,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本身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而且临床治疗方式较多,最佳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在讨论当中。相对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风险明显要高,但同样,患者生存率有一定上升。开颅血肿清除术仍然是临床首选治疗方式,约有70%的患者均会采取该术式,但随着手术方式逐渐发展,钻孔引流术逐渐取代传统血肿清除术,尤其是对于血肿较小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钻孔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可以较好控制术后再出血率,消除高血压脑血肿带来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手术前,两组患者mRS评分无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钻孔引流术能够有效清除血肿,使患者临床表现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P<0.05,钻孔引流术会持续不断吸取患者颅内血肿,减少血肿分解的毒性产物,防止对脑组织过度损伤。与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钻孔引流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疗效可观,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引流术血肿钻孔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大直径定向高位钻孔瓦斯抽放技术研究与应用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钻孔孔径对预抽煤层瓦斯效果的考察分析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