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情志护理在缓解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

2019-09-10王晶霞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护理效果

王晶霞

摘要:目的 分析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在缓解其不良情绪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常规护理的 36 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取配合中医情志护理的 36 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 SAS 和 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且 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缓解其不良情绪效果显著。

关键词:老年老血管疾病;中医情志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5-112-0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但是一些疾病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各类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并且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当前临床上治疗各类脑血管疾病依然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反复、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特征,因此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又可以跟疾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1]。所以针对老年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积极给予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配合中医情志护理,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

回顧分析 2016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从中选取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的36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再抽取治疗过程中配合中医情志护理的 36 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老年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排除标准:排除伴有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传染疾病、重大器官衰竭、交流障碍以及不愿配合本研究的患者。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 20 例、16 例,年龄跨度为60~78岁,中位年龄为(71.26±2.34)岁,病程为 1~5 年, 平均病程为(2.13±0.48)年,其中脑梗死 18 例、脑出血 14 例、

血管性痴呆 4 例;实验组: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 21 例、15 例,年龄跨度为 63~81 岁,中位年龄为(71.22±2.31) 岁,病程为 1~7 年,平均病程为(2.15±0.43)年,其中脑梗死 20 例、脑出血 13 例、血管性痴呆 3 例。应用数据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基本治疗开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对症治疗,在此过程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含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等,而实验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护理内容包含:

精神转移法。精神转移法主要指的是借助一定的方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从而缓解不良情绪,精神转移的方式,能够帮助人暂时从不愉快的环境中转移出来,缓解或者淡化不良事件带来的持续刺激,最终恢复冷静和理智。为此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形式全面掌握患者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文化程度等,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通过下棋、看书、看电影等形式来得以放松, 转移对疾病的注意 [2]。

认知疗法。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者对疾病和用药方面的教育,从而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脑血管疾病,并在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予以指导。护理人员要借助与患者交流的机会让其放松心情,了解更多疾病知识,从而提高其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发泄法。发泄法主要指的是通过合适的手段和途径,及时发泄自身不良情绪的一种方法。护理人员应该提醒患者当发现自己伴有气愤、忧虑、暴怒不良情绪时,可以通过运动、大喊等方式发泄,以防不良情绪损害身体健康 [3] 。

1.2.4 开导法。开导主要指的是通过鼓励、解释、保证、安慰等手段,调节情绪不稳定或者伴有某种疾病患者的方法。作为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主动了解其心理状况,分析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积极向其宣传相同疾病治疗成功案例,针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诉求护理人员要尽量满足,并引领患者积极乐观思维,树立治愈的信心。

环境调节法。环境调节法主要指的是通过对周围环境进行改变来实现调节人情绪状态的方法。在治疗期间, 护理人员要努力为患者营造优质的治疗环境,保证环境的舒适、温馨,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

音乐调节法。音乐调节法主要指的是借助音乐来调节心理活动,缓解不良情绪,从而让人保持良好的情绪的一种方法。针对肝阳上亢的患者可以为其播放微调音乐, 针对肝肾阴虚患者可以为其播放羽调水性音乐,每天欣赏一些柔美或者轻快的音乐 [4]。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实施 1 个月的中医情志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焦虑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抑郁应用抑郁自评表(SDS) 进行评定,分值为 20~80,分值越高提示焦虑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数据统计软件 SPSS21.0 对相关数据开展研究。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 SAS 和 SDS 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实验组 SAS 和 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 如表 1 所示:

脑血管病作为中老群体的一类常见病和多发病,当前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脑血管疾病会引起患者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增加了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风险,再加上脑血管病容易反复发作,病程长,一些老年患者还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从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间一长患者难免出现不良情绪,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放弃治疗的念头,因此加强对患者中医情志护理非常重要 [5]。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 36 例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相比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言,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效果显著,肯定了中医情志护理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中医情志护理主要指的是在“以神养形”情志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自身心理状态,才有科学的表情、语言、态度、姿势等,逐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改善患者预后的一种护理手段 [6]。本文中医情志护理的内容包含精神转移法、认知疗法、发泄法、开导法、环境调节法、音乐调节法,有针对性开展干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显著。

[1] 吴琴英. 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脑血管病人的影响效果分析[J]. 中国校医,2019,33(04):282-283.

[2] 张有琼,蔡警,谭艳琼,张树萍,谢顺华. 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脑血管病人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8,16(20):2491-2492.

[3] 郭建美.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4 例的中医情志护理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5):5328+5330.

[4] 蓝雪芬.16 例脑血管病变的中医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79-180.

[5] 魏小光. 浅谈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06):753-754.

[6] 王爱珍,石巧云,李琴娜,等. 辨证施护在脑血管病患者康复期情志及饮食护理中的应用[J]. 光明中医,2011,26(12):2550-2551.

猜你喜欢

中医情志护理护理效果
脑梗塞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的分析
社区糖尿病中医情志护理对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预防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后遗症36例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西医常规疗法结合中医情志护理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分析
中医情志护理对脑中风偏瘫患者的影响